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从美国、日本、德国等发达国家的小学数学教材建设中,可以发现其中的共性特点:重视问题解决和数学应用以及倡导现代技术的应用。借鉴发达国家教材建设的共性特征,结合我国教材建设的现状,我们努力从“构建主题化设计和开放性学习模式;增强现代技术的工具性和应用性”等方面落实这些特征,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小学数学教材寻求突破。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材;共性特征;
教育是人类共同永恒的话题,纵览全球,世界各国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掀起一场场教育的变革,正是在这样的变革中,数学的课程改革也一次次被推向新的进程。漫漫长路,身处前进的队伍,我们需要环顾左右,探听前方,是谁在引领课程改革?引向何方?是什么主流着改革的思想?源于何故?虽然处在不同的文化背景和历史传统下,但世界各国数学课程的发展还是有律可循的,尤其是各发达国家的数学课程改革先进经验,从不同的维度预示着我国数学课程改革的方向,影射着我国数学课程改革的轨迹。基于此,我们也就不难理解当前众多课程改革专家的积极的呼吁:“拓宽视野,在国际视野下建立我国数学课程改革的参照系,是推动新一轮课程改革不断取得进展的重要前提”。探询发达国家小学数学教材建设共性特征,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提出的。值得说明的是本文所指的发达国家,仅指文中所列的美国,德国,日本。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我们数学教育工作者有责任有必要借鉴全球课程改革成果之精华,博览世界小学数学教材之特色,力图在比较中探询,探询教材建设的内在规律;力求在借鉴中创新,创造全新的高质量有特色的小学数学教材。
一.共性特征
(一)重视问题解决和数学应用,已成为发达国家数学课程改革和教材编写的显著特点
【特征综述】21世纪是一个信息化社会,瞬息万变的信息充斥着人们的生活,人们必须随时根据变化的信息进行决策、做出选择。审视数学教育的目的,数学教育不仅仅是为了学生学到一些数学知识,而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在这个丰富多彩、充满疑问、有时连问题和答案也没有的不确定的世界里生存的本领,每一个发展着的国家都期盼着国家有更多数学修养的人才,但不是希望所有的国民都成为数学家,而其目的是想借数学知识在错综复杂的世界里,对实际问题做出有条理的分析和预测,以便最后的决策。基于此,把数学应用到现实世界解决实际问题的“问题解决”的兴起成为各国数学课程改革的显著特点就勿庸置疑了。
纵观世界各国的数学课程改革,我们不难发现这方面一些显现的特点:早在1980年美国数学教师协会就正式提出“把学生引进问题解决中去”,后来,美国课程标准(1989年NCTM发表的《中小学数学课程与评估标准》)把“能够解决数学问题”列为学校数学要达到的五个目标之一;在其分项标准中,“数学用于问题解决”居于首位。前联邦德国巴伐利亚州在1~4年级十分重视让学生运用学到的数学知识去认识周围世界,去解决实际问题,在数学教学计划的“目的与任务”中明确要求“使学生能合乎……解决问题地思维”,使学生“有能力在其他学科和日常生活中解决数学问题”。日本数学教育界也十分重视“问题解决”,从1994年开始全面实行新数学教学大纲,已把“课题教学”列入大纲内容,所谓“课题教学”就是以“问题解决”为特征的数学课。日本学校的数学教育已在日本国被公认为一个学生学习解决问题的场所,教育界为此开展深入研究,出现大量专著。例如早在1986年日本的能田伸彦教授就公布了对于“问题解决中数学模式的发现”的研究成果,这项研究成果促进了人们在数学问题解决上的研究,对日本教材的编写以及教学方法的改进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需要特别指出:问题解决不仅是一项数学课程的目标,还是一个发现的过程,探索的过程,使学生实现“再创造”数学的过程。学生借此过程可以认识和理解数学,因此,问题解决同时也是实现数学教育目的的重要手段。此时,问题解决就独立于一般的具体数学内容而成为数学学习的重要方面。
【教材实例】
美国的教材中:
在讲解乘法分配律的时候,教材联系的实际情境“图书馆的扩建”,“由于这家图书馆要翻新,在完成扩建后,图书馆的总面积为多少?用多种方法进行计算。(说明,怎样的问题具有驱动性,这方面国外的教材有值得借鉴的价值,另文研究。)
面积=ac+bc 面积=(a+b)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