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10-25 09:11:22 下载试卷 标签:大学 高考 三批 高职高专 录取
中国高等教育规模先后超过俄罗斯、印度和美国,成为世界第一。经过短短数年的艰苦努力,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实现了从精英教育到大众化,走完了其他国家需要三、五十年甚至更长时间的道路。
如果单从规模和数量上看,按照国际通行的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15%的大众化标准,中国高等教育早在2002年就已经实现了从精英教育到大众教育的转变,实现了高等教育的大众化。目前,我国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已经达到在校生规模2500万,毛入学率22%,显然更加“大众化”。
但是,我们能说已经“走完”精英教育到大众化教育的道路了吗?至少在笔者看来,无论是教育理念,还是教育结构,以至整个的教育体系,目前,还存在精英教育的深深烙印,从而使大众化教育格局远未真正形成。
毋庸质疑,我国教育的规模发展是十分惊人的,但在惊人的发展速度背后,是来不及调整的办学理念。我们发现,很多高职高专,也在过去几年,明确提出自己要培养社会精英,只有少数的高职高专学校,大声地告诉学生,我们是在培养灰领人才。在精英教育时代,高等专科学校可以宣称自己从事精英教育,但是,在大众教育时代,高职高专还把自己的办学目标定在“精英”上,就很不合时宜,这不但会吊高学生的胃口,而且也不利于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结构与社会人才需求结构的接轨。
而与高职高专固守“精英”阵地相反,一批精英教育时代的本科院校、重点院校,却在大扩招中,因为承担了发展高等教育规模的重要任务,而快速稀释了自身的优质教育资源,导致办学质量下降,而不敢再提自己的精英教育理想。甚至有一些明确定位要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学校,也在教育教学中,大力增加功利的、职业化的技能教育,削减非功利的、非职业化的通识教育,以期学生有更好的“就业表现”。
快速发展而来的大众化教育,还不止面临以上的教育发展错位,而且,还存在整个教育结构发展失衡的问题。一方面,我国的高等教育体系中,目前唯公立普通高等教育是尊,民办高等教育、成人高等教育、职业高等教育、自考等却受到不同程度的歧视,有的大学在招收研究生时,明确表示不考虑招收自考学生;政府机关在招聘人才时,也把这些高等教育的学生排斥在外。这导致高中毕业生在选择高等教育时,一味追逐公立普通高等教育,由此出现高等教育规模虽然扩大,高考竞争却更加白热化的教育景象。
另一方面,我国高等教育目前存在优质高等教育资源,完全被国家垄断的情况,由于国家对优质高等教育的投入大,而很少关注其他高等教育,使得教育者获得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的教育投入反而要比获得一般高等教育资源的教育投入低,在我国,读“国内一流”的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所付的学费开支,只是读位列第三批甚至第四批录取的民办学校、高职院校的学费一半,这显然违背大众化教育发展的规律――用读精英教育的开支,去读实施大众化教育的民办高等教育、高等职业教育,必然使受教育者在思考投入产出后,竞相追逐“物美价廉”的精英教育,这会使民办教育、职业教育的发展陷入困境。
对于高等教育管理者来说,我国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实际上是建立在受教育者分摊更多的高等教育成本基础上的,数据显示,我国高等教育受教育者分摊的教育成本比例达到40%,而发达国家不超过20%。受教育者过高的学费支出,已经形成了眼下上学贵的社会问题,因上大学致贫的现象在农村地区、贫困地区成为送子上学的反面教材,这对于进一步推进大众化教育,是一个不小的障碍。
高等教育的大众化,需要按照大众化教育的理念,清晰确定不同高等教育学校的人才定位――在所有的高等学校中,应有少量比例的学校继续坚持从事精英教育,不但不扩大规模,而且应该保持小规模办学;用大教育的观念,均衡发展各类不同的高等教育,给受教育者更多的接受高等教育的选择机会;更应该真正从受教育者这一“大众”出发,思考他们的承受力,让教育能给予他们幸福感,而不是沉重感。
以上这些问题没有解决,我们怎么能说已经“走完”精英教育到大众化教育的道路呢?真要说“走完”,也只能是“形式上”的“走完”。
关注奥数网官方微信 数学资料、数学真题、更有全国教育资讯 微信搜索“奥数网”或扫描二维码即可添加
来源:慧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