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05-30 11:34:52 下载试卷 标签:高考 饮食 心理 大学
伴随着牵动千家万户的全国高考,近年来“高考经济”也一直高烧不退,并且不断有新的“生力军”前来“分羹”。近日,记者走访发现,在高考保健品、高考辅导书、高考钟点房……之后,“高考保姆”又成为许多“家有考生”的家长们谈论的热门话题。
一般而言,保姆的工作不外乎是整理屋子、买菜做饭、照顾孩子或老人,与高考并无多大关系。那么究竟“高考保姆”有何“神通”,心理专家怎么看呢?
全面服务:从饮食到心理
北京朝阳区一家家政公司的刘先生告诉记者,在他们公司登记的几位“高考保姆”早就被家长抢走了,这些保姆往往也分为好几类:
很多家长因工作比较忙,没时间为考生准备饭菜,所以一部分会做可口饭菜,懂得营养搭配,干净讲卫生,以做饭为主的钟点保姆比较受欢迎。同时,家长还会对他们格外要求“两轻”,即说话嗓门轻,干活手脚轻,为的就是不影响考生的学习和休息。
另一种“高考保姆”是指有过高考经验的或有过照顾考生经验的。家长看中的是他们对考生心理的理解和熟悉。这其中有大学生的家长,也有退休的老教授,许多考试经验丰富的大学生也纷纷“试水”这一行业。
刘先生介绍说,更抢手的是既会做适合考生口味的饭,又懂得考生心理,甚至能为考生辅导功课的保姆。他们是考生家长们争抢的“香饽饽”,其薪水往往高出普通保姆好几倍,有的日薪就能拿到100元以上。
过度照顾:考生有苦难言
如此抢手的高考保姆,考生们是否欢迎呢?
在北京和平里中学北苑校区,高三学生段乔告诉记者,她的父母就给她请了一位“保姆”姐姐,是北京某大学的一位大二学生,从“五一”开始,每周到家里来3次。
“虽然姐姐人很好,也给我讲了不少她应对高考的经历和注意事项,但白天上课、做习题,晚上还要谈心,我觉得实在是太累了!可又不好意思拒绝父母的好意。”原来,小段其实是“有苦说不出”。
专门从事高考心理研究的中科院心理研究所的王极圣研究员认为,“高考保姆”的出现并不是一件好事。如今许多家长都十分重视高考,甚至整天为给孩子做什么样的饭而发愁,但过度关心考生,往往会走入“过分照顾”的大误区。对于专门为考生做营养餐的“高考保姆”,王极圣认为,现在孩子们的营养可以说已经非常充足了,不用给考生增加特别的营养,注意营养搭配和均衡饮食就可以了。高考终究只是一场考试,没必要过分追求和计较营养的配比,突然换人做饭,甚至还可能会影响到孩子的胃口和情绪。
王极圣还说,“高考保姆”在临考前进入考生家庭,有可能还会带来其他负面影响:一方面会增加考生的依赖心理和惰性,抑制他们独立面对人生考验的能力;另一方面,也额外增加了考生的心理压力,分散了他们专心考试的注意力。
缓解压力:家长别帮倒忙
考前难免会有急躁情绪,许多家长正为此而忧心忡忡。
一位赵姓考生家长告诉记者:“我家儿子考前精神压力很大,自己的工作又忙,所以才找了个照顾过考生的保姆,帮我缓解一下他的紧张情绪。”
对此,王极圣说:“家长虽然是好心,但有时也会帮了倒忙。许多考生本来就有心理压力,家长又请保姆、又改变食谱,甚至接送考生,无形中也增加了考生的心理负担―――如果考不好,如何面对家长?其实,决定高考成功的主要因素是‘实力加心态’。对待高考,有平常心很重要。接受老师的引导,包括一些专家的建议都很好,并不需要请所谓的‘高考保姆’。”
此外,由于高考在不断改革,“高考保姆”来自不同地区,熟悉的只是他们经历过的或者知道的高考,他们对考生的指导和建议,可能会与学校对考生的建议有所差异,对他们造成某种程度的误导。对此,王极圣也十分担忧。
关注奥数网官方微信 数学资料、数学真题、更有全国教育资讯 微信搜索“奥数网”或扫描二维码即可添加
来源:科技日报 作者:张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