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升初有这么几个途径:通过考试择校、共建、就近划片入学。
在考试择校里还包括特长生、选择民办公助校等等。现在的政策是鼓励就近免试划片入学,但真正划片就近入学的没几个人,大都通过择校走了。
小升初是一场大战,好学校允许自主招生,自主的意思是把好学生扒拉出来,现在小学课内的东西程度比较浅,随便就能考个100分,掰不出个儿来,于是学校各出招数选优,大致有这么几招:
一、看硬指标。
就是手里有多少拿得出去的证书,比较公认的是:四五六年级成绩册全优(包括平时成绩);连续三年三好,最好是市三好‘少先队大队干部;公共英语二级通过或公共英语一级85分以上;全国、省级、市级竞赛获奖证书。如果同时具备上述几条,基本能选个好学校了。
二、参加各个学校的考试。
政策说是不让考,但好学校都变着法的考,考得最多的是奥数、英语,所以许多孩子从小就学奥数。海淀、东城的孩子大都学过奥数或英语,许多孩子是双枪,两门兼修,甚至还有学过物理的。
三、特长。
如果孩子有音乐或体育特长,对有些学校会有加分因素,但如果去好学校的特长班就没意思了,特长班的主要任务是帮助学校在演出、竞赛中拿成绩,学校对特长班的学习普遍不够重视。
共建的意思是有些大单位和一些好学校签有共建协议,好学校每年都会给这些单位的直系子女一些升学指标,但要交钱,家长把钱交到单位,单位把钱给教委,教委留一部分,返给学校一部分。比如外交部和二中是共建协议单位,某些解放军部队和101等重点中学有共建协议。
话说回来,小学课内的教学对升中学不起决定性作用,主要是课外功夫下多大。但课内的水平相差也很多。我在上面的跟贴说过,朝阳比海淀、东城差好几个档次。学校老师负不负责,跟教学水平高低不是一个概念。海淀中关村一、二、三小的孩子,小学期间做的题比朝阳多三倍不止,那些孩子见的题多,自然熟练,应考能力强。那些孩子不仅课内功夫厉害,课下也很少有享受快乐周末的时间,都用来课外补习了,所以他们特别生猛。
累吧?我们也是在“给孩子一个快乐童年”和“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痛苦挣扎中过来的,现在不累,以后有累的时候。
80中和陈经纶是朝阳的好学校,80中每年大概招四个英语试验班,以英语为主,选择方法是材料加面试。陈经纶总校(在蓝岛后面)差不多也是材料加面试,面试主要是英语。陈经纶分校今年主要是看材料,就是看硬指标,三年三好起。
海淀的好学校许多只对海淀区内招生(就是学籍在海淀),只有少数几个如人大附、北大附、清华附等公立学校对全市招几个班,那真是优中选优,朝阳孩子的竞争力根本不行。朝阳孩子到海淀可以选择比较好的改制校,要花些银子,比如首师附、师达、十一学校、101上地分校、人大附分校等。至于芳草地,如果图家近,那是有绝对优势,但千万别全指望学校,今年的毕业生上了好中学的也不是芳草地的功劳,都是课外功夫摆在那儿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