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数北京站 > 小升初 > 小升初经验总结 > 经验交流 > 正文
2005-08-31 18:08:26 下载试卷 标签:初一 家长
晨报讯 告别了小学生涯的毕业生,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憧憬着中学学习生活的开始,一些家长也在四处讨教教育孩子的经验,专家们给这些家长提出了专业性的意见。
从小学到初中,对很多孩子来说是一道“分水岭”,往往会出现意想不到的变化。有些家长发现,在小学阶段学习成绩时常出现“红灯”的孩子,进入中学后成绩突飞猛进。而另一些孩子在小学的时候成绩还是不错的,到了中学却跟不上。在专家看来,这实际是一个适应能力不同的问题。
孩子在经历小升初的变化时,必然有一个从不适应到适应的过程,如果家长能帮助孩子尽快完成这一过程,将对孩子在中学阶段的发展产生良好的影响。从实际情况看,孩子入学半年,成绩开始有小的分化,到了初二分化变大,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一个良好的开端非常重要。虽然大多数孩子能够调适自己逐步适应初中生活,但也有少数孩子会一蹶不振,成为班级“中等生”或“落后生”。因此,开学时家长就要帮助孩子在思想、心理、学习、生活、管理等方面做好准备,订出逐步适应中学生活的计划,以免孩子跨入中学大门后,被种种不适应弄得手足无措。
学生在进入中学后,面对的是不同的老师和不同的风格。有些学生往往沉浸在小学老师的讲课风格中,他们觉得中学学习科目多,老师的语速、频率都与小学老师有所不同,很难很快适应。有些学生怀念小学老师温柔的声音,还有些则念念不忘小学的学习速度。
对于这种“怀旧”心理,专家认为,原因有三点:一是学习科目增多,二是教材变化大。教材内容趋向于专门化、系统化,且科学性、概括性强,形象性、趣味性较弱,新内容多、难度加大,教学时进度快,要求高。三是学习方法上不适应,初中学科出现了许多复杂的概念、公式、公理和定理,而这些知识的掌握,主要需要课文理解、记忆、分析、实践、操作等能力,靠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和独立性。
家长应首先重视发挥孩子学习的主动性,帮助孩子学会学习,培养孩子独立、主动的学习习惯,提高自学能力;其次,帮助孩子培养好习惯,掌握好方法,即八个学习环节:制定计划、课前自学、专心上课、及时复习、独立作业、解决疑难、系统小结、课外学习。即先预习后听课,先复习后做作业,先独立思考,再请教别人,边学习边总结。孩子学完一个章节或一个单元后,就让他把新旧知识整理、归纳一下,完整地掌握知识。
一般家长可能认为,孩子一旦进了中学,一定会更加懂事,会渐渐变成学习好的孩子,可现实却往往与预想不一样。一位家长抱怨孩子自进入初二,放学后对他们不理不睬,多问他几句话,就说烦,讲他几句,就顶撞家长,还用电脑打了几个字“请勿打扰”贴在自己房间的门上面。
在专家看来,初中时期是情感的狂风暴雨期,这个时期初中生的情感起伏大、变化大并难以驾驭。如果父母处置不当,如对孩子的表现刨根问底或是漠不关心,就会增强他们的反抗情绪。处于青少年期的孩子心理发展特点之一是具有过渡性,他们自我意识增强,不再完全依赖父母和长辈的庇护,开始有了独立的倾向,心理学专家称之为“心理上的断乳期”。这是青少年心理发展逐步向成熟期的独立性和自觉性过渡。
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内心世界逐渐变得复杂起来,作为父母,要做孩子的知心朋友,成为他倾吐心事的对象和安慰者。同时也应支持和鼓励孩子记日记,给他们提供多条解决心理矛盾的途径。随着孩子知识面的拓展、与社会接触面的扩大和经验的增加,他们开始希望独立,父母应以积极的态度,进行科学引导。同时,这个时期的青少年喜欢沉浸在自己的心理世界里,把生活、现实社会想象得非常美好,一旦受到一点挫折或看到现实中的某些丑恶现象,又感到生活不幸福,如果这时父母一味责怪孩子想入非非,孩子就会认为父母不理解自己,感到烦恼和痛苦。
除了心理上的成长,孩子生理上的变化也不容回避。有位家长发现孩子有一段时间整天沉默不语,精神恍惚,还偷着看一些书,等孩子不在家时,他在孩子抽屉里看到一些人体结构的书和描写男女之间不健康行为的书以及床下有忘了扔的一团团的卫生纸,家长很吃惊。但专家认为,这些都是正常的现象。
孩子进入初中后,随着年龄的增长,性意识有所发展和觉醒,在13 14岁前后,孩子的性意识逐渐增强,对异性的好感日益明显和增长,开始有意识地进行试探,了解性知识的渴望程度日益强烈,情感也日益丰富。他们渴望了解有关知识,在公开的正常渠道如学校、家庭得不到性知识时,或者没有满足其要求时,他们就会从周围环境中探索,如从书籍、电影、电视或从书摊上购买一些不健康的书去了解,或从“知己”的朋友处打听。
这时家长不要恐惧,也不要回避,应有意识、有目的地看一些青春期生理卫生教育的书,然后适时、适度、适当地与孩子进行私下交流,也可以谈一些自己身体发育的情况,帮助孩子了解身体结构、生理卫生、心理需求,并引导他正视自己,有些想法是正常的,要会克制和疏导自我,使处于青春期的孩子性心理知识教育与心理发育同步进行。
关注奥数网官方微信 数学资料、数学真题、更有全国教育资讯 微信搜索“奥数网”或扫描二维码即可添加
来源:晨报 作者:曹小平 孙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