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07-04 15:27:36 下载试卷 标签:高校 自主招生 大学
2003年,教育部决定在22所高校开展自主选拔录取改革试点工作,民间称之为自主招生。其初衷在于,打破“以分为纲”的大一统局面,使那些学习成绩并不突出、但在某一学科或领域具有优异才能和发展潜力的学生,不受高考分数限制,有机会接受高等教育。
时至今日,自主招生试点高校扩展到59所,人们却发现,这项改革在现阶段还不能接受“偏才”“怪才”,充其量只是通过降分录取,给成绩原本就优秀的学生上个保险。
早在2001年,类似的改革曾在东南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和南京航空航天大学3所高校先行试点,也曾因此出现了“胡铃心现象”。一位自那时起就参与试点的招办主任感叹,自主招生这7年,好像只有在开拓性阶段显现出活力,随后就像过去的保送生政策那样,又陷入了“一放就乱,一管就死”的怪圈。
胡铃心的幸运能被复制吗
胡铃心被南航录取的事见诸报端,许多人认为,这样的自主招生把高考一根指挥棒变成了两根,将为现行高考制度带来一次革新。
不过,2003年教育部正式出台的自主招生政策中,明确规定“被列为自主招生对象的学生,其高考成绩必须达到各校同批次控制线以上”。这意味着如果胡铃心推迟两年高考,将不会被录取。
据此,几位高校招办主任在谈到胡铃心时,不约而同地将其定性为“违规操作,不宜推广”。
录取偏才怪才 先有鸡还是先有蛋
2003年,22所高校参加首批自主招生试点,按照教育部的设想,自主招生的名额应控制在各校当年计划招生总数的5%左右,结果各高校自主招生名额都远少于这个比例。以北大为例,2003年校本部普通本科生共录取2695人,但纳入自主招生录取的只有45人。
有意思的是,在被列为自主招生对象的45人中,70%的学生已经达到了北大在当地的录取分数线,其中包括天津和大连的高考状元;其他30%的学生降分录取幅度最大的也仅20分左右。
现在看来,自主招生试点第一年并没有成为大量偏才、怪才进入大学的通道,一方面是高校抱着宁缺勿滥的原则;另一方面,也是由于社会上对偏才怪才缺乏衡量标准所致。
南京某高校一位招办负责人表示,提起“偏才”“怪才”,人们总是拿“钱钟书数学0分进清华”举例,可试问目前的中学教育能培养出几个像钱先生那样极具个性的大师,值得大学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去破格录取他?整个基础教育就像大工业时代的流水线,培养出来的学生都是批量生产的,真正值得特招的只能是凤毛麟角。此外,偏才、怪才不像高考成绩那样可以量化。如果降低对成绩的要求,高校也担心为腐败提供空间,曾一度变了味儿的保送生制度就是前车之鉴。
就拿胡铃心来说,因为醉心于科学发明,占用了不少的学习时间和精力,胡铃心的家长也有过犹豫和不安。在高考前夕,家庭成员们对高考这个话题进行了一次探讨。胡铃心坚持认为,从小到大做了这么多练习题,好像只为了在高考时能形成本能反应,根本谈不上创造性。父母又一次被儿子说服了。
南航招办一位负责人表示,现实中,像这样尊重学生兴趣,不拿高考给孩子施压的学校和家长不多。南航自主招生试点了7年,所谓的“胡铃心现象”也只是一个特例。
于是,在这场被人们寄望能录取大量偏才、怪才的改革中,高校抱怨中学培养不力,中学指责高校的自主招生没起到导向作用,双方又回到了一个古老的哲学命题: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
生源竞争开辟第二战场
从2003年起,被批准参加自主招生试点的高校逐年递增,从22所,发展到28所、42所、53所,截至2007年共59所。奇怪的是,参与试点的学校多了,不少学校对自主招生试点反而没有积极性了。
南京理工大学和南航一样,也是最早试行自主招生的3所高校之一。2001年该校通过自主招生招收二志愿考生,即一志愿填报清华、北大未被录取,二志愿填报南理工,且分数超过江苏省本一分数线80分的考生。据了解,当年,南理工共招收这样的二志愿生216人。后来的跟踪调查表明,一年级时,这批学生的数学均分为89分,而其他同学只有69分;计算机为85分,其他同学为73分。在2002年江苏省举办的工科院校数学竞赛中,南理工获得6个一等奖,全部被自主招收来的学生摘走。
2002年,南理工通过自主招生通道进入的108名学生,大一上学期各科的平均成绩均高出同年级平均成绩3个百分点左右,奖学金获得率高出10个百分点,担任班干部的比例高出20个百分点。
南京理工大学招生办主任王虎说,最早的这批同学,素质相当过硬,要是没有自主招生改革,这批好苗子极有可能与本一院校无缘。
然而,自主招生正式推行之后,不少高校却逐年削减自主招生额度,比如南理工2004年的名额比上年少了五分之三。在2005年教育部召开的直属高校招生工作研究年会上,与会的高校招生部门负责人纷纷指出,对于目前的自主招生改革,“高校、中学积极性都不高。”
对高校来说,最头疼的是生源流失。比如2004年,湖北省有20多名考生通过了浙江大学自主招生考试,但当年到浙大报到的仅1人――有10人因为超过了浙大的录取线而改报了北大、清华等校。即使在北大、清华两所学校之间,也存在学生“临阵倒戈”情况。
此外,担负着推荐责任的中学,从提高本校升学率的角度考虑,容易“推良不推优”,相对高校自主招生本身并不感兴趣。
在任何一项改革中,剃头挑子一头热的情况必然难以为继。东南大学招办负责人称,自主招生就此在高校“低迷”了好几年。
最终,重新点燃高校热情的办法却是以牺牲学生选择权为代价。比如,从2006年开始,江苏省考试院首次实行零志愿投档,即在本一批次之前增加了一个自主招生批次,并要求符合条件的考生提前填写该批次志愿,这些考生在向本一批次投档之前,必须先行向有关高校投档。
似乎是投桃报李,南京一所高校2007年向江苏投入的自主招生指标从三成跃升至九成,当然这又带来了省际间的不公平。
南京某高校学工处负责人认为,现行的自主招生在一定程度上演变成了各类高校垄断优秀生源的保护性政策――过去部分高考发挥失常的优秀学生遍布各级学校,生源上相对均衡,能带来“鲶鱼效应”。而现在成了”降分录取”代名词的自主招生使优秀学生被逐批瓜分。
关注奥数网官方微信 数学资料、数学真题、更有全国教育资讯 微信搜索“奥数网”或扫描二维码即可添加
来源:中国青年报 作者:蒋昕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