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奥数网
北京站

2022年大事记

奥数北京站 > 专题 > 教育新闻 > 正文

高考作文30年

2007-05-31 11:59:17 下载试卷 标签:作文 高考

  一年一度的高考又要来临了。

  今年,是我国恢复高考30周年。1977年的冬天,在邓小平同志亲自过问和布置下,关闭10年之久的高考大门终于重新打开,中国由此迎来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春天。30年来,我国有近亿人次参加了高考,3000多万人被录取……

  今年,全国计划招生570万,而报考人数更首次突破千万,热度依旧,关注依旧。

  高考,是中国社会生活中的一件大事;而每年的高考作文,也牵动着许许多多人的视线。从1977年的《“知识越多越反动”吗?》到去年《我想握住你的手》。文章天下事,小小作文题,折射的是社会的沧桑巨变,浓缩着主流价值观的与时俱进,也承载着教育工作者对素质教育的深深思考。

  新一年的高考将至,如今的时代又会做什么样的作文……

  访谈嘉宾:

  王光祖,华东师大中文系教授,1994年―2003年担任上海高考语文阅卷中心组组长,之后一直担任顾问

  陆继椿,语文特级教师,在教学第一线工作40余年

  周宏,华东师大中文系教授

  高考作文命题“与时俱进”

  记者:30年的高考作文,命题是否有脉络和特点可循?

  陆:当然有,这就是“与时俱进”啊。高考命题首先题材更宽了,从过去“政治味浓”,逐渐演变成关注社会、人生、历史、文化,也包括对自身道德素养的反思等,命题视野越来越广阔。题材的变迁,实际反映的是社会关注点的变化。如1977年高考作文题《“知识越多越反动”吗?》,就直面当时社会反思的焦点;近年来的考题如《谈谈文化遗产》,则引导学生跳出个人生活的圈子,关注历史和文化。其次是思路更广,近年高考作文题能写的角度很多,考的是学生“杂”学功底―――发散性思维、逻辑与想象力,对多彩生活的感悟,对未来的憧憬……考生可以从自身角度,结合题目寓意来写,抒发真情,张扬个性。

  王:自上世纪90年代末以来,上海卷作文题似乎有一个共同倾向,那就是注重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社会、关心国家大事,关注未来,认识自我。如1998年就要求学生根据一条报道日本右翼势力公然炮制为军国主义招魂影片的电讯写一则《读报有感》,如果学生“两耳不闻窗外事”,肯定没法写出合格的作文。1999年《回声的启示》,则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处理好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2000年和2001年的题目与世博会和文化遗产相关,十分大气,考察的是学生是否关心时事,是否具有比较宽阔的思想视野和较为丰富的文化科学常识。如果考生连“世博会是什么”也没搞清,写出来的文章可想而知。

  近年来,还有一类“概念化”作文题逐渐增多,如《遥望星空》、《忙》、《杂》等,考察学生的知识面、阅读面、感悟和思考能力。让考生普遍感觉“有话可说”,可以从自己熟悉的事情、环境、想法写起。但要写出有个性的好作文,也不容易。

  满分作文记忆犹新

  记者:高考不容易,写高分作文更难,有没有令您印象深刻的满分作文?

  王:我记得1995年上海卷作文题是《责任》,我看到一份卷子,一位考生表达的是与其他考生不同的观点,认为年轻人都渴望无忧无虑,有时承担责任是无奈的,但人往往是在承担责任的过程中成长起来,精神得到升华。文章有见地,文采飞扬。可是否能打满分,让我们颇费斟酌。后来作文阅卷中心小组几经讨论决定,满分。还有一次,是1999年的《回声的启示》,有一位考生用文言文写作,文字顺畅,令人耳目一新,许多阅卷老师连呼“不容易”,于是得了满分。

  记者:那什么样的作文题目更好,让您觉得也能得到满分呢?

  王:我最喜欢的是1996年的作文题《我的财富》。这个题目内涵丰富,友谊、青春、挫折、兴趣等,都可以是财富。考生无论性别、生长在农村还是市区、生活背景如何,都能写,而且言之有物,容易写出真情实感。有的学生还从财富观上进行提升,写了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关系,奉献与占有的关系等。这一年的作文在内容和风格上可谓五花八门,好文迭出。

  争议作文接受仲裁

  记者:阅卷中,老师会不会感觉与考生有“代沟”,无法适应某些考生新颖的表达方式?

  王:当然会遇到“怪文章”,比如有的考生喜欢用“意识流”方式来表达。对这类文章我们是爱护的,因为这类作文往往显示了作者的才情,只要情感健康、语言表达好,同样可以得高分。当然,如果写得完全不知所云,就只能列为低分作文了。

  记者:如果遇到有争议的作文怎么办?

  王:有争议的作文都会被提交到阅卷仲裁小组。我记得2001年的作文写“文化遗产”。有一个考生写了老上海人使用的马桶,认为它虽是市井之物,世俗,乃至“卑微”,但打上了浓厚的生活印记和文化烙印。每日清晨,涮马桶的妇女们相互交谈,形成了当时人与人之间独特的交流方式,因此它是文化遗产中的一种……但有阅卷老师认为,马桶不登大雅之堂,这样写不妥。怎么办?仲裁。最后仲裁小组认为,这篇作文理解独到,逻辑缜密,自成体系,文字漂亮,给予高分。

  高考作文一般分为五类,一类卷63―70分,二类卷52―62分,三类卷39―51分,四类卷21―38分,五类卷0―20分。每一“类”又分上中下三“等”,各有2―3分的空间。每个类每个等的评分要求一一细分,对每个考生来说,分数就比较客观、公平。

  现在,上海高考作文采用电脑阅卷。一旦第一、第二位老师的评分超过规定误差,试卷就会转到第三个老师处进行评分;若还是超过规定误差,则提交到作文阅卷组组长处评阅;仍有歧义的,拿到阅卷中心组仲裁。2004年开始,本市高考作文阅卷,在原有评分标准基础上,补充了更具操作性的细则,阅卷老师的“评分指南”从半页变成了四页。总之,要把争议尽量消除……

  真情实感胜过华丽词藻

  记者:30年来,考生们的语言、思想有什么变化?

  王:从高考作文可以看出,现在的中学生不拘泥于课本,社会视野越来越宽广,对时尚之物有较强的感悟能力,这种感悟力经常让我们这些阅卷老师也自愧不如。他们的语言成熟度也在不断提高。当然,高考作文并不能很真实、全面地反映当代学生的所思所想。因为,高考毕竟是一场非常重要的考试,绝大多数学生头脑中都有根“弦”―――要写符合大众化口味、四平八稳的作文。为了“保险”,他们通常不会表达十分个性化、有些“跳”的观点。

  陆:从前的学生写文章比较朴实,而现在学生的作文往往“浓得化不开”―――喜欢堆砌大量的抒情、例子和议论。事实上,打动阅卷老师的,往往是一些淡淡的生活细节。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1986年一位考生写“2000年回母校”。他想象自己也当上了老师,回到母校探望当年的老师,而此时老师的孩子已成了他的学生。文章围绕着“老师”两字展开,深刻阐发了“老师”这一岗位的意义,令人感触颇深。

  记者:比对这么多年的高考作文题目,对时下中学语文教学有何建议?

  周:许多老师认为高中生写记叙文没问题了,便让他们从高一开始就“主攻”议论文,实际上并非如此。写记叙文,是不少高中生的一大“软肋”。不少高中生议论文写得不错,却无法把一件事写好,太多主观判断的形容词,而缺少瓜熟蒂落的形象表述、细节把握。记叙文其实从很早开始就已要求学生练习,但对初中生、高中生的要求是不一样的。初中生,把事情写清楚就可以了,是“远景”;高中生,要求的则是“特写”。比如,写一个人很坚强,对高中生来说,就需要他通过写这个人的外貌、处理事情的方式等,使读者的心中浮现“坚强”两字。还有,写作文不是写“百科全书”,所有的历史典故、名人名言都是为你作文主线服务的,一旦喧宾夺主,难免有“卖弄”之嫌,文章也会显得臃肿。

  近年来,中学生作文华美的文风愈演愈烈,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过分追求语言和形式,而忽视作文的立意、内容。事实上,只要感情真挚、立意深远、内容厚实,即使语言不华丽,同样可以写出好文章,否则会适得其反。记得一次在高中生作文竞赛里当评委,题目是《偶像》,一位学生写他的偶像是环卫工人,如果这位学生确实在生活中发现了环卫工人品质上的闪光点,用细节来展现自己的心路历程,那么这真可以说是篇好文。但是他写来写去都是环卫工人怎么怎么辛苦,早出晚归……即使文字再优美,也难逃苍白与编造。

  高考作文 四条“谨记”

  2007年高考在即。根据近年来高考作文中出现的一些“常见病”,几位专家为考生列出四条“谨记”:

  一、认真审题。看到作文题后,是“审”,而不是“看”。不仅要了解题目是什么,还要思考何为作文题中最关键的那个“题眼”,然后进行构思,调用素材。需强调的是,不要一看到题目就立刻想“我有哪篇文章可以套”。盲目套题往往容易将自己的思路局限在狭窄的范围里,甚至可能造成偏题、离题。

  二、慎用“豪言壮语”。以前有不少考生事先准备了许多典故、寓言故事、中外名人事迹、名家警句等。在写高考作文时,开头一句警句,末尾一句警句,中间一堆举例。名家警句和事例典故可以用,但要注意得当和例子之间的思维逻辑性,千万不要堆砌。为了说理和分析,例子要符合你所表达的观点。

  三、要真情实感。所写的是你最想说的,力求通顺,千万不要生编硬造、刻意追求所谓文字华美。

  四、消灭错别字。不少老师和家长认为错别字“不是什么大事”。但在高考中因错别字而扣分,非常可惜。

关注奥数网官方微信 数学资料、数学真题、更有全国教育资讯
微信搜索“奥数网”或扫描二维码即可添加

来源:解放日报 作者:彭德倩;徐敏;沈洁;孙伟

  

  • 欢迎扫描二维码
    关注奥数网微信
    ID:aoshu_2003

  • 欢迎扫描二维码
    关注中考网微信
    ID:zhongkao_com

最近发生的事

学校推荐

攻略推荐

北大附中

北大附中初中部共有18个教学班,学生700人左右,教...

点击查看

教育导航

  1. 北京站 上海站 广州站 深圳站
  2. 天津站 武汉站 成都站 石家庄站
  3. 南京站 杭州站 济南站 苏州站
  4. 郑州站 沈阳站 太原站 重庆站
  5. 长沙站 合肥站 宁波站 青岛站
本地教育

本地教育资讯 | 推优指导 | 择校攻略

面试技巧 | 经验交流 | 分班考试

特长生 | 小学统测 | 最新试题

热门资料

本地教育信息 | 真题

面试题 | 模拟题

重点中学

北京人大附中 | 北京北大附中

北京十一学校 | 北京二中分校

北京第四中学 | 北京第八中学

小学试题

期中试题 | 口算题

期末试题 | 数学知识点

单元测试 | 练习题

京ICP备09042963号-15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155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10-56762110 举报邮箱:wzjubao@tal.com

奥数网版权所有Copyright@2005-2021 www.aosh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