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数北京站 > 重点中学 > 西城区 > 十三中分校 > 文章列表 > 正文
2006-11-19 15:25:18 下载试卷 标签:十三中 教师 心理 启蒙教育
北京市第十三中学分校,位于北二环东路,南临什刹海。1998年转制为北京市教育体制改革试点校,依托西城区重点中学十三中。在原十三中校长现十三中分校校长刘瑜的领导下,全面改革、锐意进取,在4年时间里,已经形成了“自我管理、自我发展”的办学机制,“竞争上岗、择优聘任”的用人机制,“以岗定薪、优劳优酬”的激励机制;加快了队伍建设,建立起团结、务实、高效、创新的干部队伍和敬业奉献、素质优良的教师队伍;加强了学校的教育思想管理、科学民主管理、考核评价管理;凝聚了团结协作的敬业精神、荣辱与共的爱校精神、开拓进取的创新精神、追求卓越的竞争精神,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取得了丰硕成果。学校于2000年被评为“西城区师德建设先进单位”,2001年和2002年连续两年被评为“西城区文明单位”。在2002年的中考中,更是以总平均分585.3分,总优秀率86.5%的成绩名列前茅,339名应届毕业生中,67%考入市重点学校(其中北京四中48人,北师大实验中学65人)。
十三中分校如此骄人成绩的取得,究竟是如何在短短4年时间里实现的?深秋的下午,刘校长在办公室热情接待了我们。
转化意识 开创改革新局面
知识经济时代,科教兴国的战略深入人心。在新的经济形势下,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如何培养人才,成了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努力探索和研究的课题。对于在教育战线上工作了几十年的刘校长而言,早在任十三中校长时,就较早地找到了问题的答案。于是她将十三中分校的目标定为“三高”:即办学高水平、教学高质量、学生高素质。面对前身106中基础薄弱校复杂的情况,在原校长现任党支部书记贾乐群和全体教职员工的支持下,刘校长决定发挥试点校机制灵活、自主管理的特点,转变全校师生的思想意识,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为加强管理,首先确立“竞争上岗、择优聘任”的用人机制,并从干部聘任入手,原有干部11人(校级3人,中层8人),经过考核和教代会的酝酿,中层干部聘任了4人,其余4人在校内转岗做其他工作。干部的能上能下在群众中产生了强烈反响,起到了示范作用,新的干部队伍焕发出了“团结、务实、高效、创新”的全新面貌。
其次,率先在西城区实行教师聘任制度,坚持“按需设岗、公开竞争、择优聘任、严格考核”,形成“竞争上岗、优胜劣汰”的用人机制。先后有18人被校际分流或校内转岗。同时,辅之以“以岗定薪、优劳优酬”的激励机制,充分体现多劳多得、优质优酬、奖优罚劣。并根据办学质量的逐步提高,学校生源的逐步扩大,先后多次提高部分岗位工资,使全体教职工充分认识到高质量就有好生源,好生源就有资金保证,同时看到了办学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的一致性。这样就增强了他们的责任感、危机感,使他们充分认识到改革给自身带来的利益和实惠,紧紧把个人前途和学校的发展联系起来。形成以教育改革求教育质量,以教育质量求社会效益,以社会效益求学校发展的共识,初步建立起敬业奉献的教师队伍。
随着两支队伍的建立与完善,刘校长将目光更积极地投向扭转学生的学习意识上。为此,十三中分校不仅承继了其前身106中学的“少一点儿牢骚,多一点儿爱心、诚心、信心,不放弃一个学生”的“一少三多一个不放弃”的育人方式,更积极地投入到“关心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研究”的课题研究上。他们首先对全校260多名学生进行了“师生关系现状”的问卷调查,根据调查结果,他们不仅认识到影响师生关系的种种表现,而且认识到:高昂的学习情绪、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学习愿望,是学习最重要的内部动力;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自觉性,是教师最重要的任务之一,也是当前开展的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要求教师们针对自己的问题,结合调查结果,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包括高尚的思想道德、渊博的知识、扎实的专业知识)和综合能力(包括表达能力、科学研究能力、创造性的教育能力、社会交往能力)。要求教师关心学生,公平对待每一个学生,激励学生求知的热情,实施情感教学,有意识地创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通过几年研究“教与学的关系”,十三中分校师生之间建立起了融洽和谐的人际关系,全面提高了学生成绩。教师爱岗敬业、学生尊师爱学已蔚然成风。正如刘校长所说:“十三中分校人都以校为荣,在我们学校已形成有四种意识:干部的管理意识、教师的育人意识、职员的服务意识、学生的成才意识。这四种意识的形成,有力地促进学校的蓬勃发展。”
强化管理 造就高素质教师队伍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矫正应试教育的偏弊,是适应知识经济时代要求的一种必然,也是基础教育迫在眉捷必须变革的方向和道路。对这种变革和实施,必然要求教育观、教学观、人才观一系列的变化,要求基础教育思想与观念的变革,要求建立一个能充分开发人的潜能,培养人的创造能力的崭新的教育体系。在这种变革实践中,必然要求每位教育工作者不遗余力地去研究、探索、创造、总结经验、构建新模式。当然,担当这一重任的教师,必须是科研型的教师。
如何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对此刘校长有自己的理解:必须要有一套适合素质教育的管理机制,包括法律保障机制、目标导向机制、激励评价机制、改革动力机制和社会参与机制。通过以国家法律法规、教育行政规章为标准,建立学校管理制度,贯彻国家教育方针,依法实施素质教育,依法规范教职工行为;通过确立总目标,层层设立分目标,将目标、管理、职责相结合,明确岗位工作目标,进行自我指导、自我检查、自我控制,人人参与管理;通过评价教职工基本素质、工作状态、工作效绩进行科学管理,自我完善、激励导向;通过按岗定人、择优上岗、按岗分配,强化教师的岗位意识、竞争意识、责任意识和质量意识;通过社会、家庭、学校相结合,进行开放式办学,形成社会实践大格局,以建立起教育网络,形成教育合力,实现教育社会化。
按照这套理论,从“竞争上岗、优胜劣汰”的用人机制建立伊始,为保证教学质量和发挥有丰富经验的老教师“传、帮、带”的作用,学校制定了对返聘教师聘任的基本条件和待遇的规定。做到“以事业凝聚人,以情感感染人,以待遇吸收人”,极大的调动起返聘教师的积极性。针对年龄结构不合理,青年教师数量不够,老教师数量偏多,学历层次偏低等现状,本着正确处理好改革与发展,数量与质量的关系,刘校长着重突出了两点:一是陆续增加青年教师,减少返聘人员;二是引进优秀教师,扩大骨干队伍。实施后,教师队伍的年龄结构和学历层次有所改善,青年教师比例由26.8%增长到37.1%,老教师的比例由40.8%下降到28.6%,大学本科学历由55%上升到58%,教师队伍结构得到初步优化。
要造就高素质的教师,科研环境是必不可少的条件。在刘校长的带动下,全校重视科研兴教的气氛空前高涨。60%的教师参与申报课题,学校还专门组成校、区二级课题组分别对立项课题进行了研究,并对研究成果汇集成刊,命名为《耕耘之路》系列,在校内加以推广。其中,《课堂教学探索素质教育教案选》的编辑,全面提升了教师队伍的教学水平。同时,学校积极汲取先进思想,组织教师和科研骨干学习教育理论,开展多种形式的科研活动。走出去,请进来,在专家的指导下,教师们积极参与研究,每年都有阶段性研究成果。另外,为了改变英语教学只重“读写”的传统模式,提高教师的“听说”能力,学校聘请外教每周来校给老师答疑、授课。
在制定工资方案时,刘校长进一步强调了“以岗定薪、淡化职称、拉大距离”的原则,注重向教师倾斜,向骨干教师倾斜。特别加大了效益工资的比重,加大奖金的额度和拉大奖金的差距,减少平均主义的成分,做到三个体现:“体现岗位差异、体现年度考核、体现优质重奖。”就本年度效益工资的发放来看,最高奖金为5000元,最低奖金为1500元,在教职工中引起震动,起到一定的激励作用。
为进一步加强全体教职工对教学质量的责任感,学校又制定了四级目标管理体系。即在每学年开始,学校制定总体目标,各处室、各年级、各班级制定各级目标。各级目标均以学校目标为准绳,同时要符合上级目标要求。学年末,视各级目标完成情况、完成质量予以奖惩。四级目标管理体制的建立与实施,极大增强了全体教职员工的责任感和归属感。刘校长将这种管理体制确定为一种模式,即全员管理模式。她认为,这种模式的成功,标志着学校根基的树立,预示着学校办学模式的成功。
以人为本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推行素质教育,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各类专业人才和“高、精、尖”技术人才,要求学校不仅要传授学生书本知识,更要引导学生探索未知世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各方面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发展。在学生思维方式、世界观尚未形成的中学时期,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就尤显迫切,这就要求在平常的教学活动中,首先教师要深入研究如何上好每一堂课,如何在课堂实施素质教育。经过几年的探索实践,十三中分校的育人模式已初步形成:教,是为了不教;学,是为了会学。
为了让学生受到全面的教育,刘校长提出了“教风”建设工作方案,要求教师从认识“教与学”的辩证关系出发,“爱生、民主、严谨、求实”。爱学生是教师重要的思想品德素质,要求教师要有爱的情感、爱的行为、爱的艺术,要能让学生理解体验到爱是一种信任、尊重和鞭策,严中有章、严中有度。既不能表现为不了解学生,缺乏针对性而导致主观主义教学,也不能迁就学生的不良行为。严谨是教师以才为中心的文化科学素质,在课堂上,要有一丝不苟的治学精神,更要有知识的科学性和思维的严密性。并不是一板一眼、循规蹈矩,要处理好严谨创新的关系,将二者结合好,在严谨中求创新,以达到“教是为了不教,学是为了会学”的目的。要发扬教学民主,建立起民主、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真正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这就要和学生多沟通,要让学生坐下来谈话,要以情感人、以理服人,不讽刺挖苦和体罚学生,要和学生交朋友。要求真务实、脚踏实地、不尚空谈,“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除积极实施素质教育课堂教学方案外,学校还重点突出德育的核心地位,对学生进行“三个主义”的教育、道德教育、纪律教育、法制教育。通过富有成效的思想教育工作,带动和促进素质教育的深化和教育质量的全面提高。
江总书记曾经指出“各级各类学校不仅要建立完备的文化知识传授体系,而且要把德育放在首位。”第三次全教会决定中也明确指出:“各级各类学校必须更加重视德育工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按照德育总体目标和学生成长规律,确定不同学龄阶段的德育内容和要求,在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和行为规范方面,要形成一定的目标递进层次。”为贯彻江总书记讲话精神和全教会精神,抓好德育工作,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学校首先确立培养学生具有四种作风、一个能力、一个发展的德育目标:即具有进取的精神、勤奋的态度、严格的规范、良好的习惯,达到自我调控能力、自我教育能力、自我管理能力的提高,进而充分发展个性特长。
所以,刘校长要求全校首先抓好德育工作,做到“一个突出,两个坚持,三个落实”,强调突出“德”字,以校园文化建设为突破口,狠抓“以德治校,以德育德”。其次,坚持行之有效的常规管理,坚持德育双基教育和主体发展自我教育,包括年级、班级目标管理、自我教育管理、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管理。再次,把德育教育放在素质教育的首位,教学生学会做人;落实“素质教育德育模式”,进行全方位、全过程、全员性育人;落实“以德治国”方略,把道德教育和公民道德建设实施条例结合起来,提高公民素质。
由于学生年龄阶段的不同,学校德育工作在教育内容上作了区分,形成层次性。初一年级,主要做好中小学的衔接工作,进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十三中分校学生守则”为主要内容的教育和训练。通过政治课对学生进行心理品质、高尚道德情操和正确思想方法的教育,进行青春期生理、心理教育,加强“五爱”教育。初二年级,除强化初一的训练项目外,增强法律教育,提高政治思想觉悟。初三年级,加强理想教育,并积极开展思想交流和智力互补活动,争做优秀的初中毕业生。
学校还注重德育教育方法的主体性,评价的综合性和途径的网络化。突出学生在教育中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在教育中的主体作用,达到参与学校的管理,变被动为主动,变他律为自律,做到学校教育和自我教育相结合,同时充分发挥学校教育的主导性,强化全体教职工都是德育工作者的意识。要求学生以学校制定的“学生素质评价方案”为依据,引导学生全面提高素质,通过自评、互评、教师评,进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并成立了“自律委员会”。要求班级通过对“班级目标管理”评价,促进优良班风、学风的形成,建设优秀班集体和文明班集体。另外,学校还通过多种途径的有效结合,形成全方位育人的大教育格局,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加强团队教育,积极开展课外活动和参与社会实践,形成课内外、校内外、学校、家庭、社会结合的教育网络。
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学校于2000年9月成立了身心健康咨询指导中心,并聘请中国儿童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理事、首都医科大学的郑毅教授为中心负责人。将心理教育渗透在教育的方方面面,贯穿在教育的全过程中,提高全体教职工的心育意识,引导和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以良好的行为、正确的方法影响和教育子女,为学生做青春期心理和学习心理指导。两年的心理教育工作,教师、家长、学生的心理健康意识和心理素质有了很大提高。
在软件设施快速完善的同时,刘瑜校长也不忘硬件设施的建设。在原薄弱的基础上,语音教室、实验室、计算机教室、多媒体教学、音乐教学器材、多功能厅等一件件出现在十三中学分校的校园里。不但改进了教育教学手段,也扩大了学生的信息量,促进了学生多元化发展。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这是对刘瑜校长的最好评价。不过当丰收的硕果一个个展现在刘校长面前时,她丝毫没有满足这些成绩,她深知教育体制改革的道路还很长......
与时俱进 坚持教育思想的创新
面对新的学年,刘校长依然本着“以全国和北京市基础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积极贯彻西城区教育工作会议的精神。进一步推进教育改革与发展,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全面提高办学水平”的指导思想。要求全校以“三高”目标为导向,进一步加强德育工作,促进教学改革,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充分发挥体改校的机制灵活作用。
学校的办学目标是四年前提出的,起到了导向、激励作用,但随着时代的发展,也应该赋予新的内涵。刘校长认为,当前对办学高水平的认识和标准,已不能停而不前,要用新的办学理念,先进的办学思想为指导,不断提高办学水平,体现时代精神和要求。在原来的基础上再创新,重点抓“三个代表”思想的实践和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江总书记“5.31”的讲话,强调贯彻“三个代表”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只有坚持与时俱进,才能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只有坚持与时俱进,才能创造适合时代特点,反映时代精神的先进文化;只有坚持与时俱进,才能真正把实现、维护和发展最广大人民的利益作为出发点和归宿,这是作为衡量一切工作和方针政策的最高标准”。对此,刘校长理解到,“我们教育事业,要多培养优秀人才,要为推动先进生产力发展提供人才;要把学校作为传播先进文化的阵地,教师要做先进文化的传播者;要办好学校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受高质量教育的需要,所以“三个代表”思想是办学高水平的重要内涵和标准。”
办学高水平主要体现在学校的可持续发展上,只有可持续发展,学校才具有长远的生命力,才能不断的超越和创新。在办学上要不断地培植学校的发展资源,包括硬件(设备、场所、师资、生源)和软件(规章制度、校风、教风、班风、学风),只有两种资源和谐统一,学校才有原动力,也才能走向可持续发展的办学之路。
对于教学工作,刘校长要求全体教师在将教学质量稳定在较高水平的基础上,加强教风建设,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平;加强“素质教育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和质量;加强教学研究与教育科研课题的紧密结合,提高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加强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联系与整合,提高教师适应现代化教育的能力。
回首过去,十三中分校经过3年的稳定过渡,艰苦创业,现已走入打造品牌,持续发展的新时期。在这几年中,加速改造了基础薄弱校,满足了社会择校的需要,吸纳了社会资金,改变了单一的办学体制。
一个好校长,能办一所好学校。十三中分校能有今天的成绩是与刘校长的辛苦付出密不可分的。踏踏实实做人,勤勤恳恳做事,是她的准则。刘瑜校长最后说,十三中分校目标的实现,与团结的党政领导班子、教代会、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以及党员的模范作用分不开的。在这个团结的集体的共同努力下,相信十三中分校的明天会更加美好!
关注奥数网官方微信 数学资料、数学真题、更有全国教育资讯 微信搜索“奥数网”或扫描二维码即可添加
来源:中青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