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10-15 17:48:35 下载试卷 标签:小升初 教师 高考 大学 历史
小学生入学和“小升初”前夕,总有许多家长揣着“条子”、捧着“票子”拉关系、交赞助,为孩子上学奔走不休。为了让孩子就近进入一所好学校,他们甚至想方设法迁移户口。某市一位重点学校的老师发现,班上十几名新同学家的门牌号码竟然完全一样――都是学校附近一个公共厕所的号码。(南方日报10月6日:《家长为让孩子进重点学校将户口迁至公厕》)
打开户口簿,家庭住址一栏写的竟是某公厕的门牌号码,无论怎么说,都是一件让人觉得十分尴尬的事情。尽管如此,为了自家孩子能上重点学校,众多家长也就顾不上体面与尊严,只有假公厕之名,行择校之实了。
有资料显示,设立重点学校始于上世纪五十年代,六十年中期曾一度废止。到了前些年教育产业化甚嚣尘上之际,重点学校又得以恢复。早两年,因备受公众诟病而更名为示范学校。
其实,不管是重点也好,示范也罢,推行的都是精英教育模式,即上好小学――好中学――好大学,以达到有个好前途的既定人生目标。在这种教育生态中,不少重点学校打着为国家培养、输送合格人才的幌子,大肆拼抢原本就相当稀缺的义务教育资源,使平民教育每况愈下,乃至陷入某种难以言状的窘境。择校,于是便成了部分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家长惟一的选择。将户口迁至学校附近公厕,无疑是家长在精英教育将平民教育推下PK台之后的一种无奈之举。
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明确规定,学校不得有重点与非重点之分。可时值今日,择校之风为何仍然如此严重?有教育专家分析说,主要是长期以来教育资源配置不均,校际差异过大所致。(见上述报道)这话当然没错。不过,我以为,这一差异的存在,固然有历史原因,但现实原因似乎更不容忽视。近两年,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教育官员,在如何解决教育资源配置不公的问题上,基本上都是适可而止地抖出点择校内幕,尔后煞有介事地当众“怒斥”一番了事,谁也没有提及可供参考的解决之道,更莫说拿出操作性很强的相关政令了。
其实,在我看来,逐步抹平重点与非重点学校的界限,办法还是有的。比如,在师资力量上,就可以按各校在校学生总人数比例,实行优秀教师的平均分配,或者来个轮换制也行。在教育资金投入方面,则不妨彻底打破以往向重点学校倾斜的做法,着力扶持一下那些历年被划入非重点的学校。倘能如此,三五年以后,绝大部分学校,无论是软件,还是硬件,也就不会存在过于明显的差别了。到时候,哪个家长还会捏着一大叠钞票,求爹爹拜奶奶,去为孩子择校呢?
当然,在这一革故鼎新的过程中,难免出现某种“阵痛”。比如,同城高考成绩抑或一到两年内普遍有所下降,某些教育官员忧于政绩下滑,甚至有碍个人升迁;当地主政官员也可能担心因此背个“抓教育不力”的骂名,进而遭到来自上面的严词训斥,等等。
所以我认为,要尽快终结至今不见收敛的择校之风,关键在于,必须将新义务教育法的相关条款,纳入官员的评价体系,并严格依法予以考量。如果还像现在这样,仅仅把新义务教育法当信条供着,而在行动上仍然旧牌照打,那么,学生家长将户口迁至公厕这类荒唐事儿,肯定只会越来越多,而实现义务教育的公平性与公益性,恐怕也永远只能是纸上谈兵。
关注奥数网官方微信 数学资料、数学真题、更有全国教育资讯 微信搜索“奥数网”或扫描二维码即可添加
来源:法院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