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11-16 10:07:40 下载试卷 标签:英语
外国学生争报“汉语托福”资料图片 |
来中国留学的外国学生越来越多资料图片 |
据有关专家介绍,近年来在全球范围内已出现一股学习汉语的热潮
汉语教师在国外十分抢手
11月15日,记者从我省唯一汉语水平考试(HSK)考点了解到,2007年11月报名参加此次考试的外国留学生达到48人,比6月报名参加考试的多出11人,增长率为19%。兰州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李发元教授表示,近几年,在全球范围内已经出现了一股学习汉语的热潮,来华留学生人数急剧上升。每年都有不少外国留学生来我国专程学习,国外不少国家也设置了HSK考点,而欧美等发达国家多数大学专门开设了汉语课程,甚至把汉语列为必修课之一。
文化魅力为汉语热升温
李发元教授告诉记者,汉语在中国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它是华夏民族共同的交际语言。在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皇朝的强盛期,汉语流行于周边的韩国、日本等国家,成为这些国家制造自己的语言文字的基础。以汉语和儒家文化为纽带,在亚洲形成一个汉文化圈,同时,遍布世界各地的华侨传承了汉文化。汉语还承载着悠久、深邃、灿烂的、华夏56个民族共同创造的、历经5000年沧桑巨变使之蕴含有强大生命力的中华文化底蕴。中华文化,自古以来,以其自强的力量、兼容的气度,灵秀的睿智,吸引了一代又一代仰慕之士步入其文化殿堂,它注重人格、注重伦理、注重利他、注重和谐的东方品格以及释放着和平信息的东方精神,对于认识和思考人类与人类、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提供了重要的思想启迪。
在采访过程中,记者发现不少外国留学生产生学习中文的念头,都是因为对这个拥有5000年文明的东方古国充满了兴趣。来自西班牙的安娜告诉记者,她之所以来中国留学并学习汉语就是因为对中国的文化充满了向往。她说:“中国太神奇了,竟然有5000年的历史,简直就是欧洲多个国家历史的总和。要懂得中国的历史不会说中国话怎么行?”日本留学生石川北斗告诉记者,中国文化源远流长,日本、韩国的文化受中国影响很大,要想更好的了解东亚文化首先就要了解中国文化,而了解中国文化的前提就是要学会说汉语,看得懂中文。
国力增强经济发展是主因
近年来,世界范围内的汉语热现象引起广泛关注,据悉,全球的孔子学院已经达到140所。有人认为这是中国的文化底蕴吸引了其他国家。对此,李发元教授认为不单纯是这样,他告诉记者:“我们的文化底蕴一直就有,事实上,中国经济发展势头的吸引力才是近来汉语热的直接原因。”他表示,近代以来,中国积弱,列强侵略,中国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汉语亦被打入冷宫;有些国家甚至禁止开办华文学校、禁止教授中文。改革开放20余年来,我国的国力和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已经在国际上拥有了举足轻重的地位。随着国力和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汉语再度吃香起来,许多国家掀起学习汉语的热潮。
欧美各国追捧汉语
在美国,汉语长期以来只是华人家庭的家用语言,社会上并不重视。2003年12月,美国大学理事会宣布设立“AP汉语项目”,把汉语列为可供高中生选修的大学预修课程。在欧洲,汉语热迅速升温,各国政府积极参与,成为推动“汉语热”的重要手段。英国教育部支持制定中学汉语教学大纲,供全国中学生选读;法国教育部在中学推动中文与法文的双语教育实验计划。德国学汉语的人数,这几年间增加了五倍多,中文在德国许多州,成为中学会考的科目。李发元教授认为,“汉语热”是中国国际地位提高的必然结果。从取消外语翻译的中国外交部新闻发布会,到每年的“两会”外国记者踊跃参加,越来越多海外人士通过学习汉语、使用汉语了解中国,也更加主动地和中国加强各方面的交流合作。
学好中文做中外贸易
“近年来,欧盟与中国的经贸总额已经超过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伙伴。中欧生意愈做愈大,需要精通中文的人才供不应求。”我市一家贸易公司经理刘重生对记者说,他所在的公司正在到处寻找懂中文的外国人。李发元教授告诉记者,外国大公司要想在中国投资,它必然会遇到中国的公司或者其他外国公司的竞争,如果没有一个会中文的人,那么它在未来的“商战”中会处于极其不利的位置。李教授告诉记者,他在与德国西门子公司一位负责人交流时,对方认为如果欧洲企业家还停留在“英文走天下”的心态上,那就大错特错。世界上许多信息技术巨头公司,如微软、因特尔、IBM、富士通、摩托罗拉等,都争相把中文信息处理技术作为重要的研发任务。面对我国提供的巨大商机,如同曾经“学英语”一样,许多海外人士开始“学中文”。较高的汉语水平,正成为跨国公司职场竞争的一大优势。据了解,在华投资的跨国企业有10余万名外籍高层主管,汉语水平影响着他们的业绩和发展。每年中国公民出境旅游超过上千万人次,精通汉语的海外导游,因此有多几倍的薪水。
李发元教授表示,只要我国继续保持经济发展的良好势头,世界上学汉语的人也就会越来越多。语言传播与国家发展是相辅相成、互相推动的。一方面,语言的广泛传播以国家发展为前提,是国家综合实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的标志,也是世界各国对另一个国家预期的标尺;另一方面,如果一种语言在越来越多的领域里被更多的国家和人群所使用,其影响可以惠及政治、外交、经贸、教育文化、科技等众多的领域,其具有的基础性、综合性甚至一定先导性的作用,是其他领域所无法比拟的,并且,这种语言所影响的投入产出,是深入和久远的。
汉语热在国外更火爆
据国家汉语国际推广领导小组办公室保守统计,目前全世界每年约需要1万名对外汉语教师,而我国仅能派出2000人。预计到2010年,全球学习汉语的人数将达1亿人,至少需要400万名汉语教师。对外汉语教学能力考试主要是为外国政府部门、国外著名机构和大学培养高级汉语人才和汉语教师,以满足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和国际化程度提高的迫切要求。从工作性质上,对外汉语教学可分为国外培养懂汉语的专门人才和培养师资两种。
西北师大对外汉语交流中心的负责人表示,师资匮乏已经成为推广汉语的最大障碍,2004年,国家汉办改革了对外汉语教师的资格认证办法,将原来只面向国内从事对外汉语教学人员的资格认证,改为向国际开放、向社会开放。我市在今年年初就选派了10名此类人员去南非、新加坡等国,在选拔考试时报名参加的就上百人,对外汉语教师已经成了热门职业。在韩国,上百所大学开设了汉语课程,学习汉语的人数超过100万人。在日本,汉语成为继英语之后的第二大外语,学习人数多达200万人左右。在美国,公立中小学学习汉语的学生在2004年有2万余名,到2006年则猛增到5万余人,由于汉语班年年爆满,有的不得不通过摇号的方式决定哪些孩子能上。
“汉语热”引发新“考证热”
据了解,在国内教外国人汉语,当前每课时的收费大约在50至100元人民币,即便做兼职,每月5000至6000元的收入也可轻松获得,而在外国教授中文的收入更是可观。不少人希望参加该类考试获得外汉语教学资格,从而拥有一个真正的“金饭碗”。李教授告诉记者,汉语说得好不一定就教得好,于是有很多在国外生活的国人都回国“深造”。“我在日本生活了十多年,这次是特意回来学习汉语的。”从日本回来的李女士告诉记者,她在日本做翻译工作,也有些汉语教学活动。在教学时,她发现自己汉语水平有欠缺,不能很好地担任教学工作,所以决定要提高母语能力。“这样,我回日本后,不但能更好地从事对外汉语教学,对传播祖国文化也会非常有益。”但是,《汉语作为外语教学能力证书》“一证难求”。证书分为初、中、高3个级别,初级主要是为外国人教授汉语提供的,国内人员主要考中、高级证书,中级相当于对外汉语专业大学本科水平,高级相当于研究生水平。2005年,全国考生1.2万,其中考高级证的1.05万人,中级证的只有2000多人。而考过高级的只有30%左右,拿到中级证的也只有一半。高级证考试需要答三张卷:汉语、中国文化和教学理论。而三张卷都通过后,还要拿到普通话二级甲等证书和外语成绩证明。所以,获得外汉语教学资格的老师数量很少,而国外对此类老师的需要很大,供求严重不足。因此,教授汉语的老师在国外说是千金难求也不为过。
关注奥数网官方微信 数学资料、数学真题、更有全国教育资讯
微信搜索“奥数网”或扫描二维码即可添加
来源:兰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