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01-28 09:29:49 下载试卷 标签:大学 历史 家教 家长 启蒙教育
相濡以沫
李应豪一家正在吃团圆饭
“你的女儿在北京大学读研究生,了不起,你们为国家培育了优秀人才……”本周一,市委书记张家盟在看望困难户李应豪老人时,这样赞赏他。
李应豪是谁?这户残疾人家庭是怎样历尽艰辛将女儿送进北大校门的?很多读者在看到本报的报道《走进困难群众家书记拜年来了》之后,致电本报,希望了解这户残疾人家庭的故事。带着读者的愿望,本报记者就此作了采访,以飨读者。
李家的团圆饭
昨晚7时,定海东港浦新村。
记者冒昧地敲开李应豪老人的家门时,他们一家正围在餐桌前吃团圆饭。在北大读研究生的小女儿李娜,昨天刚从北京赶回家过年。大女儿李萍夫妇也在。一家人其乐融融,两老笑得很开心。
客厅很小,放下一张餐桌已显得拥挤。客厅的灯光有些昏暗,桌上放着不多的几碗菜。餐桌是百年的老古董了,桌腿上搁脚的横档已被磨得凹陷下去,一家人坐的都是已经不常见的条凳。所有的陈设都显示出这家人生活的拮据。
“两个女儿都很忙,一家人难得有机会聚在一起。李娜在北京找了份家教的工作,所以到昨天才回来。”看着两个女儿,李应豪满足地笑着。
“真要感谢政府的关心,张书记前两天还特意抽空来看我们这些贫困户,他这么忙还上门来看望我们,让我们感到了党和政府的关爱。”说起几天前市委书记张家盟来看望的事,李老伯依然很激动。
现年73岁的李应豪下肢残疾,现在已经难以行动,而他的妻子患有侏儒症,属于特困残疾人家庭。而正是这样一个家庭,却培养出一名优秀的北大学子。
一年难得见鱼肉
说起李应豪老人,在定海观音桥一带的居民有不少人认识他。在那里,他的补鞋摊摆了近30年,直到4年前他无法行走才停止。
多年来,李老伯一直是家里的经济支柱,这个家庭的柴米油盐,都是靠老人手中的一针一线缝出来的。以前,他家没有被列入困难户,老人只能靠每个月三四百元的收入支撑着这个家。
“我们残疾人靠手艺吃饭真的很不容易,在社会上,我们遭人歧视,受人嘲骂那也算了,甚至还有一些人对我们无端欺凌。”老人说,“这些人看我们不顺眼、好欺负,经常砸毁我家的报箱,取走报纸、信件,更可气的是还用胶水堵住我家大门的钥匙孔。”
一直以来,李家的经济都不宽裕。紫菜、粉丝、酱菜和咸笋干是饭桌上的长菜,一年都难得见到几回鱼、肉。“女儿每天的早饭基本上没有菜,有时酱油拌饭就对付过去了。”李老伯有些愧疚地说。
和善的老人就在这样的环境中默默忍受,他教给两个女儿最重要的一句话就是:做人要正直、要心平气和、要对自己交待得过。
期望:别像父母这么苦
“两个女儿很懂事,她们从小就知道这个家的困难和父母的艰辛。”李老伯说,“她俩都很勤快,以前我在观音桥摆摊,一放学她俩就给我去送饭。”
女儿们对父母亲的艰辛早已耳濡目染,同时也深知父母对她们的期望,这使得她们在学习上都相当刻苦。
李娜说:“爸爸、妈妈很辛苦地把我们养大。他们自己的文化都不高,在学习上也从来没有对我要求过什么。他们的期望其实很简单,就是让我好好念书,今后不要像他们那样活得辛苦。”
“爸爸从来没有打骂过我,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我考试时得了不好的成绩,爸爸就会给我写一张纸条。上面既写明我的优点,也指出我的不足。每次我看到纸条,都会产生一种羞愧的感觉。感到如果不好好用功,不但对不起我的爸妈,也对不起自己。这种感觉就会促使我更加勤奋地学习。”李娜说。
能解奥数题的皮匠
对女儿的学习,李应豪一直给予最大的关注。李老伯说:“我对女儿的要求很简单,给一个自由的空间,但作业一定要按时完成。学校里有什么事,回家要跟父母说明,不能隐瞒。我会让她们知道家里的处境,让她们明白不好好读书在社会上立足就会很艰辛。”
对女儿的辅导,李老伯相当耐心,而且注重对她们兴趣的引导。“我自己上过初中,对数学,特别是几何很感兴趣,所以女儿初中以前的数学基本上都是我辅导的。”李老伯说。
“爸爸的数学真的很好,虽然他读过不多的书,却能帮我解奥数题。”对父亲的数学天份,李娜一直很崇拜。
“遇到她们不懂的题目,我不会直接告诉她们答案,而是启发她们寻找解题的方法,通过自己的思考来得出解答。这样也能够很好地培养她们的兴趣。”李老伯说。
这样的引导使李娜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她回忆说,在高中理科时,她的数学作业基本上不用拖到课后完成。而在高考前,数学和英语两门课她都不必复习。
勤学每天3点起床
对于自己不擅长的课目,李老伯同样有方法引导女儿的兴趣。李家的两个女儿英语学得都很不错,特别是李娜,能够就读北京大学外贸专业,全靠以前打下的基础。
“学英语不仅要掌握方法,而且要勤背诵。”李娜说,“在英语学习上,爸爸对我要求很严格,每天晚上睡觉前都要背诵一篇课文。第二天早上3点钟,爸爸就会叫我起来接着背。因为清晨的时候注意力集中,记得也比较牢。读书的这些年,我每天早上都是3点钟起床的,几乎成了一种习惯了。记住的东西多了,学英语自然就不困难了,兴趣也越来越高。”
在读中学时,李娜的地理成绩一开始很差,为了让她记住那些地理名称,李老伯想了不少办法。他找来地图,把一个个省的形状画出来,让女儿辨认,让她有感性认识。然后再对照着地图讲解方位,让女儿清楚了解各地所在的位置。接着就将各地的风土人情告诉女儿,使她加深印象。几次下来,女儿的地理成绩就快速上升了。
父亲的言传身教
令李娜最佩服的就是父亲多年来对自己学业的参与热情和他准确的记忆力。
李娜说,读中学的这几年,父亲除了繁重的日常工作外,大多数时间都在陪伴自己学习,甚至是一同学习。
“我学英语时,爸爸也一起学音标,我学历史,他也跟着读历史。有几次,我在房间里背历史题,爸爸在外间忙碌。等我背完后,爸爸竟能够说出我刚才背诵的错误之处。”李娜说这些时,对父亲满是崇敬之色。
在生活上,多年来李老伯一直以自己的言传身教来影响女儿,让她们努力做个正直诚实的人。多年来,两个女儿一直牢牢记着父亲的谆谆教诲:所有的东西都要靠努力去得到,不该拿的东西决不能拿。
李娜在北京上学时,有一次买鸡蛋人家多找给她10元钱,等她坐车回到学校才发现。一个星期后,她乘休息日又坐车把10元钱送了回去。“爸爸说,做人要诚实,我一直记着。”李娜说。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老鱼)
舟山人有句俗语:“贫贱夫妻百事哀。”在很多人的眼里,一对残疾人夫妇,一个这样的清寒家门,北大的校门会距他家的孩子很遥远。然而,在李家夫妇的悉心栽培、养育下,奇迹发生了。而这个故事其实似乎也在印证着这样一句话:“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当下,孩子教育给人的印象是需要大投入的家庭大事。所谓“玉不琢,不成器”。于是乎,大量的家教应运而生,孩子的书包越来越重,家庭用于教育的投资越来越大。但不知是水涨船高的原因,还是孩子压力太大的原因,抑或是教师在家教中付出太多的原因,家教失去了原来的题中之义,不是补缺补遗,而是一种趋势,一种让学生与家长不得不追随的伪时尚。
事实上,对不少家长来说,请家教可能是他们追求时间上解脱,或者是家长不甘于把自己的时间完全放到孩子的身上,于是把孩子托付给老师。李家夫妇育女事实告诉我们,父母是子女最好的老师,父母在子女身上花多少时间,才会有多少的收获。古代有孟母教子三迁的故事,现在有李家自己担当教师的事例,他们在告诉我们,怎样当一个父母,怎样才是良好的教育方式。
从来纨绔少伟男。当春节将至,一些富裕的家庭动辄给孩子上百成千的压岁钱时,请想一想,这样的方法是否足以助你的孩子成才
关注奥数网官方微信 数学资料、数学真题、更有全国教育资讯
微信搜索“奥数网”或扫描二维码即可添加
来源:舟山晚报 作者:俞浙前 李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