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数北京站 > 重点中学 > 海淀区 > 理工附中 > 文章列表 > 正文
2004-05-16 10:06:00 下载试卷 标签:教师 心理 校园 高中生活 培训
北京理工大学附属中学建于1950年,占地65亩,现有41个教学班,学生1886人,专任教师117人。我校积极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以“三个面向”、“三个代表” 思想为指导,依法办学,民主管理,继承了北京理工大学前身延安公学勤奋严谨、开拓进取的优良传统。申办高中示范校以来,我们进一步更新了教育观念,认识到中学教育应当兼顾个体发展功能和社会发展功能,因而将办学理念确定为: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对中华民族的未来负责。将学校的培养目标确定为:培养具有坚定的政治信念、远大的理想、高尚的情操和高度社会责任感,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身心健康,社会化发展良好,全面发展的优秀毕业生。我们认真落实专家的反馈意见,不断朝着建设方案中的目标前进,学校、教师和学生都获得了长足发展,逐渐形成了本校的办学特色:促进师生的健康发展,创建民主和谐的校园文化。
一、积极推进教育教学改革,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和社会化奠定良好基础
(一)加强德育的科学性、针对性、实效性,促进学生主动发展。
我校为了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将德育目标定为:通过深入开展三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五爱(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三主义(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教育,引导学生把学到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时代结合起来,明确肩负的人生责任,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品格和习惯,引导学生学会正确处理国家、集体和个人的关系,遵纪守法,富有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成为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建设者、接班人。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增进德育的科学性、针对性。我们结合全国教育规划重点项目“社会经济转型期中小学生个性、品德发展和教育”以及与国家计生委的合作课题“青春健康技能生活培训”,将尊重平等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性健康教育纳入我校德育工作,拓宽德育的途径和渠道。进行了学生心理特征、学习情况、兴趣爱好、未来计划方面的调查,建立了较为全面的学生心理档案,了解学生思想动态和身心特点,为教师开展德育工作提供了依据。同时,学校充分发挥心理咨询室的作用,为学生提供个别咨询和团体咨询服务,并定期开办专题讲座,帮助学生解决成长中面临的问题。2002年我校成为青春健康项目国际示范点。
重视做人教育,为学生的社会化奠定良好基础。针对当前学生的成长背景,我校通过军训、参观、考察、主题班会、成人庆典系列活动等方式,就意志品质、团队精神、责任意识、公德意识、遵纪守法等方面加强品德教育和法制教育,2000年被评为北京市“3?5”普法先进集体。学校积极举办学生党团校,开展共产主义理想教育,为先进分子提供更好的发展平台。今年共发展了5名学生党员。
充分利用网络,提高德育的时效性、普及性。针对学生喜爱上网的特点,学校开办了“团期飘飘”等网上德育栏目。“非典”时期,学校组织22个班召开了特殊时期网上班会,同学们在“班级论坛” 、“心灵家园BBS”上发起了164个话题,就学习方法、公民道德、心理困惑、环境与健康等方面问题进行了热烈讨论,反思自身行为,对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有了更清晰认识。
推进民主管理,促进学生主动发展。我校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学生民主化管理制度。学生代表大会由学生民主选举产生,由校级、年级两级学生会管理学生事务。本班班规由学生共同讨论、制定、维护,鼓励所有学生主动参与日常班级管理,建立了处分学生听证会制度。学生会和团委积极开展自我教育,提出了“创建绿色校园,做文明附中人”教育主题,设计了 “绿色教室评选”、“校园绿地管护竞标”、“绿色申奥,做文明中学生”等系列活动。团委设立了“爱心”基金,专为困难学生提供资助。学校艺术节、广播站、校刊、电视台也由学生负责。学生们通过主动参与教育活动,社会道德规范得以内化,关爱他人、关注社会的意识得到增强,学会了与人交往、合作,展现了个性和创造性,营造了一种健康和谐的校园文化。
促进学生知行统一,增强德育的实效性。积极开展与家长、社区的合作。成立学校、年级、班级三级家长委员会,邀请家长参与学校重大活动,讨论学校教育计划,通过举办家长学校、网上家长课堂等方式发挥家庭教育的更大作用。三年来,我们组织学生深入社区和家长单位开展了大量环保、人才需求、公益劳动、社会调查、申奥、文明礼貌宣传等实践活动,足迹遍及朝阳、海淀、丰台等7个城区的16个街道、34个社区及家委会,积极发挥社会实践对学生成长的重要作用,学生对社会更为关注,责任感更强了。我校多个班团支部在周边社区开展爱心服务,其中2000届高三(6)班支部因连续两年照顾一位孤寡老人被评为北京市红旗团支部。“非典”期间,学生们在网上发起给白衣天使发慰问信、献爱心活动,将五千元零花钱捐给非典一线。
(二)积极推进教学创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教学模式创新是教学充满活力的源泉。我校抓住参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环境人口与可持续发展”(简称EPD)项目等8项课题研究的机遇,积极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营造了一种良好的教研氛围,各教研组积极开展教研活动,一批教师逐步形成个人教学风格和特色。通过几年的实践,我校初步总结出以“自学领先、学教同步、师生互动、合作探究”为主要原则的主体探究型教学模式,并在9个学科逐步推广。该模式强调学生预习探究,主动参与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注重师生、生生以及学校与社区的合作,使学生获得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方法,增强学习主动性和对社会的关注。我校14位中青年老师在9个学科的教学中实践了创新性教学模式,尝试了“情境、留白、反思”教学策略,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语文组进行了自主学习、开放性教学和质疑性教学的尝试。英语组对任务型教学进行了实践,培养了学生在真实生活中运用语言的能力,调动了学生的内在潜力。数学组对“问题研究”和“猜想――反驳――猜想”教学方法进行了探索,引导学生在已有经验基础上,观察、感知、思维,提高立论、质疑的能力。
校本资源开发是我校课程改革的重点。贯彻落实新课程改革精神,满足不同发展方向和能力倾向学生的需要,努力挖掘教师潜力,在开足开齐国家规定课程基础上,积极开发校本资源。学校进一步完善了选修课的管理和评价制度,开设了73门选修课,实现了网上选课。与北京外国语大学合作开设了德、法、日、韩等小语种课程,开发了环保与生活、健康成长、高三数学学法指导3门校本课程。物理组结合新教材开发了系列校本演示实验,化学组开发了化学与生活校本实验,开办了网上“实验室”。我校积极推进在新课程中渗透可持续发展教育,13个学科在教材中找出330个可持续发展教育渗透点,编写了渗透指南,据此设计相关的教学活动,增强了学生对可持续发展的理解。研究性学习课程也注重挖掘教师和学生的潜能,取得很大进展,基本上形成了“学生选题―教师辅导―制定研究方案―实施研究方案―撰写论文―论文交流―反馈社会”的模式。学生深入各种研究领域,选题视角新颖,每年完成300多篇小论文。例如,我校高一学生在“垃圾渗沥液对水资源的污染”调查中发现了北京市垃圾处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得到刘淇市长的批示,责成市政管委会迅速解决了问题。通过研究性学习,学生在初步掌握科研方法的同时,创造性地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增强了综合素质。2003年我校被评为海淀区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先进单位,成为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基地校。
加强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整合,引导教学与学习方式的变革。教师使用现代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效率大大提高,注重培养学生运用现代技术手段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部分教师进行了运用信息技术实现学生小组合作的尝试。“非典”期间,我校进一步开发了校园网的远程教育功能,师生们尝试了一种新的教学和学习方式。截止到8月份,教师上传课件和练习837个,共被下载293362次;师生之间实现网上答疑2876次;学习论坛讨论主题共3376个,帖子共18505个。校园网最高点击率达一天27700人次。
推进分层教学改革,挖掘不同发展层次学生潜能。针对学生发展不平衡的现实,我们尝试在不同年级、学科进行分层教学,2001年开始在高三年级实行自愿选择层次班、实行流动制的改革,2003年在高一、高二年级进行英语、数学学科的分层跑班教学,学生在试听一周之后自由选择层次班。教师在授课、作业、辅导、考试等环节上更有针对性,更好地做到因材施教,学生在体验成功中得到不断发展。
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学校开展了各种群众性文体活动,丰富学生生活,保证学生每天锻炼时间不少于1小时,被评为区体育卫生示范校。学校金帆乐仪团、合唱团、垒球队、棒球队、排球队在北京市各种比赛中获得好成绩,成立了创新、环保、计算机、OM、气象等研究小组,鼓励学生主动开展各种研究活动,参与率达100%。这些活动促进了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近年学生共获得1000多项国家级、市区级奖励。我校连续九年被评为区中小学科技教育工作先进校。
二、促进教师的主动发展,建设一支师德高尚、勇于创新的专业化干部教师队伍
干部队伍建设是学校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实行校长负责制,坚持集体领导和民主的工作作风,坚持以德治校、依法治教。干部平均年龄41岁。学校选派干部参加各种培训,坚持领导班子中心学习组制度,使干部的整体素质不断提高,能够积极运用现代教育理论,有计划、经常性地指导教育教学改革工作,逐步建立起了一个团结进取、年轻化专业化的领导班子。
创设良好的发展环境,促进教师主动发展。学校依法治教,建立了良性的竞争机制,定期召开民主生活会和教代会,关注教师生活、工作和精神需要,努力创设条件解决教师实际问题。这种充满人文关怀的管理方式营造了一种民主和谐的校园文化,使学校凝聚力得到增强,教师们主动寻求发展,敬业爱校,得到家长和学生的肯定,涌现了大批优秀教师。
积极开展教师校本培训,促进教师终身学习、持续发展。学校坚持选送教师进研究生课程班学习,目前已有51人结业。2001年底,与北师大教育学院合作开展了为期三年的教师校本培训,48名45岁以下的教师全部进入教育心理学研究生课程班学习。请多位专家做了现代教育观念与课程改革等讲座,教师们受到了较为系统的教育理论培训。2000年启动了“跨世纪成材工程”,聘请北京市特级教师指导我校中青年教师,并派14名中青年骨干教师参加了海淀区“创新性教学模式”研修班,提高很快。近年学校派出教师近30人次到国外培训、考察、交流、参加国际研讨会。学校领导经常结合学校实际开讲座,探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并寻找解决办法。为发挥本校优秀教师的“传、帮、带”作用,建立了新大学生“导师制”和骨干教师观摩课制度,进一步完善了公开课及评议制度,鼓励同行间交流研讨,并主动取得区进修学校的指导,促进教师发展。我校校本培训取得了较大成效:市级骨干教师由1人增为4人;区级学科带头人由9人增至18人;区进修兼职教研员增至21人。近年,教师们在多种教学比赛中获得好成绩,获奖和公开发表的论文、教案200多篇。钟波天老师被评为全国环境教育先进工作者和全国计生协系统先进志愿者,参与编写了4种教材。逯遥等4位老师评为市区级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先进个人。
三、积极服务社会,发挥示范和辐射作用
我校一直保持较大办学规模,努力办好分校,满足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2002年被评为区质量优质校。对社区开放各种设备设施,支持本地和其他地区教育事业,与周边多所大学分享教育资源,与本区苏家坨中学和河北顺平、赤城等地多所薄弱校开展手拉手活动,接待多名外省市学校领导干部来校挂职学习。
加强国内外教育交流。近三年召开全国和市区范围内有关心理健康教育、青春期教育、环境教育等方面现场会8次,教改成果在全国性和全市性的研讨会上展出、交流过14次, 34位教师做了国家级和市区级观摩研究课,为其他地区和学校开展相关教育提供了借鉴。积极参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成为区实验基地校,较好地发挥了示范作用。例如,我校网上化学实验室已实现全区资源共享。10余家媒体对我校取得的成果进行了多次报道。近三年接待了加拿大等7国和港台地区的教育专家来访40多人次。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办事处主任谢尔顿?谢夫、联合国计生协总干事森丁博士、联合国联系学校项目40位外国专家对我校进行了工作访问,对我校可持续发展教育和健康教育给予好评。
各位领导和专家:示范校建设对我校工作既是推动,也是挑战。经过三年建设,我校呈现出很好的发展态势,教师的教育观念得到更新,办学条件得到明显改善,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打下了更好的基础,但如何处理好人的发展和社会化之间的关系,新的教育理念如何转化为可操作的有效育人模式和教育行为,如何与新课程改革的理念结合,探索既有利于师生发展,又符合国情的评价体系等等问题还需要我们做更多努力。我们将迎接这一挑战,虚心向优秀学校学习,把握契机,开拓创新,为不断提高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而奋斗不止!
谢谢!
2003年11月24日
关注奥数网官方微信 数学资料、数学真题、更有全国教育资讯 微信搜索“奥数网”或扫描二维码即可添加
来源:理工附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