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奥数网
北京站

2022年大事记

奥数北京站 > 小升初 > 小升初经验总结 > 小升初讨论区 > 正文

人大附六年对我女儿成长的作用

2007-10-09 13:31:53 下载试卷 标签:数学竞赛 高考 面试 心理 家长

人大附的六年对我的女儿的成长起了重要的作用

    原文章内容:

    我的女儿是2001年进人大附初中,2004年上人大附高中,今年考上北大数学系,人大附的六年对我的女儿的成长起了重要的作用。
  

    我女儿在很小的时候(4-5岁)对数字很有兴趣,上小学一年级放寒假前(96年初),有一个老教师在小学的门口发“小广告”,“老教授教小孩”。经了解,当时是第一次减负,人大附的华校停课,原来在华校上课的这位教授只好拉班单干(有点非法办学的味道)。我们就给孩子报了名,当时限40人。没想到她很感兴趣,就一直学了下去,其中有一次由于我们的疏忽,报晚了,没名额了,孩子急的直哭,只好找刘老师说情加一个。到97年孩子上三年级时,减负的风头过去了,华校开始招生,由于孩子有准备,考入了一班,这给孩子很大的信心。
   

    这里要描述一下我孩子的情况,她在数学和物理方面比较有天赋(但决非是拿奥赛金牌的天才)。但不是一个很努力的孩子。她的性格从好的方面说是很“阳光”,从不计较小事,和大家都处得来,从坏的方面说是没有一股做事必须成功愿望和毅力,反映在学习上是平时不够努力,但在考试时由于心理压力小,往往能发挥出自己的水平。
  

    但是由于学习不努力,同时也不是天才,所以后几年就一路下滑,四年级时2班,五年级时4班(王小二过年,一年不如一年)。于此同时她还在北京市数学学会办的奥校(在中关村二小)学,这个学校的程度差一点,她一直在一班。五年级下半学期时(2000年春天),第二次减负开始了。中关村二小的班停课了,华校也不敢上数学了,搞点围棋、手工、英语口语对付日子。主要是不让学生散了,毕竟辛苦多年收拢了一批尖子,舍不得放弃。我们也觉得孩子学了5年马上要上初中了,放弃太可惜。而且减负一阵风,一定会过去的。所以尽管课程没有什么意思但一直坚持。在2000年暑假我每天拿出2-3个小时和她一起做题(虽然我们夫妇都是教师,但是要搞科研,暑假还是很忙的)。一是提高她的兴趣,而且通过做题巩固知识,找出差距。经过一个暑假的努力,她的水平提高了多少说不清,但至少没有荒废。
  

    果然,暑假过后风声渐松。小升初的前哨战打响了。十月份北大附中的资源杯和清华附中的同方杯数学竞赛分别举行,她在资源杯获得了一等奖,同方杯获得了二等奖。于此同时华校逐渐开始恢复数学课,并开始了测验。11月份,迎春杯开始选拔培训,她获得了参加决赛的资格,并在年底参加了迎春杯的团体赛。春节过后,华校重新分了班(当年暑假后没重新分班)。

    女儿由于几次测验成绩平均下来分在了三班(最低时200多名最好是78名)。进入3月,小升初战役正式开始了。我们也开始了向各个学校递交申请。大概是4月份,人大附中开始通知面试,如别的家长说得那样,第一批面试是从一班开始。我孩子参加的是第二批面试,有二班的也有三班的。当时在会议室等着,一组10个孩子一起进去,长条桌的一侧是老师,另一侧是面试的孩子和家长。三个椅子一组摆成品字形,孩子坐在前面,两个家长坐在后面,我夫人出差了,只有我一个人出席(我们这一组只有我女儿是“单亲”)。

    面试也是先每个孩子自我介绍,再提问题,然后用英语问每个孩子一个问题(好像没有抢答题),最后家长介绍一下孩子的特点。从面试情况看,我女儿的表现并不太好(起码是不突出),英语问题基本没听懂,也没说什么,她们的小学从4年级才开始教英语,(我们俩口虽然是两个洋博士,也没想到给她开点小灶,惭愧!惭愧!)。随后就是回家等消息。最早签协议的是北大附中,由于有资源杯的一等奖,女儿顺利的签了协议。大概北大附开始签协议的消息刺激了人大附。大概是五一前后的一个周六晚上11点多,人大附的一位教务长电话通知,祝贺孩子被人大附的试验1,2班录取了。(当天下午华校开家长会还叫大家不要急,听说是当天晚上人大附中开了会,9点钟决定先把1,2班的孩子订下来)。第二天下午开了家长会,让人大附的往届学生介绍人大附中,把这些孩子稳定在人大附。同组参加面试的孩子中我们认识的都录取了。放暑假时进行了分班考试(1,2班的分班考试)。

    我女儿除了奥数之外其他都不行,分在了9班(第二试验班)。但我们已经很满意了。初中3年她在班里一直排在30-40名之间。全校排名是130名左右。成绩波动很大。所以在中考之前,老师通知(也是半夜)学校不能跟她签协议,要她自己考(据后来家长们聊起,没签协议的就是她一个)。这对我打击很大,不知如何面对她,第二天早早的就逃出了家,把通知坏消息的任务扔给了夫人。但是孩子的反应很平静。中考考出了好成绩(人大附第50名)。高中分班考试后分到了第一试验班。高中的成绩与初中差不多,波动很大,经常是班里35-45名。高三的时候,最高考到学校的24名,最低考到215名,一摸是120多名,二摸是90名左右,三摸没排名,但也是有所提高。高考时成绩不错,出来估分是680,最后是678。顺利考上了北大数学系。这里有一个小插曲,高三第一学期的期中考试她考了学校200多名,而这次考试的成绩是人大附推荐参加北大自主招生考试的依据。

    她没有被学校推荐,只能自荐。而自荐被允许参加自主招生考试的比例很低,当时她很沮丧,第一次向我提出是否能帮她争取到参加自主招生考试的名额。我也是第一次动用资源为她争取到了参加自主招生的资格,她还算争气顺利通过了自主招生的笔试和面试。虽然她最后高考成绩达到了北大数学系的要求,没有动用自主招生的加分,但自主招生的20分给了她很大的心理帮助。(这么做我们也有点不好意思,但高三期间我们夫妇的工作都很忙,我基本上一半时间在外面出差,夫人也是每天很晚才回家,高考前有10天我们俩人都不在,只有孩子一人在家,只能每天打电话遥控检查,总觉得愧欠孩子,做点补偿)。
  

    女儿从小学到高考12年,总算有了阶段性的成果。总结下来的有几点体会。
    

    第一:孩子的学习一定要抓紧,不能放任。但要从孩子的特点去抓。我们也曾让她学弹钢琴,但是坚持了一年她实在没兴趣也就停了。所谓的“没有不合格的孩子,只有不合格的家长(老师)”是指每个孩子都有他的特点,因材施教都会找到自己的位置,找到自己的快乐。我觉得家长最重要的是给孩子创造条件,创造机会。成功是孩子自己努力的结果,家长代替不了。但是如果你不替她创造机会,会抱憾终生的。进人大附可以说是从小学一年级就开始了,上刘老师的班,上华校都是准备。启事我们比起其他家长算是责任心严重不强的,比如二中的少年班就是错过了机会,连报名都没赶上。孩子的潜力是很大的,要用心去发掘。特别是不能被一时的潮流左右,如果我们在2000年减负的时候没有抓紧孩子的学习,就不可能在后面的数学竞赛中得奖,单靠在华校的成绩,进人大附中前两个试验班的可能性就没了。
  

    第二:孩子的心理健康非常重要,人大附中选拔孩子非常重视心理测试,华校每年的考试专门有心理测试。我不是说我女儿的心理很健康,她什么都不放在心上的性格一方面让她没有很大的心理负担,能平静的对待现实,但也使她在学习中不思进取。以后到工作中没有争第一的劲头,不可能有大成就。但是如果她能快快乐乐地生活我也很满足了
  

    第三:上一个好学校、在一个好班是非常重要的,一方面是好的师资,更重要的是有一批优秀的同学,这次北京的理科状元和四个数学满分都是她班的。这对我女儿更是绝对必要的,以她的性格,在一个差一点的班里也不会是最好的,而她们班里的优秀同学带着她向前跑,给她打开了眼界。记得刚上初中时,她英语水平比较差,但是在同学们的带动下,参加英语竞赛,每天主动背单词,也得了一个奖。英语也跟了上来。本来她并不想出国,但高二时在班里同学的带动下也开始准备靠托福和SAT。第一次托福只考了580分,她不满足,努力了3个月就考了620分。尽管没有申请到美国的好学校,但英语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在一个好的班集体中,老师因材施教,讲得简练但深度大,学生学到的知识多,但重复性的训练少,因此作业也不多,学得很轻松。我女儿初中时每天9点睡觉,高中时10点睡觉,备战高考时也没超过十点半。那种以数量换质量的教学和学习方法只是聊胜于无的心理安慰,对提高高考水平是没有成效的。但是如果和班里水平差的太多也不行,跟不上会很痛苦。
  

    第四:参加各种竞赛非常重要。有人认为准备竞赛就是题海战术,非也。竞赛的题目都很活,靠死记硬背不可能得到好成绩,需要对知识的融会贯通。参加竞赛的都是全北京的高手,只有参加过才能知道天外有天。准备竞赛时可以学到许多有用的思维方法和学习方法,不但对高考,对以后的学习也很有帮助。初中和高中期间她参加了许多竞赛,零零碎碎的小奖每次都有,虽然没得过大奖物理竞赛,没有获得高考保送资格。可是准备竞赛对她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当年参加刘老师的数学班里有好多孩子成为她人大附的同学,参加资源杯、同方杯竞赛获奖的孩子家长都是熟面孔,参加迎春杯团体赛和我女儿一组的四个孩子,有三个后来高中都在人大附的第一试验班里,这次两个北大数学系,一个清华管理学院。
  

    第五:华校一定要参加,目前由于减负,所有的数学竞赛都停了。体现孩子水平的只能是奥数的成绩了。目前的奥数班只有华校是和小升初挂钩的,孩子有机会在一个比较长的时间里表现自己的才华,学
校也能在较长时间里考察学生,这比一次考试获得成功的机会要多得多。如果你在华校的前两个班就没有必要参加其它的奥校了,因为没有比他们教得更好的了,而且其它学校的程度较低,孩子在里面是浪
费时间。当然找一个顶尖的老师,给几个同样水平的孩子个别辅导就另当别论了。
  

    随着孩子高考的结束,家长的任务告一阶段。以上就是我的一点体会。我女儿的成长不能算是巨大的成功,但也算满意。但是每个孩子有每个孩子的特点,没有一个通用的法则,一点体会供大家参考。

                                           更多家长精彩回答,请点击此处进入原帖查看

 

      奥数网家长讨论区精华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奥数网工作人员负责整理。

关注奥数网官方微信 数学资料、数学真题、更有全国教育资讯
微信搜索“奥数网”或扫描二维码即可添加

来源:奥数论坛 作者:奥数网网络编辑组

  

  • 欢迎扫描二维码
    关注奥数网微信
    ID:aoshu_2003

  • 欢迎扫描二维码
    关注中考网微信
    ID:zhongkao_com

最近发生的事

学校推荐

攻略推荐

北大附中

北大附中初中部共有18个教学班,学生700人左右,教...

点击查看

教育导航

  1. 北京站 上海站 广州站 深圳站
  2. 天津站 武汉站 成都站 石家庄站
  3. 南京站 杭州站 济南站 苏州站
  4. 郑州站 沈阳站 太原站 重庆站
  5. 长沙站 合肥站 宁波站 青岛站
本地教育

本地教育资讯 | 推优指导 | 择校攻略

面试技巧 | 经验交流 | 分班考试

特长生 | 小学统测 | 最新试题

热门资料

本地教育信息 | 真题

面试题 | 模拟题

重点中学

北京人大附中 | 北京北大附中

北京十一学校 | 北京二中分校

北京第四中学 | 北京第八中学

小学试题

期中试题 | 口算题

期末试题 | 数学知识点

单元测试 | 练习题

京ICP备09042963号-15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155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10-56762110 举报邮箱:wzjubao@tal.com

奥数网版权所有Copyright@2005-2021 www.aosh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