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数北京站 > 小升初 > 小升初经验总结 > 经验交流 > 正文
2004-11-10 16:35:50 下载试卷 标签:教师 留学 大学 历史 自我介绍
试论科学精神与素质教育(二)
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反思
中国,一个有着灿烂的古代文明的文明古国,为什么近代以来落伍了?为什么近代科学没有在中国出现?或者说中国为什么没有发展出近代科学?反思的结果告诉我们:在我们的传统文化中,缺少以上我们所列举的那些科学精神。
1.传统理念不重视科学的发展,对“真”的追求不够迫切
人类社会的发展史,实际上是一部人类追求真、善、美的历史。求“真”,是科学的任务;求“善”,是宗教的任务;求“美”,当属艺术的任务。我们的传统文化偏重于求“善”求“美”,对“真”的追求不够迫切。古代文人的理想大都是:修身、治国、齐家、平天下或才子佳人、风花雪月之类,科技不被重视,被视为奇技淫巧。另外,我国古代积累了很多在当时也是很先进的技术,但都没有上升为科学,没有类似于《几何原本》式的论著,既没有理性的思维也没有实验的方法。即使在今天,科学的春天早已来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口号已提出这么多年,但是我们的国人真正关心科学、投身科学的有几人?我们的各级各类学校尤其是基础教育段的学校除了教给学生怎么做题、怎么考试,还教了些什么?
2.传统理念缺少理性的怀疑和批判精神
一方面,传统文化“大一统”、“共性知识”的群体原则不利于培养独立意识与独立个性,同时传统的等级制度、上尊下卑、“国有道而庶民不议”影响了民主风气的形成。另外,传统文化的中庸之道、封闭保守心理、重他人评价不重自我感受等意识,不利于培养开放、创新及竞争精神。再加上中国漫长的封建统治,社会结构层层隶属,组织和个人失去了其应有的自主权和独立地位,社会缺乏主动精神。例如,中国也有很多民间流传很久的如祖传秘方之类的技术和技能,但传受者只教怎么做,是什么,不允许学习者多想多问,学习者久而久之就养成了师傅怎么教就怎么做,至于为什么这么做,从来不去想――没有想的意识。而那些咬文嚼字的人,大多是一些“注经”式的学者。开口闭口“子曰”、“诗云”,还谈什么怀疑与创新?
3.传统理念缺少对科学的穷根究底的探索精神
中华民族是勤劳勇敢的民族,在我国历史上不乏仁人志士,他们有的为国家为民族利益不惜抛头颅洒热血,有的忠君爱国钢筋铁骨,但翻遍历史也找不到为科学而献身者,究其原因,就是缺乏对科学的执着追求。当然这也是由以上两方面因素决定的,根本连求真的目标都没有,又何谈执着的追求?深入到意识层次,还是由于传统文化中重视尚同意识、忽视平等意识,气质多压抑退缩、少坦率自然造成的。举一个大家都知道的例子,就是“杞人忧天”的故事: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应该说这位杞人是有独到见解的,但自古以来一直成为人们的笑柄。试想一下,在这样一种文化氛围中谁还敢发奇想呢?没有奇想,没有创见,人云亦云,怎么去穷根究底呢?当然,古代学者也有很多人就所谓学术问题争论不休,但他们争论的焦点往往是谁提出的新见解更有道理。
三、素质教育应以培养科学精神为主要目标
真正的中国教育应该是在科举、兴学堂之后发展起来的。从那时到现在也不乏开明之士主张以提高国民的素质为教育之根本,但是,到了世纪之末国人才猛然醒悟:中国之落后在意识,意识之落后在教育,素质教育刻不容缓。
时下中国人一旦觉悟马上行动,关于素质教育的文章如雪片一样,既有引经据典的也有介绍经验的。我认为素质教育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国人的科学精神,具体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贯彻实事求是的教学原则
近几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加强实验教学、重视学生的动手能力已经被推行开来,这就是实事求是这一原则的重要体现。关于动手能力,爱因斯坦说过:“最重要的教育方法总是鼓励学生去实际行动。”杨振宁说:“科学毕竟有90%是实验活动,科学的基础是实验。那些特别擅长动手的学生应该把这个作为自己的优势,因为他们凭这种本领往往超过他人,在某些适当的科学领域中做最有益和最重要的事情。”1983年他又说:“那些懂得怎样动手的人恰恰是中国最需要的人才”在这里我们不妨也加一句: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同时也培养了他们实事求是的思想作风和求真的科学精神。
2. 让学生多学“问”
诺贝尔物理奖得主著名物理学家李政道曾说:“求学问,须学‘问’,只学‘答’,非学问”。他在复旦大学对大学生演讲时说:“什么叫‘学问’?就是怎样问,就是学会思考问题……我国历来讲究做‘学问’,而我们现在的学校教育往往是学‘答’,学答案固然是很重要的,但学习怎样提出问题和思考问题,应在学习答案的前面。”
多年来,我们的教育一直比较重基础知识的传授,这固然是必要的,但由于未能把它有机地作为培养学生的手段,因而影响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动手能力。杨振宁博士曾做过这样的对比:中国留学生在美国学习时,学习成绩往往比一起学习的美国学生好得多;然而10年以后,科研成果却比人家少得多。何以造成这样的差距?杨振宁以为:主要是美国学生思维活跃,喜欢提出问题,而中国学生在这一方面则稍逊一筹,其根源就在于中国的学校教育注重解答问题,而不重视鼓励学生提出问题、独立思考。提出问题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先提出问题才能谈得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因而,善不善于提出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是检验一个人是否具有创造性思维和创造才能的重要尺度。
学校教育要鼓励学生突破现成答案,大胆提问,大胆质疑,不要任意加以指责和批评,而要循循善诱,逐步教会他们提出问题和思考问题的方法,这样久而久之,学生就会由“敢于提问”向“善于提问”发展,其创造性思维能力也就逐步增强了。同时,也培养了学生敢于怀疑,不轻信、不盲从的优良品质,而这正是科学精神的主要内涵。
3. 进行自主教育
专家分析,所谓自主教育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一曰主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二曰主动,学生的学习是主动的,不是被动的;三曰主意,怎么学习有效果,要学生拿主意;四曰主见,对问题能确定自己的看法,提出主张;五曰主体,这是从师生关系说的,即以学生为主体。无论我们取哪一种含义,抑或五种含义都包括,其实质是学校教育要改变过去那种“我教你学”、“灌注式教学”方式,实行参与式,采用启发式教学;改变过去那种纯粹的文化和知识传播的作法,把人的本质的创造精神引发出来,把人格“心灵”唤醒;改变过去的“精英”教育方向,重视每一个人的发展。这样做的意义是:使学生从“要我学”变为“我要学”,由“被动学”变为“主动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学生有了自己的主意和主见,有利于培养创造性思维。另外,学生的主体地位被体现出来,教师由原来研究怎样教改变为研究怎样引导学生学。这样传统教育的那种本末倒置的关系得到修正,教育中的话语权利被重新分割,学生有了更多的机会表明自己的观点,提出自己的想法,这本身就是一种民主精神的培养。而民主与科学是相伴而生的,民主意识就是科学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当年鲁迅先生毅然弃医从文,为的是用他手中的笔来唤醒国人。现在国人已经觉醒,国家已经决策――实施素质教育,提高中华民族的素质。而我们是跨世纪的教育工作者,我们要把我们的下一代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我们要对他们施以怎样的影响?这关系着21世纪中国的前途和命运,希望本文能引起大家一点思考!
关注奥数网官方微信 数学资料、数学真题、更有全国教育资讯 微信搜索“奥数网”或扫描二维码即可添加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df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