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初一新生家长会上的讲话
(2006.9.1)
北京八中张凤兰
各位家长:
上午好!刚刚参加了八中传统的开学典礼――中学时代第一次铃声仪式,大家可能都有一些感触。
在今天的家长会上,我想把这个年级的一些基本情况和八中的教育理念向家长同志们做个简要的汇报。我认为这有助于我们加强相互的沟通和理解,共同培养好孩子以达到理想的教育效果。
一、2009届学生的生源构成和学习基础:
学校一般习惯用哪一年毕业来确定学生的届别,这届学生将于2009年毕业,因此被称为09届。7月8日,新生报到以后进行了一次分班考试,考试科目为数学和英语。从成绩来看,比较客观地反映了学生在小学阶段的学习情况。其中有一些学生的学习基础相当薄弱,学生之间的学习差距很大。
今年二月,我在《法制晚报》上看到这样一篇报道:教育部的一个课题组的研究表明,目前中考的竞争激烈程度和淘汰率已经远远超过了高考,以2001年为例,全国初中进入高中的升学率仅为52.9%,这意味着有近一半初中毕业生不能接受高中阶段的教育,从这个意义上说,进入高中,尤其是重点高中的竞争远比上大学要激烈的多。
面对这样的现实和这届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们从初一开始,就要认真对待。要力求做到尽可能使学生之间的差距缩小,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三年后,能考上一所理想的高中,有更好的发展。
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做才能达到上述目的呢?
我认为,学校与家庭的教育是否一致,是决定学生能否顺利健康发展的关键因素。
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在八中近二十年的教育工作中我发现有许多学生,虽然他们的天资(先天的智力条件)没有显著的差异,但在同样的学校教育环境里学习,最后所取得的成绩却差异很大,发展的状况也很不平衡。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果呢?
这里面的原因很多,也很复杂,但是其中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是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我们的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是否保持了一致性,是否形成了合力,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
我看到大多数发展良好,成绩优异的学生,除了优质的学校教育的因素以外,他们一般都拥有一个健康、和谐、积极向上的家庭教育的氛围,而且做到了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理念一致,密切配合。
这些年来,我看到了许多在八中学习生活的孩子们成功的事例,也看到了一些失败的个案,因此,在这一届学生刚刚升入初中的时候,我想有必要在培养孩子成才的问题上,在顺利完成初中学业的问题上,学校和家庭能形成共同的认识,以便能配合的更加默契,这对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和走向成功都是十分必要的。
为此今天我在这里向家长提出以下五点建议,供大家参考,如有不妥之处,也请提出批评和指正。
二、给家长的三条建议
第一条建议:家长要关心孩子的全面发展,力争使孩子做到品学兼优
在现行的升学和就业制度下,我们往往特别关注孩子的学业成绩,而忽略了其他方面,这对于孩子未来的发展是很不利的。
八中的培养目标是“着眼于未来,着力于素质”,做“志向高远,素质全面,基础扎实,特长明显”的一代新人。
八中的老师们在平时的教育工作中经常会提到“八中人”这个概念。
什么是八中人?或者说八中人的内涵是什么?
我认为八中人的要求对教师来说就是要德才兼备,对学生来说就是要品学兼优。
只有做到了品学兼优,德才兼备才能在学校的学习和未来的工作中处于优势地位,受到广泛的欢迎,取得事业的成功。
作为学校来说,如果只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而忽略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就是对学生的未来不负责任,就会损害学生的长远利益,况且我们所看重和期待的优异的学习成绩其实也是学生综合素质提高的一种必然结果,也就是说,如果单纯抓学习,成绩反而上不去,因为影响学习成绩的因素很多。一般来说,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往往都有远大的目标和抱负,具有勤奋、好学、顽强、刻苦、学习习惯好、方法得当等等这样一些共性特点。
八中有一位97年毕业的学生给我留下的印象特别深刻。他是个男孩子,名字叫郭某,初、高中六年都是在八中度过的,高中毕业时被学校保送去了清华,5年后又以优异的成绩从清华毕业。当年美国杜克大学生物系在中国只招一名享受全额奖学金并直读博士的学生,这个名额被郭某获得。
我第一次认识这个学生是在他上初二的时候,年级召开优秀学生座谈会,谈学习的经验体会。他在发言的时候提到有一次去自由市场,看到了一件玩具,于是想到了这个玩具的功能是利用了物理里面的哪条原理,当时听了他的发言我很吃惊,多数十三、四岁的孩子还只知道好玩、看热闹,而他居然能有这样的联想很不一般。后来我一直关注他,知道他在全年级一直是最优秀的,成绩非常好。
初中毕业的时候他被保送到本校高中,上了高中以后,我又陆续发现了这个孩子的一些过人之处。
比如,有时我让他写一篇升旗仪式的讲话,有时让他写一篇学习经验总结,或者是大会发言,只要是他交上来的稿子我都不用改一个字,甚至标点符号都不会错。如果交办什么事情给他,无论大小,甚至交一张照片他都一定会在规定的时间交上来,从来不忘事。而在我们的同学中,忘了是一个使用频率很高的词汇。他的语文老师说,每次上语文课,只要老师让查字典,大家的目光一定会齐刷刷的投向他,因为上语文课他肯定会带上字典。这个孩子做事的认真、严谨和高标准给所有教过他的老师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的班主任还跟我讲过这样一个细节。当时八中的教学楼还是旧式的两层楼,楼里没有卫生间,要擦桌椅、洗抹布只能到楼下的水池,每天早上他从家里带两块抹布,有一块在楼下投湿,到教室后先用湿的擦一遍,然后再用干布抹一遍,就开始坐下看书了,他的自理能力和动手能力都很强,还会帮同学修自行车。
在高中阶段,这个同学依然保持了在全年级的领先地位,次次考试几乎都拿第一,后来我找到他的父亲,想更深入的了解一下这个孩子的成长环境。于是我知道了这个学生的父母都是高级知识分子,自己的事业很成功,他们的教子目标是先做人,后做学问,这一点和学校的教育目标是一致的。
他们在教育子女方面很用心也很注意方法,我印象比较深刻的有这么几件事:
1.要求孩子艰苦朴素。
不下饭馆,不吃零食,不穿名牌,不比吃穿用。孩子的书包、塑料铅笔盒用了七、八年都舍不得换。小学中学十二年,没吃过一次就在家门口的麦当劳,已成为他的同学和家长认为不可思议的事。他的父母认为学生就要当穷学生,既培养艰苦奋斗的精神,又抵制不良风气,同时不分心,能促进正确的全面发展。
2.是让孩子明确学习是独立的脑力劳动。
郭的父母要求孩子对课内知识的理解、作业问题的解决,不要去依赖别人,有问题要自己找书本、找词典、找笔记、通过课堂听讲来解决,十二年就是这么过来的。就是要逼他课上高度集中精神听讲,逼他独立思索,逼他千方百计独立解决问题,相信他,也让他相信自己。
现在有些家长比较依赖请老师补课,上辅导班,有些时候这样做是适得其反,越补课越在上课时不好好听讲。
去年中考,西城区8000多名考生中,最优秀的30名同学中八中占了1/3,而全区中考分最高的10名尖子生中八中占了6名。我们专门我这些学生了解了一下,这些学生几乎都认为没必要上辅导班,他们认为只要平时认真听讲,不打折扣地上课。跟着老师走,就足够了,要充分利用课堂。
10月12日我在北京日报上还看到了这样一条消息,《北京市2004年度义务教育教学质量报告》中的调研数据显示补课与成绩并不成正比,孩子的成绩随家庭藏书量以及学生对自己的教育期望的增加而上升,那些每天阅读一定量的书籍,坚持课前预习,课后复习,与家人经常交流学习情况的学生,各科的学业都高于不具备上述条件的学生,并且差异显著。
3.是生活上让他逐渐全面独立。
郭的父母从小就和他约定,凡是孩子能做的事家长绝不代替,从洗衣服,做饭到打扫卫生都自己干。上小学三年级的时候就承担起全楼收水、电费的工作。从查表、记数、算账、收费、找零钱、交银行一个人全包了。开始邻居嫌他小,怕他弄错,还要复查,后来就放心了,他一直做了10年。我想这种生活上的独立和认真的态度也一定会迁移到学习上。
现在我们有些家长为了孩子学习好,几乎代替做了一切,关心的无微不至,结果是使孩子养成了懒惰的毛病。这种生活上的懒惰也会迁移到学习上。去年西城区教研部门在分析中考成绩的时候也提到有相当数量的学生一遇到难题就放弃,不愿意动脑筋。
4.是严格要求,要真严格。
他父亲说有一次晚上11点了,发现孩子妈妈正在洗他的袜子,而他早已睡着了,父亲把他叫醒,让他穿上衣服,洗好袜子再睡。他妈妈曾经想下次再严要求,这次这么晚就算了吧,但父亲坚持这么做,他说这一次就教训了他,自己答应的事就一定要兑现,不能含糊。
我联想到这个孩子不忘事的特点,我觉得一个人做事的责任心就是这么培养起来的,小中见大,小事做的漂亮,大事才能做好。
由此我想到如果我们想要孩子有个好成绩,就直奔主题,只盯着学习反而可能会离目标越来越远,学校和家庭、老师和家长只有共同关注,并且很好的解决了学生的学习目标、动力、态度、习惯、方法和毅力等一系列问题,最后才能看到好的学习成绩。
去年暑假里,我偶然碰到一位八中初三毕业生的家长,她的孩子中考考了555分,已经上了本校高一的实验班。在闲谈中,孩子的母亲告诉我这样一件事,非典时期大家都不能到校上课了,这个孩子当时正好赶上初一的第二学期,他在家里仍然每天都按照在学校上课的作息时间一节45分钟,休息10分钟以后再回到书桌前,上午四节,下午三节,一直坚持到复课,结果复课以后期末考试的成绩一出来,他从非典前全年级的中上水平跃升为年级的优秀生,这就是毅力的作用。现在这个孩子在高中仍然名列前茅。
去年10月8日,我在北京青年报介绍第七届北京十大杰出青年候选人的报道中看到了一个熟悉的名字――周云帆。文章中说,周云帆是全国青联常委,1999年美国斯坦福大学毕业回国后,与他人共同创办中国人网站。2000年任搜狐公司总经理兼执行副总裁。2002年二次创业,成立空中网站,任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公司入选第五届中国100强科技企业,2003年和2004年两度被评为“中国新经济年度人物,今年30岁。
周云帆是八中90年代初的毕业生,我记得90年开亚运会的时候他正在上高中,因为参加团体操的排练,学校经常要停课,每逢在体育场外等候合练的时候,许多同学都在那儿聊天,打扑克,我发现周云帆每次都捧着一本英语书专心的看,丝毫不受周围喧闹气氛的影响,后来他上了清华又到美国留学,现在已经取得了显著成绩,不久前还向学校捐赠了15台笔记本电脑。
八中许多优秀学生成功的经验都证明了综合素质高,学习成绩必然会好。
八中初中部的领导和老师们都有一个共识。那就是在现行的教育体制和升学制度下,学校必须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要努力提高教学质量。但是靠什么来提高教学质量,我认为:
第一、靠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第二、靠提高教师的德才水平
第三、靠学校管理的科学规范
而不是靠加班加点,加重学生负担的作法,这种作法也可以提升学习成绩,但那是要以牺牲孩子的身心健康为代价的。因此,我认为学校坚持靠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教师的德才水平和提高管理能力来提高教学质量的方针是符合学生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的,也符合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我曾经对全体初中学生提出过“一个要求和三点建议”。
一个要求是:
八中的学生要把努力提高学习质量作为自己的首要任务。
三点建议是:
1、要努力做到先做自己应该做的事,再做自己喜欢做的事。
应该做的事体现的是责任和义务。我们要让学生懂得作为一个八中的学生努力学习是自己首先应该做好的事,是份内的事,是学生的职责,而要想把这件最应该做的事情做好,至少要解决三个方面的问题。
首先,要有明确的方向和目标。
现在社会上广泛存在的看法是如果上不了重点高中就很难考上重点大学,而上不了一流大学将来就不会有好工作,为了这个目标必须要努力学习。
这种现实的近期可见的目标的确对一些学生有激励作用,但它还是浅层次的。我看到一些凭借关系上了八中的学生,学习并不努力,也许他们觉得靠父母的力量就可以获得个人的好前程,不必用功读书。
我这有一个数据,西城区教委主任曾经做过一个统计,三年前因为各种关系照顾入学的学生三年后中考平均成绩大约在480分左右,而市重点高中的录取分一般都在520分以上,差距这么大,再想择校就很困难了。因为高中择校要执行三限政策,有限分数的要求,一般来说只允许在最低分数线下20分之内择校。
我对去年初三毕业要求择校和择校成功的学生人数做了一个统计。要求择校上八中的有100多人,实际择成校而又有八中正式学籍的学生只有34人,这34人中还有7人是外校学生,所以我想提醒一些家长,不要总想着给孩子留退路,这样反而会害了孩子。
今年中考前的四、五月份。初三体育老师对我说,有一个学生在班里说她父亲已经找了教育局领导了,她的体育成绩肯定能得30分,结果这个孩子不仅自己不练了,也影响了其他同学的情绪,中考结束以后我拿到全体学生的成绩册以后,特别注意看了一下,她的体育成绩只得了25分,这个年级的体育平均分是29.5分。
最近几年,一般重点学校的初中都有一些对本校初中优秀学生的照顾政策,许诺在中考时可以让分保底,这本来是为那些一贯优秀偶然失常的学生创造一个不留遗憾的条件,但是每年享受这种政策的学生都有十几个人连本校最低录取分都没有达到,除了考试失常的原因以外,有一些同学就是因为反正有了保险系数,可以照顾,就不再努力拚搏了,前面提到的那位郭行同学,他的目标是想成为真正中国人的诺贝尔奖获得者。
当然有这样志向和抱负的学生是少数,对于大多数同学来说,我们的老师和家长怎么帮助学生在充分了解自己的情况下科学的定位,把远大理想和近期目标很好的结合起来,这对于已经进入初中的同学是十分必要的,志向远大,目标明确才能有持久的动力。
其次,要有认真、勤奋的学习态度。
现在学生中有种不太好的倾向,一说谁勤奋、刻苦,大家都不以为然,甚至一些学生故意在学校里表现出很爱玩儿,回家再偷偷用功,他们希望别人看到自己很潇洒,不费力气成绩又好,这是虚荣心作怪。去年北大社会调查研究中心《专攻北大》课题组对500多名北大本科生做了一个调查,调查的题目是:什么样的学生能上北大,调查的统计数据表明“自己的用功、勤奋排在第一位,有明确的人生理想以及相应的学习目标排在第二位”。
今年五月份寄宿班的招生让我感触很多。
今年八中初中部招收第二届寄宿班。名额35人,报名人数1400多人。通过了解,发现了一个十分有价值的情况:
有一些智力特别优异的学生,他们的数学和英语两科学业成绩却很差;相反,有几位智力一般的学生,数学和英语两科学业成绩却十分出色。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智力和学习成绩反差如此大的情况,我觉得应该做一些调查研究。
那些智力很好,但成绩不好的学生,原因是什么呢?有没有过于优越的环境的影响、是不是父母宠爱过度、包办代替的太多了。过分优越的环境和宠爱是学习成绩不理想的重要原因。而那些智力平常但成绩优异的学生,我想是不是也印证了“勤能补拙”的道理。
7月份新生入学教育的时候,我去操场看学生出操,发现有一位男同学动作特别认真,横平坚直,一丝不苟.问了老师知道他叫朱某,是10班的学生,回来以后我查看了一下他的学习成绩,也十分出色,这也说明认真的态度十分重要.
第三要有顽强的毅力,能自觉排除各种干扰。
对于很多同学来说,其实也知道学习重要,有努力上进的愿望,但是意志薄弱,坚持性差,因为学习的过程是一个艰苦的脑力劳动的过程,要付出很大的精力和很多时间,再加上初中的知识和小学相比,在难度上是上了一个很陡的台阶,而今天的社会娱乐和诱惑的东西又很多,有些同学畏惧艰苦,逃避学习,热衷于网络游戏,或者长时间的打电话聊天。这状况必然会影响学习的质量。
要让孩子明白,执着、顽强的意志的品质是通向成功的必由之路。
学习的方向与目标、勤奋认真的态度、顽强的意志品质,解决好这三个方面的问题,学生的学习任务才能很好的完成,才能促进他们获得学业上的成功。
第一条建议就说到这儿。
2、要努力做到“心中有人,眼中有事”。
八中的老师经常强调要先学会做人,然后再做学问,人品不好,学问也很难做好。
学会做人的一个基本点就是心中要有他人。具体说,八中的学生应该做到心中有父母、有老师、有集体,不能只有自己。
我曾经给学生讲过改造新教学楼的故事。学校改建了新教学楼,初三年级学生搬进了新楼,学习环境有了很大的改善。我在开会的时候对同学们说:“我今天不再重复装修和改造这个楼花了多少钱,耗费了多少精力,我只想告诉同学们,由于连续扩招,不断增加新教师,我们老师的办公条件不是很好,比较拥挤,本来大家期待着有了新楼,老师们的工作条件可以得到比较大的改善,但是在设计改造方案的时候,学校考虑到学生们除了上课以外,还要有充分的活动空间,因此就在有教室的三个楼层都设置了学生活动大厅,叫做“共享大厅”。这样一来,教师办公室的面积就必然要缩小,因为地方就这么大,有加就要有减。不知同学们是否意识到了,在你们有了比较宽敞的活动场地的同时,老师们的办公条件并没有得到明显的改善;对此,全体教师毫无怨言。听了这些话,学生们对老师肃然起敬。
我们也在十一长假期间给学生布置过为父母做四菜一汤的作业,目的是让学生体会父母的辛苦,培养劳动习惯。每一年这个活动都搞得非常好,使学生和家长都受到教育都有收获。去年我看到一位学生的总结,他说,平常在家我们都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很少参加家务劳动,不知道父母的辛苦,通过这次活动,我感受到父母的不易,以后我要多体谅父母,多帮助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做全面发展的中学生。
我们经常强调,爱的教育要从爱父母做起,一个学生只有首先做到了爱父母、爱教师、爱同学,他才能做到爱祖国、爱人民。
我想,八中培养出来的学生应该是有情有义的人,是品德高尚的人我很高兴我们的教育取得了显著成效。
比如去年小升初英语实验班的考试,我偶然从一楼经过,正好看到一位参加服务的初二年级的同学正轻轻的搬起一把椅子又轻轻的放到另一侧,我想这位同学一定是怕自己搬椅子弄出声响影响里面考试的同学,于是我走过去问了他的姓名,知道他是初二年级英语实验班的同学。后来我又得知在期末全区的统考中,他考出了6科582好成绩,单科平均97分。我在全校大会上表扬了这个同学,并且告诉学生们,我为八中有这样品学兼优的好学生而感到骄傲和自豪。
这个学生今年被保送到本校高中英语实验班,同时被学校派往美国留学一年.
我想学校和家庭都要着力培养学生关心他人的品质,这样的人将来在社会上才能受到欢迎和好评,才能赢得更多的机会。
上学期我请著名艺术家滕矢初给全体老师做报告,讲提高教师的人文素养。
他讲的一件事让我感触很深。他说云南马加爵杀害同学的事大家都知道。马加爵已经受到了应有的惩处,但是他说马加爵其实还想再杀一个人,但是想到有一次自己没吃晚饭正好碰到这位同学,同学说我带你去吃晚饭吧,就因为这一顿饭,他觉得下不去手。
这使我想到其实善待他人也会使自己处于比较安全的境地。我们应该懂得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不懂得尊重别人,欺人太甚,也会给自己带来危险。
所谓眼中有事,就是说如果看到楼道的地面有一张纸,八中的学生就应该能主动的捡起来,扔到垃圾箱里去。我认为一个人如果能把最小的、最卑微的、最不受重视的、最被人不屑一顾的事都能做的最好,那就是替未来最大的、最尊贵的、最卓越的事业奠定了基础,这也是八中一直强调的做人的准则。
我们在平时的工作中都有体会,一个人如果不能把小事做的很好,领导也不敢把重要的工作交给你去做。所以我们要培养学生注重从小事做起,脚踏实地的工作态度,这样会使学生终生受益。
3、要做到“越在黑暗的地方越做光明的事。”
这是要求学生自觉自律。所谓黑暗,实际上就是指没有人看见,没有人监督的时候,在这样的情况下,还能自觉做好应该做的事,就是人生的高境界。由于初、高中校舍分设两处,有时周二下午第三节自习,老师们要到高中部去开会,只能留下一位老师巡视,在这种情况下,同学们都能自觉安静地上自习,这一点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我想这是八中学生自觉自律、高标准、严要求的表现。
总之,我们希望通过三年的教育和学习,八中的学生不仅能考上一所理想的高中继续深造,同时也要为他们在今后的工作中成为一个受单位和社会欢迎的人打下坚实的基础。这样才能叫做对学生负责。
第二条建议:家长要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帮助孩子提高心理素质。
随着社会竞争的日益加剧,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突出,也正在引起人们的重视。
2004年的12月,我在法制晚报上看到了这样一篇报道。
北大因病休学精神病患者占四成,统计数据是从94年到2003年十年间北大因病休学240人,精神病患者休学占了101人,占总休学人数的42%,而且有关部门认为这种情况仍有上升的趋势。
在谈到大学生精神心理疾患产生的原因时,医生说,有新环境、新压力致病的因素。很多北大学生都经历了一个从在父母呵护下到独立生活,从过去的佼佼者到新集体中的普通一员的转变,学生心理反差很大,一些学生在遇到困难和学习压力时往往变得消极和孤独。
考上北大是一件多么不容易的事,好容易上了北大却因为精神病休学,这对学生本人和家庭来说,都太残酷了。
近年来,在中学生里有心理疾病的学生也时常出现,刚才说到北大新生的情况和重点中学的学生也有些类似。八中大多数同学也是从四面八方聚到一起,大部分同学以前都是各小学的佼佼者,现在可能很普通了,没有光环了,这也有个适应过程,还有一些学生学习基础薄弱,适应中学教学进度和方式可能会有困难,家长也要给予关注,因为学生差距过大,容易产生自卑和厌学情绪,后果很严重。所以我想,我们首先要一个健康的孩子,然后才是一个成功的孩子,在这一点上,也希望家长和学校形成共识。
今天的孩子普遍都是独生子女,他们的生活条件比过去优越,受到的关爱也比过去多,但是他们承载的压力也很大,原来家里有几个孩子,这个不成,还有那个,现在不行了,就一个,只许成功,而这个成功的标准又越来越高,以前考上大学就行了,后来发展到要上重点大学,现在又提高了,好像只有上北大清华才算成功,这是教育上的误区。
我常讲,适合才好,有能力上北大清华固然好,我们要帮助他实现自己的目标,但是上了其他理想的学校也是成功,我们在给孩子定位的时候,要客观、不跟风,选择跳起来够得着的目标比较好,这样有利于孩子的发展,如果自身条件不具备,又期望值很高,就很容易导致孩子焦虑,产生心理障碍。甚至出现意外。
两年前八中高一的一位家长在不经意间跟我说了这么一件事。他说他的一位朋友的孩子也在京城的一所名校,这所学校以考上清华北大的学生多而著称,这个朋友的孩子实力不太强,要上北大理想的专业距离比较大,但好像不报北大有点对不起学校,于是就报了北大的蒙古语专业,等上了一年以后,孩子没兴趣,不喜欢,这位家长特别后悔,说要是为了学蒙古语我送他去内蒙不就行了吗?干嘛非上北大呀。
如果仅仅为了名声而忽略了实质,也是一件很不值得的事情。
去年高三毕业的一位男同学,初中是以特长生的身份进入八中的,三年前由于差几分没达到八中录取线,通过择校方式上了八中高中,他很喜欢建筑和工商管理,但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定位于一般重点大学,高中三年他的父母一直能平等、民主的和他交流想法,他在学校里也很上进、心情愉快,去年高考他考了540多分,先后收到了同济大学和香港的一所大学的录取通知,最后选择了同济大学。
在他去报到的前夕,专门来看我,我看到这个孩子的成熟自信和健康向上的精神状态,真的感到很欣慰。我想这也是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成功,使一个当年没有达到八中最低录取线的孩子有了这样的进步和成长。
所以我想提醒家长要多和孩子交流,在客观分析孩子的基础上,提出适当的要求,帮助孩子走向成功。
第三条建议:家长要以身作则,不断提高教育子女的水平和能力
在多年的工作中,我常常看到一些家长在单位能管千军万马,但是管不了自己的孩子,很苦恼。
教育子女也是一门学问,也要不断学习,曾经做过北京市教育局长的老领导陶西平同志有一次在会上讲了这么一件事,他说,美国的报纸做了这样一件事:它同时给50个在事业上成就很大的人和50个监狱里的罪犯各发了一封信,然后让每一个人回答一个问题:你受你母亲影响最大的是什么?结果他们把信收回后看了看,就发现有两封信,一封来自事业有成的人,一封信是来自监狱里的罪犯。但两人说的都是同一件事,同一类型的事情,就是吃苹果的事情,监狱里的罪犯他在小时候有一次,他妈妈拿来几个苹果,苹果有大有小,于是他心里就想吃那个又大又红的苹果,但是他还没开口,他的弟弟就抢先说了,我要吃那个最大的,于是他母亲马上批评他弟弟,你为什么老想把那个最大的自己吃,你这样是不好的。于是,他一听他母亲批评他弟弟,马上就改了,说:“我要小的,我不要大的,我把大的让给别人。这实际跟我们孔融让梨的故事差不多,于是他母亲就夸他,你才是真正的好孩子,这对我们来说是一个很正常的教育,但这种教育最后实际上对他的影响是什么?对他的影响就是如果要想得到夸奖,就应该说假话,因为他心里想的本来是拿那个大的苹果,但为了避免妈妈的批评,他就说他要小的,他说这对他的一生影响非常大,对他后来走向犯罪进行欺骗的影响很大。因为他从小受这样的教育,所以这件事对他影响很大。
而另外一个是事业有成的,他也讲他的母亲拿来了几个苹果,他也想吃那个最大最好的。他母亲最后就说,你们几个孩子都院子里面去锄草。最后谁锄的面积最大最干净,那个最大的苹果就是谁的,他说这就给我造成了一个印象,要想得到好的收获,就必须付出大的劳动。
这件事提醒我们,要用正确的价值观来培养孩子,我们有的时候的教育行为看起来是对的,可最后培养了学生一种不正确的价值观,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和家长要关注价值观的问题,要加强自身的修养。
前面谈到那个品学兼优的丁同学,他的母亲在总结自己教育子女经验的时候讲过这样一句话,她说:“我们要想培养一个让父母自豪的孩子,我们首先要做一个让孩子骄傲的父母。”
这说明以身作则是非常重要的,不仅仅是家长,教师也如此。我记得两年前有一次中午放学以后,我和几位老师出了校门要过马路到对面去办事,走到路口的时候,对面是红灯,但没有车,有几个老师就走过去了,回头看见我还站在原地,就说没车您怎么不过来呀。我说,你们看看身后的学生,我们教育学生要遵守交通规则,但如果老师自己就不守规则,会给学生什么样的影响。
今年7月份一个偶然的机会,碰到几位孩子刚刚考入八中初中的家长。在闲谈时,一位家长谈起自己的女儿在小学上三年级的时候,换了一位语文老师,这位老师年纪大一些,脾气急,孩子不适应,甚至影响了学习。面对这种情况,家长耐心做孩子的工作,不在孩子面前流露对老师的不满,取得了好的教育效果。这位家长的理智和大度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我们今年毕业的一位优秀学生的家长在谈到家庭教育的体会时也曾经讲过:要让孩子正确看待父亲和老师:
让孩子知道父母不是神、也是人,父母并不总是对的,也有这样或那样的缺点,甚至也会犯错误。在家里我们都是平等的,谁有不对的地方,都可以指出来,做错了就要承认并道歉。我们从来不在孩子面前对老师说长道短,而是努力在孩子心中树立老师的威信。当孩子跟我们谈起某某教师怎么样时,我们都会给他进行客观、公正的分析,使他能够科学、理性地看待老师,由此他非常喜欢每一位教过他的性格多样、风格迥异、教法不一的任课教师,因此各门课程都在喜欢教师的前提下愉快地学习着,从而各门功课都取得了理想的成绩。
这两位家长是很懂得教育规律和教育艺术的。我想,八中尽管是一所名校,有许多优秀的教师,但也不可能每件事情都能做的尽善尽美,也要受到许多主、客观条件的制约。也有需要不断改进的地方。
因此我们欢迎家长对学校的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我想我们双方要坦诚相见,互相支持和配合,才能达到比较理想的教育效果。这一点也应该形成共识。因为我们的目标是一致的,都是为了把孩子培养好。最后,希望我们双方共同努力,把孩子培养成品学兼优的八中人,让他们获得最好的发展,将来能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谢谢大家!
2006年9月1日
附:张凤兰:北京八中主管初中部的副校长
从1999年分管八中初中部至今,张凤兰副校长和她领导的团队坚持“以德立校”、“以学生为本”,不断发展“爱的系列”教育,探索出一条德育教育的可行之路,培养出一批爱岗敬业、品德高尚的教师队伍,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从2004年开始,为主动适应初中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在生源十分充裕的情况下,率先开始实行初中小班教改实验,30多人的班额为学生提供了更充分、更优越的受教育的条件,受到家长的普遍欢迎,成为社会公认的北京市最好的初中之一。
教育理念:办学,首先要教会学生做人,然后才谈得上做学问。因此,“以德治校”是办学的根本。孩子是天真的,需要老师去点拨,学校应该给学生营造一个宽松、温馨、愉快的成长空间,从身边做起,从细节做起,教会他们回报和感恩,教会他们“先做自己应该做的事,再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心中有人,眼中有事”;“越在黑暗的地方越做光明的事”,为他们从小学会做人和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育感悟:好的学校离不开优秀的师资、优秀的学生和先进的教学观念。作为校长,最关键的是要把教师队伍带好,把八中教师团队处处以学生利益为重、勤劳敬业、服从大局的奉献精神不断传承和发扬。同时,校长和老师们更多的是一种同事关系,一所好的学校一定有一支团结、和谐的领导班子队伍和教师队伍,也只有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才能集中更多的精力去做事。而不断让教师在其职业发展过程中感受到来自校长的支持,同样是校长的重要工作。
办学目标:培养志向高远、素质全面、基础扎实、特长明显的优秀人才,不断涌现出优秀的教师、优秀的学生和先进的教学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