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奥数网
北京站

2022年大事记

奥数北京站 > 专题 > 教育新闻 > 正文

篮球神童投篮超过100万次 罚球连中150个

2007-11-21 08:38:27 下载试卷 标签:大学

  出手百万次 "篮球神童"这样诞生

    (引子:9月23日,江西乐平CBO全国技艺篮球总决赛上,13岁的女孩宋何景,连续罚球150个全中,三分球15投13中,技压群芳、震惊全国,当之无愧夺得CBO之星。

    11月10日,在CBO的收官大战上,小何景以表演嘉宾的身份亮相,在全场观众的齐声数球声中,小何景连续罚中27球,三分远投33投30中,赢得了阵阵喝彩。互联网开始爆炒这个13岁女孩。什么《恐怖CBO女孩》,什么《CBO奇人》。"她是个神童!"网友开始追捧。"投那么准,是不是吹出来的?"也有网友开始怀疑。宋何景真的有那么神奇?本报记者为您揭开神秘之纱。)

    宋振明夫妇吵架了。

    原因很简单,15日晚他们的13岁女儿宋何景在一场篮球比赛中,跳投时被人撞了一下,失去了平衡,落地时后脑着地,小何景顿时觉得头晕晕乎乎的。那晚,何景投中9个三分球。宋振明的妻子心疼得要命,宋振明认为不碍事,两口子争吵的结果是,第二天一大早,宋振明带着孩子去了阜新市二医院拍了CT。

    宋何景是阜新篮球学校一名极不普通的学生。在9月23日江西乐平CBO全国技艺篮球总决赛中,13岁的宋何景连续罚球150个全中,三分远投15投13中,技压群芳,当之无愧夺得CBO之星,并被组委会授予创纪录奖。在不少视频网站上,都有宋何景神奇的连中片断,而点击率也逐渐攀升,网友们都惊奇于小何景的超高命中率,甚至有人高叫着让她进中国国家队提高投篮命中率。"篮球神童"就这样传开去,"宋何景在同年龄段的孩子中,甚至在全国的篮校里,定点投篮的命中率也是第一。"邹延霞,宋何景篮校的老师,同时也是国家少年女篮的教练,这样评价道。据悉,150罚150中还不是宋何景的纪录,那天要不是组委会还有其他赛事的安排,宋何景可以继续罚下去。在宋何景的记忆中,她的纪录应该是连续罚球209罚209中,连续三分98投98中。

    神童,真神

    "说吧,你想让我进多少个?"宋何景的口吻带着无比的自信。篮球在她的手里,似乎真的只是个玩具。上午从医院回来后,宋何景就上床休息去了,医生看了CT片后,说她没事,宋振明夫妇也算松了一口气。阜新才下了雪,温度降到了零下十度。被窝对于13岁的小女孩来说,是个相当不错的选择。然而记者的到来让她无法找到合适的"借口",要在平时,这时正是她的投篮训练时间。揉着眼睛,小何景显然还没有睡醒。教练让她活动活动,球一到她手里,就拍得砰砰的响。罚球与投三分是何景的最爱,轻轻松松,她就能表演一个罚球二十罚二十中,三分二十投二十中。宋何景一点也不怕生,特别爱笑,脸上的两堆红晕笑起来特别的好看。"今天状态不好,一没睡醒,二头还有点晕。"那晚碰撞后的阴影还没有散去。"不过也没事,打球哪有不受伤的,我摔打多了,早习惯了。"13岁的女孩,话语却很坚强。"手感好,肌肉耐力好,就是个子矮了点。"这是邹延霞对自己的弟子的总结。宋何景的体力好那是出了名的,别看才13岁,她现在一直跟着十五、六岁的女孩子练,有时也与男孩子们打对抗。"我观察了一下,她罚完150个球后,手形不会改变,就是腿有点软,要是换成别人,光是举手150次,胳膊就会酸得不行了。"邹延霞解释道。

    宋何景的神还表现在心理素质上。"对于13岁的女孩子,应该说都是比较多动的,而且喜欢的事物也比较多,但宋何景却能够将自己的注意力全部放在篮球上,而且她的心理素质超级好,表现欲也很强,这点还真让我吃惊。"据邹延霞讲,是她陪着宋何景前往珠江去领取CBO奖项的。"凌晨两点从阜新出发,坐火车到沈阳,然后乘飞机飞温州,再转广州,然后坐3个小时的车去珠海,到达酒店已是晚上6时。第一次乘飞机,宋何景晕机,下机就吐得哇哇的,回到酒店那个累啊。我看她的状态不怎么好,挺担心的,可是第二天球场的表演,在那么多人的观注下,她仍然能够38投38中,三分球33投30中,在场的所有人都轰动了,连李元伟与贺黎明(贺龙女)都认为不可思议。"一到球场上就能集中注意力,人越多越兴奋,发挥越好,这也是宋何景的过人之处。

    神功,苦练

    在阜新篮校,宋何景也算得上是个小名人。一提宋何景,学生们都点头,"知道,她投篮特别准。"可谁又知道,她的神投是如何辛苦的练成的。宋何景六岁开始练球,教练是她的父亲。"每天早上4点半就起床了。我爸说中国队体能不好,打球先练体能。于是我就开始练中长跑。"天还黑着,宋何景就得爬起床,在公路上,小小的身影晃动着。从1000米开始,逐渐增加,直至10000米。她现在的体能,就是在那时打下的基础,这一点宋振明很是自豪,"不是吹,在篮校,一说上田径场跑步,其他的孩子都扭扭捏捏的,只有我女儿不怕,看见跑道还有点兴奋。"而投篮则在在晚上进行。由于宋振明白天要卖菜,宋何景只有等到父亲卖菜回来后才开始学习篮球。"一般要练到夜里十二点,每天都有定额,不投完不回家。最开始时是投篮300个,两分线上有5个点,每个点投40个。那时小,没劲,就双手抱着球向上甩。最开始一点也不准,慢慢的开始好起来。"那是一段非常艰苦的岁月,宋何景还记得,冬天练投篮,小手都冻僵了,可为了完成定额,不得不戴着手套继续投。6年多来,除了生病外,天天如此,不同的是定额从300个涨到了500个,有时还要投800个。小小的年纪,就已经投篮超过100万次。13岁女孩子的手,本应该是细嫩的,但宋何景的小手掌,在篮球的磨擦下,已经变得有些粗硬。肌肉的耐力也是从小训练的结果。"知道我的臂力为什么那么大吗?是做引体向上,其他的女孩一个也做不起时,我就可以做10个了。"刚开始,宋何景也是一个都做不起,宋振明将孩子抱着,让她悬在杠杆上,渐渐的,小何景不需要父亲的帮助,自己都能做引体向上。宋何景的篮球之路走得并不轻松,为此她甚至放弃了上学的机会。在阜新篮校,正常的安排是半天的文化课,半天的篮球课,而宋何景是那极少数不上文化课的孩子。其实宋何景是很喜欢上学的,在老家读书期间,她总是第一个到教室。但现在,她又说自己不羡慕那些上课的孩子,"因为我们走的路不一样。"宋何景所谓的路,就是进专业队。为此,她每天要训练6个半小时,是阜新篮校其他孩子们的两倍。"他们上课时,我就有时间有场地进行投篮训练,这就是我与他们不一样的地方。要投篮准,就是靠练,没有别的办法,在掌握好投篮手形后,就是练。"

    信念 动摇

    "练球枯燥吗?"

    "有时也觉得没意思!"

    "为什么?"

    "一累就没意思了,我也是人嘛。"

    宋何景扑哧一声笑了,太阳光照在她的脸上,勾勒出天真与烂漫,很难将眼前的这个小女孩跟一个每天投篮500个,训练时间长达6个半小时的人匹配。

    "你觉自己是神童吗?"

    "不是,小时候我投篮不准。我都是靠自己练出来的。如果家里有钱的话,我可以边读书边打球,可我不能靠钱,只能靠自己。而自己的条件也不够,所以只能多付出了。"宋何景指的条件不够,是自己的身高。13岁的她身高1.62米,在阜新篮校女队中算矮个了。"刚练球时,我爸也考虑到了身高问题,但世界上不是也有矮个打出来的先例嘛。我爸说了,如果努力够了,就一定能进专业队,如果没进,那就是自己的努力不够。"

    "进专业队的信心动摇过吗?"

    "经常想过,也动摇过,但每次一拿到球,就会抛在脑后。再说,如果真的没有进,至少我还有个好身体。"宋何景并不满足现在所取得的成绩,"我的移动还不好,运球也需要加强,而且还没有达到在三分线任何一点投都能达到40投40中的目标,移动中的跳投三分也需要加强。"完成以上的目标,宋何景给了自己至少一年的时间。而宋何景还有一个更大的目标,那就是进国家队。"只要我投篮好,运球好,我相信一定可以进国家队。一俊遮百丑嘛。而进了国家队,我还要冲击WNBA,我想与最好的女篮队员过过招。"由于个子不高,纳什便成为小何景的学习榜样,"我喜欢投篮准的小个球员,纳什个子也不高,但他是NBA的大球星。"纳什的存在,给了小何景无限的希望。"我要用10年的时间来完成我的梦想,其实10年很快的,我已练了6年球,就像一眨眼。"对于CBO上取得的成绩,宋何景认为是理所应当,"我付出了那么多,这应该是我的收获。"而她也想感谢她的父亲,"要不是他,我也不会有今天的成绩,毕竟我投多少次篮,他就要给我捡多少次球。"

    天赋 弹琴

    宋何景的运动天赋并不显眼,因为其一她是扁平足,其二她也没有身高优势,相比而言,也许她的音乐天赋似乎更甚。宋何景的第一个篮球是她要求宋振明买的,"30多块钱,那时我很满足。"宋何景说她看见别人投篮就觉得好玩,于是自己也想投投看。"我只喜欢投篮,不喜欢运球。"而选择篮球,她说是与父亲"不谋而和"的结果,"我和我爸都考虑了三天,第三天我想通了。"小学三年级后,宋何景便没有再上学,而是全天投入到投篮训练中去,宋振明也放弃了卖菜,全心全意的培养女儿走专业篮球的道路。在小何景的眼里,她已无法割舍篮球,她说她付出了太多。然而说道自己最喜欢的爱好,却是弹琴。"当《同一首歌》刚流行时,我觉得挺好听的,就自己按记忆将谱子写了出来。我爸还不信,我就弹给他听,结果跟原版的一模一样。"宋何景自豪的说道,"还有不少的歌,都是我自学去谱的曲,然后在电子琴上弹,我只要听一首歌就可以将谱给打出来。"不过现在宋何景根本就没有琴可以弹,因为在今年6月来阜新之前,宋振明已将老家的房子卖了,一切都变成了路费与学费。"不过我还有葫芦丝。"葫芦丝是宋何景的第二门乐器,"葫芦丝是我爸让我学的,他说以后出去打比赛,不可能带着琴,而葫芦丝却很方便带。"学吹葫芦丝也是在河南老家,"我只上了两堂课,就可以吹好多曲子了。老师都让我不要打球了,他说跟着他学吹葫芦丝,保证可以上一所好大学。"宋何景的眼里闪过一丝的甜蜜,不过很快便恢复了平静。宋何景的手指细长,灵活,如果好好培养的话,很难说不是女版的郎朗,可是她却走上了另一条道路。"有时我不想练球了,我爸说长大没有本事能干啥?我说我可以弹琴。但学琴一节课就得交好几百,家里供不起。"话语里平平淡淡,但心里的失落却可以感觉。宋何景还能写一手漂亮的字。每天她都要写训练日记,尽管没上几年学,但她字认得不少,"我每天都要抽时间学习语文,看字典练字。"在她的训练日记里,不时出现"受伤""很痛""坚持"等字样。"现在没有小时候有意思了,长大后,想的事情多了,特别是想大人的事。"宋何景说她想家了,她的老家在河南开封,"毕竟我是河南人。"但现在老家已经没有了,而在寒冷的东北,宋何景与父母租住在一个仅有10平米左右的房间里,继续着她的篮球专业队梦想,一年,两年,也许十年,也许……本报记者 王继飞

    只有1.63米的13岁神投手宋何景能够被专业队选中吗?从小学三年级后,宋何景的父亲就让她放弃了文化课的学习专心练篮球,这不禁让人想起了“台球神童”丁俊晖。而这样的教育模式,会不会成为将来众多培养模式中的一种?这两个属于未来才能回答的问题,却让关心小何景的人们有了一份担心。

    为女儿规划未来

    “上大学有什么用?现在每年有多少大学生毕业?又有多少大学生找不到工作?没有一技之长,光有张大学文凭,等于浪费时间。”宋振明的话,马上让人想起了丁俊晖的父亲丁文钧在大侃教子心得时,提出的“读书无用论”。如果他日宋何景真的成为了篮球明星,也许宋振明的教育模式将被抬高,但如果宋何景最终没能成材,宋振明也想好了退路,“我们再补习文化课,现在上大学又不限制年龄,张海迪三十多岁还能学成几门外语,我女儿再追还来得及。再不济,我们还可以卖菜,卖包子,至少我们还有一个好身体。”

    对父内疚:

    何景弃学练球,老父想告宋振明

    宋振明捡起一个矿泉水瓶,“这可是一毛钱啊。”宋振明现在的家是一间从阜新篮校5分钟就能走到的出租房,房租1个月100元。房间只有10平方米,一张大床就占了一小半的空间,其余的空间被大大小小的塑料袋占据,里面装满了塑料瓶,只留一条窄窄的过道。宋振明一家三口就住在这里。此外,宋振明夫妇都在篮校的食堂帮工,学校管三餐,一个月发生活费300多元。“够了,100元交房租,100元用于生活物质开销,剩下100元用于何景的营养,她的营养可不能断。”对此宋振明挺感激篮校的。

    宋振明以前是河南开封的一名建筑工人,离开建筑公司后,他开始卖菜,几年下来,也攒了7万块钱。“那时我想用这7万块钱去买套楼房,因为我爸一直想住楼房。”宋振明回忆道,“但我想来想去,还是决定不买了。我对我爸说,这钱还是留着给何景用。”直到现在,宋振明还有点负疚,甚至自责自己不孝,“可我也没办法,孩子练球需要钱啊。”

    让宋振明觉得不孝的还有另一点。“在决定让何景打球之后,我就认为文化学习可以放一放,因为她必须把所有的时间用在练球上面,上课分散精力。可我爸坚决不同意,他甚至说如果我继续这样,他要把我告上法庭。而老人出殡那天,我一大早就带着女儿去练球,练完了才去参加他的葬礼……”宋振明的嗓子有点哽咽,“你说我是不是不孝?但孩子的训练不能断,断一天她之前的工夫就全废了,我也是没有办法。”

    逼女进补:

    要么吃牛肉,要么吃猫食

    宋振明只有初中文化,但他很喜欢读书看报,而且有着自己的一套理论。走上篮球之路,虽说是他和女儿经过3天的考虑后共同做出的决定,但事实上他的选择才是关键。“于公来说,现在中国女篮开始走下坡路了,为什么打不好?一是体能不好,二是投篮命中率不高。我就想把我的女儿培养成既能跑也能投的球员,为中国篮球事业做出贡献。于私来说,篮球打好了,也算有一技之长,是特长生,就算考大学都是有优惠的。”

    不过,真的练起来,宋振明也是下了番狠心。让6岁半的女儿凌晨4点就起床跑步,让6岁半的女儿深夜12点还在投篮,想起这些往事,这条汉子也是止不住地落泪。“都是自己的心肝,我哪能不心疼?为了女儿,让我卖血卖肉都可以。但既然走了这条路,就要走好,不然,那也是害了她。”于是宋振明当了不少次的“恶人”,“何景不喜欢吃牛肉,一闻到牛肉扭头就走。但牛肉是好东西啊,吃了牛肉才有劲,于是我把猫碗放在桌上,让她选择,要么吃牛肉,要么吃猫食!”在宋振明的“威逼”下,小何景选择吃牛肉,“现在她可喜欢吃牛肉了。”

    人格培养:

    女儿思想过于早熟,他知道吗

    宋振明说,他还有一点骄傲的地方,就是对小何景人格的培养。“绝不自卑,不能像马加爵一样。”这是宋振明时时刻刻向女儿灌输的,“你看,她穿着30来块钱的球鞋,不一样打得挺好?我们不去跟别人比吃穿,要比就比球技。”

    过早与社会接触,也让小何景对社会有着自己的看法,“我不当杨丽娟,我不会去追别人。”“我觉得,人的生命是第一位的,而金钱是第二位的,有了钱才能够去谈精神”……这些惊人的话,不是宋振明教的,13岁的宋何景在思想上有着过人的早熟,“这就是为什么我与她们(同龄人)说不到一块去,我们的想法太不一样了。”

    宋振明并不知道女儿有这些想法。要是知道了,他会怎么想呢?

    资深篮球教练把脉

    宋何景到底有没有希望进入专业队?这是很多人都想知道的问题。虽然,世界上任何一个职业篮球联盟的选材标准中,都没有设立身高下限的条款,但事实上,身高的确会成为宋何景很大的障碍。

    她有梦想:

    成为下一个丛学娣

    1.63米,在职业篮球的赛场上,的确是一个令人尴尬的高度,不过在世界篮球范围内,依然存在着矮个球员成功的案例:前中国女篮著名国手丛学娣只有1.64米,甚至NBA中的矮个“巨人”也前赴后继,1.60米的博格斯、1.65米的博伊金斯、1.70米的“土豆”韦伯和内特?罗宾逊,尤其是丛学娣的成功,让宋振明父女对前景充满了希望。但大多数篮球专家都带着谨慎的乐观,“难度很大,但也不排除奇迹。”

    在阜新篮球学校的球场上,宋何景就像一辆小坦克,平稳但稍显矮小,她身边的同学很多都比她高,有的甚至高出一个头。实际上,身高曾经困扰着宋振明父女。“我知道身高是个问题,当初我让何景练篮球时,不少人都不看好,说她个矮,打不出来。”宋振明身高约1.78米,孩子的妈妈也不高,“但我就不信,矮也有矮的优势,比如下盘稳,而且中国女篮曾经有丛学娣这样的先例。”宋振明搬出了他的依据。

    她有缺陷:

    资深教练泼来冷水

    13岁1.63米,宋何景还有可能再长高吗?中国男篮队医王强认为,年龄不是决定其高矮的关键,“关键是看骨龄。有些孩子可能只有13岁,但骨龄已经15、16岁了,这种情况就很难长高了。”但宋何景入学时,并没有测过骨龄。今年6月15日她入学那天,阜新篮校招生办只对小何景进行了常规的测试。“感觉很一般,没有什么特殊的地方。”参加了小何景测试的招生办负责人王晓娟回忆道,“投篮是挺准,但当时可没想到她能连续投进那么多。”

    而负责宋何景训练的篮校高级教练邹延霞觉得,小何景的身高恐怕很难有所突破了,“你从她父母的身高就可以看出来。”邹延霞现在还是中国少年女篮的教练,她对于女篮运动的发展非常了解,“中国女篮现在最矮的应该是杨半伴,可她也有1.72米。而且她出生运动世家,母亲就是篮球运动员。”她还指出,由于生活条件的改善,中国女篮的高个子越来越多,而且随着时代的进步,篮球对身高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更重要的是,现在的高个子还很灵活,加上中国篮球的基础本来就好,因此可供选择的人才太多了。丛学娣时代,她虽然矮,但那时的平均身高也不高,因此还不觉得,但现在不一样了。”

    邹延霞还怀疑,可能是宋振明的训练方法不太科学,让宋何景再长高的希望渺茫,“他的训练方式太极端。孩子长高需要充足的睡眠和营养,而宋何景在长身体时,基本上都处于超负荷的运转,没有休息好,肯定会影响身高。”

    她有机会:

    明年参加正式比赛

    那么宋何景的专业篮球梦想就真的没戏了吗?“也不是这样,她是我们的一棵苗子,我们将尽力去培养。”阜新篮校看中了宋何景的出色手感,但他们指出这还远远不够,“投篮好能弥补她的一部分缺陷,但篮球是一项很复杂的运动,它包括团队合作、战术、防守等很多因素。”

    到目前为止,宋何景还没有在篮校参加过正式比赛,邹延霞计划从明年开始带她打U15的比赛,“她到底能不能走专业之路,只有经过比赛的检验才知道。宋何景目前只有定点投篮精准这个特点,而且是没有人防守下的投篮。但在比赛中,在移动中,在有人防守中,她能不能保证这样的命中率,这才是最重要的。专业队的指标是有限的,如果你没有太突出的表现,光是一听身高,人家可能就不会要了。因此,要想进专业队,必须在赛场上比其他球员好很多才行,这样才有可能让专业队看中你。”

    “那你认为何景进入专业队的可能性有多大?”

    “这很难,如果进了,真应该说是奇迹,但我们将尽力创造这个奇迹。”

    记者手记

    “每次他给我讲的道理,听起来都一样。”宋何景对于父亲的教训,似乎有点听烦了。

    宋振明的文化程度也不高,初中毕业,有时与孩子争论时,他只能搬出用过数十次的典故。不可否认,宋何景很聪明,她自学了小学五、六年级的课程,“我在模拟考试中,还考了学校的第二名。”对于女儿的培养,宋振明知道,光会投篮是远远不够的,在河南期间,宋振明给女儿买了电脑、电子琴,鼓励女儿多看书。“作为运动员,不光技术要好,而且谈吐要好,最好有些特长,比如弹琴之类的。”

    宋何景似乎也有几分音乐天赋。“当《同一首歌》刚流行时,我觉得挺好听的,就自己按记忆将谱子写了出来。我爸还不信,我就弹给他听,结果跟原版的一模一样。”宋何景自豪地说道,“还有不少歌,都是我自学去谱的曲,然后在电子琴上弹,我只要听一首歌就可以将谱给打出来。”

    葫芦丝是宋何景的第二门乐器,“葫芦丝是我爸让我学的,他说以后出去打比赛,不可能带着琴,而葫芦丝却很方便带。”学吹葫芦丝也是在河南老家,“我只上了两堂课,就可以吹好多曲子了。老师都让我不要打球了,他说跟着他学吹葫芦丝,保证可以上一所好大学。”宋何景的眼里闪过一丝的甜蜜,不过很快便恢复了平静。宋何景的手指细长,灵活,如果好好培养的话,很难说不是女版的郎朗,可是她却走上了另一条道路。“有时我不想练球了,我爸说长大没有本事能干啥?我说我可以弹琴。但学琴一节课就得交好几百,家里供不起。”话语里平平淡淡,但心里的失落却可以感觉。

    宋何景还能写一手漂亮的字。每天她都要写训练日记,尽管没上几年学,但她字认得不少,“我每天都要抽时间学习语文,看字典练字。”在昏暗的灯光下,宋何景拿起葫芦丝,悠扬动听的音乐响起,她吹的是《甜蜜蜜》。她的父亲坐在床边,闭着眼睛,听着女儿的吹奏,脸上挂着甜蜜的微笑。这一刻,是最放松的时光,这一刻,是宋家人的甜蜜蜜。


 

关注奥数网官方微信 数学资料、数学真题、更有全国教育资讯
微信搜索“奥数网”或扫描二维码即可添加

来源:四川新闻网-成都商报 作者:王继飞

  

  • 欢迎扫描二维码
    关注奥数网微信
    ID:aoshu_2003

  • 欢迎扫描二维码
    关注中考网微信
    ID:zhongkao_com

最近发生的事

学校推荐

攻略推荐

北大附中

北大附中初中部共有18个教学班,学生700人左右,教...

点击查看

教育导航

  1. 北京站 上海站 广州站 深圳站
  2. 天津站 武汉站 成都站 石家庄站
  3. 南京站 杭州站 济南站 苏州站
  4. 郑州站 沈阳站 太原站 重庆站
  5. 长沙站 合肥站 宁波站 青岛站
本地教育

本地教育资讯 | 推优指导 | 择校攻略

面试技巧 | 经验交流 | 分班考试

特长生 | 小学统测 | 最新试题

热门资料

本地教育信息 | 真题

面试题 | 模拟题

重点中学

北京人大附中 | 北京北大附中

北京十一学校 | 北京二中分校

北京第四中学 | 北京第八中学

小学试题

期中试题 | 口算题

期末试题 | 数学知识点

单元测试 | 练习题

京ICP备09042963号-15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155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10-56762110 举报邮箱:wzjubao@tal.com

奥数网版权所有Copyright@2005-2021 www.aosh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