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数北京站 > 小升初 > 小升初经验总结 > 小升初讨论区 > 正文
2007-06-25 09:37:30 下载试卷 标签:小升初 英语实验班 心理 家长 启蒙教育
以下文章来源于奥数网论坛热心家长:
我看了在小升初网上发的一些帖子,感触最深的是网友们对重点中学实验班(奥数、英语和综合)招生方式和小学生该不该上课外奥数/英语班的问题的激烈讨论。
我认为这些问题与超常小/中学生的教育问题密切相关,因为我很难想象连正常课程都学不好的学生去上不是以补习为目标的奥数/英语班的情形。而重点中学实验班,顾名思义,则当然应该是针对尖子学生的。
因为我女儿的缘故,我第一手了解了一些美国的“gifted”小/中学生教育体制和方法的情况。在此,我将它介绍给大家,仅供参考。这里“gifted”或“talented”一词等同于我们在国内使用“超常”一词,而“gifted”班则是超常儿童实验班,如人大附中和其他重点中学办的重点实验班等。
我的女儿在美国从幼儿园读起,直至读完四年级后回国。期间,她经历了两种对“gifted”学生的教育体制和方法。
第一种体制和方法是她在小学二年级时在美国德州达拉斯市经历的。这种体制可称作“课外制”,即“gifted”学生在上完学校里正常的课程以后,再参加通常是由学区组织主办的、针对“gifted”学生的课外班。“gifted”班的教课内容是对正常课程的扩展和加深。这种体制一般适用于小学一、二年级的学生。
德州确定学生能否参加这种班的标准单一,就是要求学生参加全国教育考试机构举行的标准考试并取得优秀的成绩。学生一般要由班主任推荐才参加这种标准考试。如果学生课内的课学不好,学校一般是不会让该学生参加这种标准考试的,因而也就没资格参加课外“gifted”班了。这种班在德州也通常称为“EnrichmentClass”。
第二种体制和方法则是她三年纪在美国宾州费城经历的。这种体制也可形象的称为“主半日制”,即“gifted”学生在学校里按他们的特长编成数学、英语和综合(数学+英语)三种班。“gifted”学生上午按编班情况在一起上相关主课,下午则回各自所属的普通班上副科课,如science和socialstudy等。“gifted”班的教学内容通常比正常课程超前一年左右,并且所教内容比正常课程要有扩展和加深。这种体制一般适用于小学三年级以上的学生。
宾州确定学生能否参加这种“gifted”班的标准有多种。一种方法就是通过IQ测试,IQ在130以上的学生可以视为“gifted”学生,有资格上“gifted”班。另一种方法则看学生参加全宾州统考的成绩,那些成绩在全宾州Top5%以内的学生,也有资格上“gifted”班。最后一种方法是看血统,如果一个学生有哥哥或姐姐是“gifted”班的学生,则该生也自动获得上“gifted”班的资格(典型的血统论,要不得!)。要说明的是,这些标准是由宾州法律所规定的。
通常宾州的学校或学区最后在决定让一名有资格的学生上“gifted”班之前,还会对该生进行“综合素质评价”。评价的内容来自学区心理学家对该生作的IQ测试、普通班班主任对该生的全面评价和家长对该生的观察和评价等。评价报告是由校长、学区心理学家、所在普通班班主任、将要上的“gifted”班班主任和学生家长组成的评估小组出,通常由学区心理学家执笔,最终结论也在这份报告中给出。家长如不同意最终结论,可以向上级教育部门上诉。
宾州“gifted”班的师资是专门配备的,只教“gifted”班。“gifted”班的教学除了内容超前和扩展外,个性化教育也是一大特点。小女因为数学突出就被抽出来与另外两位同学一起接受特别教育。然而,“gifted”班并不是以考试为导向的,在大考(如全宾州统考)或大赛前,老师从没做过突击复习和加时复习。
另外,“gifted”学生家长自发组织“gifted”家长协会,也构成一道风景线。“gifted”家长协会既不定期地邀请一些专家、名人和心理学家来讲座,讲“gifted”的教育中家长要注意的问题,也定期地开会,交流经验。所有费用由“gifted”家长的自愿捐款支付。我的经验是“gifted”家长协会在帮助“gifted”家长注意和培养“gifted”学生的性格和心理成长方面,起到了良好的作用。超常学生的性格成长往往需要更加精心的培育和关怀。
最后,作为一名普通的小升初家长,我想表达我的一点观察与看法。我认为北京中小学教育质量是高的,北京的超常中小学生教育水平也是世界一流的。近年来市教委加大平衡教育资源的力度和措施,无疑十分正确的。但由于超常儿童教育是世界教育者都面临的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而重点实验班,也就是美国的“gifted”学生班,已在国内外被证明为解决此问题的行之有效的办法之一,因此,我认为有必要在今后继续让部分重点中学开办实验班,并且不能完全将考试方式排除在决定学生能否上重点实验班的评价标准之外。尽管我能理解市教委制定不准考试的规定的苦衷,但我仍坚持认为,考试方式虽不应是唯一标准,但应该是标准之一。
奥数网家长讨论区精华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奥数网工作人员负责整理。
关注奥数网官方微信 数学资料、数学真题、更有全国教育资讯
微信搜索“奥数网”或扫描二维码即可添加
来源:奥数网论坛 作者:奥数网网络编辑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