2004-05-05 11:39:00 下载试卷 标签:重点中学 教师 高校 大学
据新华社消息,从今年起湖南省正式实行省重点中学督导评估制度,对1999年以前认定的省重点中学开展首轮督导评估检查,不合标准的学校将被亮“黄牌”,甚至取消省重点中学称号。
在此前结束的江西省高中阶段教育工作会议也确定,全省将打破重点中学“终身制”,建立滚动淘汰机制,全省重点中学要在今年基本完成分离任务,提倡重点学校通过结对帮扶、资源重组、组建教育集团,改善薄弱学校状况。
这两则消息将一个“老而又老”的话题重新捡了回来:关于重点中学的存废问题。
由于在教育机会均等、教育财政功能和教育质量观念等基本问题上,教育理论界和实际工作部门长期达不成共识,所以对于重点中学一会儿说要加强,一会儿说要淡化,加强之后要淡化,淡而无味之后又要加强,中间时而还有该办、不该办、该停办之类的插曲。
风风雨雨几十年。
撇开对重点中学的“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撇开种种所谓的“国内外教育经验”,我们现在设想一下,如果停办重点中学,情况会怎样?
众所周知,重点中学虽然属于普通中学类别,但它是一种比较特殊的普通中学。其特殊性表现在,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和以大学接口的升学预备教育模式中,重点中学逐步建立了一种含有教育对象特殊性的教育机制。也就是说,重点中学的整个教育实践是以教育对象已具有较好的知识基础和发展较好的智能为前提而展开的。
慢慢地,重点中学由于各种社会的、教育内部的和学校自身的原因,渐渐演变成了教育中的一个“特殊利益集团”,享受着社会的特别青睐和教育政策的倾斜支持。许多家长认为“孩子进了重点中学,一只脚就踏进了大学门坎”,实际情况也是如此。
其实,我们今天看到的一些所谓重点中学,最初是作为特色学校而出现的。这些特色学校通过完善学校的内部文化而具有较高的教育质量,只是后来它们在“三个率”(高校入学率、重点高校入学率、竞赛获奖率)上越走越远,并得到了特殊政策的支持,从而僭越了自己特色学校的本质而变成所谓的重点学校。
由此可见,特色学校是在坚持教育公平原则的基础上,通过挖掘学校内部潜力并结合特定社区的需要而自然形成的,其本质特征是学校的个性化,其终极目的是促进人的多样化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而所谓的重点学校则是在政策倾斜的基础上,在竞争升学率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其基本特征是高升学率,在重点学校里,人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必须首先服从于升学竞争。
明白了这个道理,也就明白了所谓重点中学存与废的问题其实是个伪问题。停办重点中学之后,代之而起的必然是反映个体和社会发展需要的特色学校的回归,是“培养自由的人和创造思维,最大限度地挖掘每一个人的潜力,这就是(教育)最后的目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1972年。)
未来的教育是多样化的教育,未来的学校并不是“目标一致,步伐整齐”的,而是“各奔前途”。有特色才有存在的价值,才能向社会、向学生提供有特色的教育教学,培养各种各样有个性有特长的人才,同时也更符合教育发展的潮流。日本教育家增田米二的“教育改革将使统一教学变成对少数学生的个别指导”说的也是这个意思。
其实,长期以来,大多数重点学校已经在教育教学上形成了自己的特色,这些特色的形成,除了受政策之惠外,还有学校厚重的历史和领导的倡导以及教师的辛劳,这是教师的水平、学生的前途和学校地位的标志。即使废除了重点政策,不办重点学校了,这些学校的特色仍在,名望仍在,与各校间的“落差”也仍在。
所以,一流教育的根本特征是使每一个受教育者的素质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其基本标志是教育公平的深入和特色学校的回归,而与开办还是停办所谓的重点中学无关。
关注奥数网官方微信 数学资料、数学真题、更有全国教育资讯 微信搜索“奥数网”或扫描二维码即可添加
来源:中国青年报 作者:张双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