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06-02 10:10:37 下载试卷 标签:家长 小升初
一周前终于等到了十一学校实验班(直升)通知,我们家持续了近两月的小升初战役在喧嚣中总算尘埃落定,孩子重又坐回到久违的钢琴旁,一家子终于又可以在夕阳下漫步,这样简单而自然的生活,却由于孩子经历的第一次人生转折而来得如此不易。此时此刻,只想将这一亲历过程的种种酸甜感受、经验得失与众人分享,希望对后继家长们的求学之路有所助益。
备战宝典之一:尽早明确目标校
今年的小升初战役早在3月份就悄然打响。如四中在3月18日就进行了招生咨询会,而我们家的备战是从4月初真正开始的。由于孩子的学习成绩一直不错,市级三好学生,家住十一学校附近。十一学校虽在知名度上不及海淀其他名牌学校,但近两年其高考取得的骄人战绩(05、06年高考成绩均位列海淀区第二)使其异军突起,渐受瞩目,所以我们确定的是"保十一实验,兼顾其他名校"战略。为此,我们在六年级就报名参加了十一的综合素质培训班,先"站上位",当然还有其他学生同时还参加了别的学校的培训班,如首师大,理工附等。事实证明,在今年不允许进行招生考试的形势下,多上各目标校的培训班是极为明智的,因为很多学校的生源中90%以上均来自培训班,如人大附、首师附、理工附等,只有十一是例外,此为后话。
备战宝典之二:精心制作个人简历
从同学家长处得知四中招生消息后,于是赶紧疯狂搜索孩子的各种获奖、考级证书,精选其中含金量较高的部分(区以上的为主,校级为辅),再加上四五六年级的综合素质评价手册(必备),复印、编制个人简历表,再装帧齐备,细数以上内容,竟然有70页之多。尽管官方再三强调,"不以各种证书为录取依据,不准进行相关的考试、测试",但在十几倍甚至二十倍于招生人数的报名大军中,不看证书如何让学校作出选择?再有,所有这些证书毕竟是孩子过去六年里学业成绩、良好发展的见证和自我展示。除了这些,我们还能提供给学校什么呢?4月6日,向四中投递了第一份简历。
备战宝典之三:密切关注目标校招生信息
自四月开始,我们便密切关注各目标校的招生动态,最便捷的方式就是利用网络,几乎每天,都要到网上查看相关信息,最后,我们索性将各目标校的网址收藏到专门的文件夹里,如十一学校、人大附、四中、首师附,一方面可以深入研究这些学校的办学理念、办学业绩、学校师资与学校硬件,另一方面可以随时监控招生信息,不会遗漏。另外还有如来自“海淀招生考试中心”等官方网址的消息也值得关注。尤其不能遗漏的是奥数网,我们感觉它真是家长们的贴心人,它对于各学校往年招生情况的客观分析,对于今年各学校招生活动总是在第一时间进行的现场报道,这些声音虽来自民间,但更为真实、更贴近家长们的需要,可以说,奥数网在今年的小升初战役中功不可没。最后,来自家长之间、朋友之间口口相传的信息交流也是一种重要参考。
备战宝典之四:广种才能广收
孩子在六年级考入十一学校素质培训班时,成绩是前50名,在接下来的几次考试中成绩也为全优,照理说进实验班应该没有问题,可没有想到在4月15日这次直接决定升学的关键性考试中考砸了,未能进入象征实验班的131优秀学员名单,这无疑给了我们全家沉重打击,一时陷入了被动。好在一切都还不是太晚,我们一方面积极鼓励孩子,帮助其分析失利原因,认真复习准备,力争抓住十一最后的机会;另一方面及时调整"除却十一不是云"的心态,放眼学校,扩大备选范围,较广泛地投放简历。除先投的四中外,又接着投放了人大附、首师附、八一等公立校,还在1所共建校、1所民办校也报了名,真正作到有备无患,剩下来的事就是耐心等待。虽然最终孩子如愿被第一目标校??十一实验班录取,其他努力似乎白费。但假设一下,如果十一未能如愿,由于有了以上较充分的准备,我们也还可以选择其他的学校,如四中、八一、交大附也都通知我们签约,再不济,还有共建校和民办校垫底。为孩子,家长所有的努力都是应当的、值得的。
展望未来,随着各公立名校实验班在三年内的逐步减少直至完全取消,其他小升初政策又不明朗的情况下,明后两年的择校形势可能会更趋激烈,为此,后来者除可以参照以上方式备战外,尤其要关注以下几点:
一 随着国家《义务教育法》的正式颁布,“免试、就近入学”将是大势所趋,那种幻想通过一次性考试(当然各种变相的考试还会存在)的方式来择校是不明智的。可行的办法是注重日常的积累,如多参加能证明自身实力的竞赛、力争获取校三好、区、市级三好称号等。
二 有一定竞争实力,不希望由电脑来安排自己命运的学生和家长,需要更多地考虑声誉较好的几所民办校,如北达、师达、人大分、理工分、建华实验等,不能吝惜银子。
三 十一学校属于体制改革校,个人预测极有可能会转为公立学校,因本地区缺少像样的中学,国家从平衡优质教育资源、尊重民意、减少择校的角度也应该予以考虑。但从十一的领导层来讲,已经具有多年自主办学的丰富经验,可能会倾向于民办。在形势如此不明朗的情况下,对那些特别希望报考十一学校的学生来说,就需要作好多手准备:一是转为公办校的话,其招生范围就只会惠及海淀区的学生,而不是像今年,全市的各个区县甚至还有外地户口均可报名,直至引发约5000人的报名大战。那些不在本区域的学生最好尽早另做打算;二是若转为民办校的话,缺少国拨经费,为维持学校的正常运转,为留住高水平老师,必然会提高收费标准,家长们需准备好充足的银两;三 若是维持现状(也仅是这一两年),也需多考虑上几个学校的培训班。就今年十一的培训班来讲,除选拔出的131人直接受益外,其他由培训班推荐的学生与从未参加培训班的自荐生在录取机会上几乎是均等的,甚至有时会感觉还会略为吃亏。拿今年申请实验班的850人的分布来说,其中就有一半来自自荐生(十一老师讲的)。这可以反映出十一广揽人才的胸怀,但无形中对参与培训班的学生来讲又是一种利益损害。为增加择校的成功率,就不能像我们当初孤注一掷,只报了十一的培训班,而需多选择几个目标校的培训班,如首师附,理工附,他们的选才政策正好与十一相悖,不求尽揽,只求留住培训班里的人才,这对于进入那些培训班里的学生会感觉公平一些,而对那些未参加培训班最后又想报考的学生来讲,机会就微乎其微了。我们一直未得到首师附、理工附的通知,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最后衷心祝福那些还在煎熬中等待理想学校的学子们、以及即将踏上择校之路的后继者们能够心想事成,梦想成真。
学而思教育版权所有,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关注奥数网官方微信 数学资料、数学真题、更有全国教育资讯
微信搜索“奥数网”或扫描二维码即可添加
来源:学而思教育 作者:奥数网家长 幸运妈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