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奥数网
北京站

2022年大事记

奥数北京站 > 专题 > 教育新闻 > 正文

华康清:一个职业学校校长的教学改革观

2007-11-26 11:26:46 下载试卷 标签:数学教材 教师 职高 普高 就业

     为什么要进行教学改革?它需要解决哪些实际问题?怎样进行改革?这些都是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沉重话题,也是办好中职学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话题,还是突出职业教育特色、彰显职业教育魅力的快乐话题。

  1 为什么要进行教学改革

  “教学改革是由经济社会发展决定的。”

  九年的校长生涯里,我最大的困惑是什么?是职业学校的教学内容不符合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教学方法不适合学生的特点。新疆有些地方是养马的,而浙江永康是生产电动工具、防盗门,搞五金工业的。如果教学内容全国一个样,怎么能使职业学校与当地企业接轨?更何况企业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如果我们的教学不符合企业的实际,企业又怎么会喜欢我们的学生呢?

  浙江以前是以农业为主的省份,而今社会发展了,变为以工业为主了。工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出现了技术工人短缺的情况,制约了经济的发展。根据2006年2月公布的经济普查数据,在所调查的18.3万名企业职工中,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占57.7%,无技术证书的占96.77%。企业老总已经发出呐喊:“我们需要技术工人!”

  永康市的一些私企已经有能力生产1台或者2台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机器,但是很难生产出几十万台、几百万台这样的机器。道理非常简单:这些企业有钱,他们可以聘请到一个或者两个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高级工程师,但是他们有钱却请不到成千上万的优秀技术工人。例如,永康市有个企业以50万元的年薪聘请了两位上海的高级工程师,设计出1台电动工具样品拿到广交会上,外商一看,这个样品与德国的同类产品在技术性能上已经非常接近,然而价格却只是德国的一半。这位外商连叫“OK”,立即签订了10万台的订单。这位老板怀着发财的美梦、唱着歌坐飞机回到永康。可是在第一批1万台电动工具交货时,没有1台是合格的。这个企业只能承担违约责任,损失了500多万元。在原因分析会上得出的结论是:那1台样品是由高薪聘请的工程师与高级技师生产的,而那1万台是没有经过正规培训的农民工生产的。

  记得在2002年,杭州顿力公司选中我校作为培训基地,准备把他们的职工分多批送到我校培训。然而他们送来了第一批的30人后,就没有送第二批。原因是什么?是我们的教学内容不符合企业的需要,教学方法不符合学员的特点。由此我也想到,学生是未来的企业员工,而我们的教学还是按照传统的模式去教,培养出来的学生企业不感兴趣,这怎么行呢?

  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逼着我们去思考,去改革。如果我们还是按照传统的模式进行教学,培养出来的学生连螺丝往左转还是往右转都不知道,那么职业教育就没有完成自己担负的使命,就不能促进经济的发展。也许,领导不会追究我们的责任,老百姓也不会来兴师问罪,但是我们扪心自问,按照老思路办职业教育,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吗?我们的责任感到哪里去了?

  如果不进行教学改革,职业教育将被边缘化,将被企业遗忘。不是吗?我们既不能用升学率与普高相抗衡,又不能培养出企业所需要的人才,那么职业教育如何在中国的国民教育体系中占有一席之地?所以不是人家要我们改革,而是我们自己需要改革,通过改革办出特色,在重围中杀出一条血路。

  “教学改革是由中职学校的培养目标决定的。”

  我校的办学目标是为当地培养优秀的技术工人,并使学生在企业里拿到更高的工资。这里的“技术工人”不一定就是开车床的人,还包括能够进行产品设计、车间管理,甚至创业当老板的人。为什么不把目标定位在培养工程师上?我认为一个优秀的服装设计师至少需要100个缝纫工人与之相配套,一个优秀的机械设计师可能需要成百上千的技术工人与之相配套,如果中等职校培养工程师,那么高等院校将培养什么人?

  有人说:“要提高中职毕业生的工资是不可能的,改革也是800元,不改革也是800元。”我对自己提出的目标也曾经怀疑过,然而有一件事让我坚定了信念。2005年,我校培养出50多位数控高级技工,他们在企业的平均月工资达到2000元以上,其中有一个叫吴超的同学,成为数控技师,一个人能够开两台数控车床,有两家企业以5000元的月薪争着聘用他。这个事例充分证明,通过教学改革能够让学生在企业里拿到高工资。

  我们的目标是培养优秀的技术工人,要让他们得到较高的工资,这就决定了必须进行教学改革,否则我们的培养目标就无法实现。

  “教学改革是由学校的生源决定的。”

  我当校长的第一天就问自己:“我这所职业学校应该招收什么样的学生?”答案是招收成绩不好的学生。我认为这个生源定位是明智的,有如诸葛亮的“隆中对”,重点普高占尽“天时”,把优秀的学生吸引到自己旗下,一般普高占尽“地利”,把成绩稍好的学生囊括其中。然而一大批成绩不好的学生无法得到普高的培养,我们职业教育正好占这个“人和”,帮助这些被“应试教育”遗弃的弱势群体打出一片新天地。

  “你不希望自己的学生分数高一点?”坦率地讲,我何尝不希望生源好一些,希望招生的分数高一些。但是,在浙江省人民政府提出实现普及高中教育这样的大背景下,那些中考成绩不好的学生,那些农民工的子女,到底由谁来培养?作为一个国家级重点职校,我们要不要培养这些孩子?正是基于这种责任与理念,我坚定地把生源定位在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

  应该知道,10年前与10年后,职业学校的生源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10年前,尽管我们学校也是最后一批录取,招进来的学生也是当时最差的,但是当时永康市的高中普及率只有30%,我校招进来的学生相当于现在普高的可以考取本科的学生。而现在浙江已经普及高中教育了,去年我们永康市高中入学率是96.5%,剩下的3.5%的学生并不是成绩最差的学生,而是那些因贫困上不了学的学生。由此可见,那些学习成绩最差的学生,那些英语、数学只考了十几分的学生,那些连26个英文字母都不会默写的学生进入了职校。

  也就是说,我们的教育对象已经发生了变化,而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没有变。这如何体现以人为本呢?我们不应该主观设置一种教育模式硬要学生来适应,而是应该进行改革,根据学生的特点设置一种适合他们的教育模式。

  2 教学改革需要解决什么问题
 
  “教学改革需要解决学生上课睡觉的问题。”

  家长对我们的学生考不上大学是会原谅的,因为他们知道自己的孩子在小学、初中就没有学好,然而学生上课睡觉却不能被原谅。我说的“睡觉”并不是只指趴在课桌上睡觉,而是泛指学生在课堂上一无所获。有一位普高的数学名师在我校上了一堂示范课,表面上课讲得很精彩,然而事后我们调查发现,有80%的学生没有听懂。其实许多学生在小学、初中里就没有学好数学,连三角函数的公式都没有记住,叫他们如何接受高中的数学知识?按照现行的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许多学生想学也学不会,于是就只能睡觉了。所以我们必须通过教学改革,使教学内容能够让学生学得了,使教学目标能够让学生达得到,使教学方法能够让学生喜欢。如果能够让学生上课不睡觉,我们中职学校的教学改革就成功了一半。

  “教学改革需要解决学生流失问题。”

  学生流失问题在中职学校里非常严峻。我考察过的许多职校,年流生率一般都要达到10%以上。有的职校100个人进来,毕业时只有六七十个人了。家长是不会原谅职校存在这么严重的学生流失问题的,家长会问:“普高100个人进去100个人毕业,你们职校怎么有那么多学生流走了呢?”

  我曾经挽留过一位不想继续读下去的学生。他说:“不是学校不好,我知道我们学校是国家级重点职校,天天都有人来参观取经;不是你这位校长不好,我知道你是全国杰出的校长;也不是老师不好,他们对我都很关心。可是我在上课时什么都听不懂,犹如坐牢一样度日如年啊!你还是让我走吧!”这件事让我刻骨铭心,看着他离去的背影,我思绪万千。我们的教学改革不就是应该留住这些学生,让他们学有所乐、学有所成吗?

  “教学改革需要解决教师教学兴趣与成就感问题。”

  目前一些优秀教师的首选并不是职业学校,这是不争的事实。怎么办?首先是要提高教师的收入。我们通过努力,让我校的教师收入超过当地的重点普高。可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还是有教师想走。为什么?这里有一个教师的教学兴趣问题,有一个成就感问题。

  有一位想调走的教师对我说:“论校长,你有魄力也有人情味;论学校,发展很快前景很好。可是我一走进课堂就头疼,确实感到呆不下去。”是啊,在普高里,学生很想学习,上课时学生都认真听课,教师上课感到很有味道。而职高呢,学生对老师教的东西不喜欢,上课不认真,作业也做不好。于是一些教师就害怕呆在职校里。不解决教师的教学兴趣与成就感问题,职业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就会受到严重的影响。我们的教学改革,就是应该解决教师的教学兴趣与成就感问题,让他们愉快地留在职业学校里。

  “教学改革需要解决学生就业能力问题。”

  前几年,社会很关注就业率。中职学生的就业率比大学生还要高,自然成为职业教育的亮点。现在我们关注的不再是就业率,而是就业质量,不能让学生与农民工一样一个月只拿800元的工资。而要提高就业质量,就需要根据企业需求,进行教学改革,培养出企业需要的人。那么,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呢?需要“能说会写善干”的人,这要求我们的学生站起来能说,坐下来能写,走出去能干。

  “能说”,是指学生要具有表达交流能力,这是一个人生存的基本能力。前不久,有位企业老总对我说:“华校长,现在好了,你们学校实训设备多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强了。可是有一次我们召集你们学校毕业的职工开个会,没有一个会发言的。要求每一个职工写一份调研报告,许多人不会写,即使写了也不成样子,还有许多错别字。”这席话给我们的教学改革提出了许多值得深思的问题。

  有两个实习的学生在企业的食堂里打架,有人说是品德问题,而我却认为不完全对,还有表达交流能力的问题。因为甲踩了乙一脚,乙说了句“你干吗”这样的话,接下来就全是“你想干吗”这类话,不打起来才怪。假如“说”的能力好一点是绝对不会打架的。数学英语差一点不一定会影响人的一生,然而没有交流能力却不行,这是一个十分关键的能力。可是至今我们的教育,包括大学都还没有高度重视这个问题。我校有位女教师,在聘任中没有一个学部肯要她。原因是什么?不是她知识不扎实,也不是她人品不好。而是她不会与人交流,并且说话的声音太低,上课时学生听不见。

  “会写”,就是具有一定的写作能力,能写企业需要的应用文,比如调研报告等。假如我们的学生能说会道,又能够把企业的情况记录下来,告诉老板企业存在什么问题,用哪些办法可以解决,那么第二天就可能被老板提拔为车间主任。

  “善干”,自然就是指要掌握职业技能。如果我们只是把学生关在教室里读几本书,在黑板上开机器,怎么能够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呢?

  如果我们的学生“能说会写善干”,那么他们不但能在社会上立足,而且能够得到发展,取得事业上的成功。我曾经与我的学生讲过这样的故事:我有一个女儿,想把她嫁出去。这时有一个大学毕业生与一个职高毕业生同时向我女儿求爱。把女儿嫁给谁好呢?坦率地说,哪怕是我这样的职校校长开始也肯定喜欢大学生。然而见面后,职高生能说会道,与我聊国际国内的事,聊企业学校的事,很有亲和力;我家的电视机坏了,这位职高生说是小菜一碟,马上帮我修好;需要写对联,职高生一挥而就,几个字也写得很漂亮;我家的汽车出毛病了,职高生说没有关系,他会修理;他还动手做菜,味道特别好。而那位大学毕业生却呆呆地站在一旁,什么也插不上手。这时,我的想法就发生了变化,愿意把自己的女儿嫁给这位职高学生了。

  3 如何进行教学改革
 
  教学改革如何改?我校进行了大量的探索,此处只介绍其中几点。

  “打破传统观念,转变教学思想。”

  在我的眼里,我们的教师主要问题不是学历不够,不是知识缺乏,而是观念落后。有的教师总是责怪学生基础差、不肯学习,认为职校的学生不可教,就是没有想到人无全才,没有想到这些学生只是不能适应我们的教学内容与方法,不适应传统的评价机制而已。在我们学校里,需要教师转变传统观念,换一种角度看学生,换一种方法教学生,换一种机制评学生,让学生树立起学习的勇气与信心。

  有一次我到汽修班上课,这个班的学生学习基础是全校最差的。我对学生说,今天我是企业的总经理,专门来招工的,请大家主动站起来发言,用最精彩的语言打动我。可是全班50多名学生没有一个发言。我看情况不对,就说:“看来大家都很客气,那我就点名了,说一句话给20分,两句话给40分,如果能够说上三句话就及格,我就录用你。”我点了班长的名,他笔直地站在那里,只说两句话就说不下去了。我问:“你猜今天我给你打几分?”“40分。”“不对。我要给你打80分。”全班同学都感到奇怪,我接着说:“说两句话是40分。但是你站立的姿势很好,笔直地站着,始终面带微笑地看着我,显得你很有礼貌,所以我要给你加40分。”“华校长,谢谢您。”这位班长坐了下去。我立即找到了激励他的灵感,“你在失败的时候还能够说谢谢你,真是太了不起了!我可以预言,你的前途将不可估量。”我向他说。这时班上响起了热烈的掌声,接下去的课就很好上了。

  职校学生是一个弱势群体,他们在小学、初中时就饱受责难与批评,受到过严重的心灵创伤,需要我们以宽容的胸怀去包容他们,以适合他们特点的方法教育他们。

  “改革教学内容,编写校本教材。”

  我校已经开发出30多种校本教材。有人说:“你们的水平能超过课程专家吗?  有这个必要性与可能性?”只要知道我们的校本教材是写些什么的,就会明白编写校本教材不但是必需的,而且是可能的。

  一是写企业需要的内容。例如,我们永康有电动工具企业200多家,这方面的技术工人十分缺乏。当地有句俗话,叫做“谁懂电动工具谁发财”。尽管我们的课程中有机械制图、机械基础,但是没有电动工具的内容,如永康的电动工具是如何生产的?需要哪些技术?有哪些种类与型号?如何销售?存在着什么问题?这些内容在统一的课本上是没有的。我校有一位教师到企业挂职后,详细研究了这些问题,写出了《电动工具》教材。我们用这个教材对企业职工进行培训,收到了很好的效果。这样的教材北京的专家不会帮我们写,然而企业却十分需要。

  二是写学生喜欢的内容。现行中职教材有些内容太深太难,学生一看就头疼,说句实在话,就是用枪逼着他们,他们也会说“你开枪吧,我真的学不了”。所以开发校本教材需要解决学生“喜欢学”和“学得了”的问题。我们不是去改变生源,而是改变教学内容。例如法律课通常是讲那些枯燥的法律条文,学生不喜欢听,什么也记不住。于是我们就对法律教材进行改编,插进去大量的实际案例,通过案例让学生感悟法律。当我们把这本《中等职业学校法律教程》发到学生手中时,一个意想不到的景象出现了:那天早自修,90%以上的学生都不听英语老师的劝告,而在看这本书。

  三是写教师擅长的内容。每一个教师都有自己的擅长。教师所擅长的内容,不管是人生理念、人文科学还是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对于学生来说都是很需要的。开发校本教材就是要让教师写他们擅长的内容,要求教师在某一个领域钻进去,钻深钻透,成为这方面的专家。当然,要教师在短期内写出一本教材是比较困难的,但是写一个或几个教案是能够做到的。于是我要求教师写“特色课教案”,把这些教案搜集起来,形成《特色课教案集》。时间一长,这些“特色课教案”就可以变成一本本的教材了。

  我校一位教师,是位研究生,原先不喜欢职校,老是缠着我要求去普高。后来他根据我的理念进行教学改革,把数学与专业、生活结合起来,还公开出版了校本教材。在一次同学会上,在一些已经是市长、局长或者老板的同学中,他什么也没有说,只给每位同学发一本自己的书,顷刻得到了大家的称赞:“我们的同学里有人出书了!”班主任惊讶地握着他的手说:“你给全班同学争了光。”你说,这样的教师还会想走吗?

  “改革教学组织形式,开设特色课与巡回课。”

  数学知识犹如链条,一环扣一环,小学、初中的数学没有学好,高中数学就无法学下去。我们要把这种链条剪断,允许教师不讲究逻辑顺序,让那些在小学、初中学不好数学的学生照样能够学习。这种不拘泥于教材讲授的课就是特色课。我们鼓励教师开展特色课教学,只要企业需要,学生能学喜欢学的内容,就大胆地教吧。我们还开展巡回教学,或者到各个班级去讲,或者就在多媒体教室里讲,同一个内容,一个班接着一个班地讲下来,教师内容也记熟了,说话也流利了,课也讲得精彩变成专家了。而学生呢,他们不用长期面对同一个面孔,能够吸取200多位教师的知识精华,综合素质哪能不提高?

  “改革教学方法,实行‘做中学’。”

  说实在的,中职学校里有相当一部分教师还是习惯于传统的那一套,把学生关在教室里,在黑板上画图,在作业本上开机器,重知识、重理论而轻视了职业技能训练,把学生当成知识的容器。这些被职校学生所厌恶的教学方法还在一直煎熬着他们。

  要对着机器讲原理,对着产品讲技术。例如我校有一节电动工具原理课,教师把事先设置好线路故障的手电钻发给学生,每人一台,告诉学生今天的任务就是把电钻拆开,找出里面的毛病,弄清故障的原因并把它修理好。这样的课,学生们可认真了,大家都在寻找故障,都在想原因,不懂就问,没有一个人睡觉。

  技能是练出来的。我校投入1500多万元资金,建设了24个种类47个实训工场,添置了先进而充足的实训设备,可供2000个学生同时上岗实训,在教学中实行“做中学”。例如讲机器原理,如果把学生关在教室里,不管教师如何讲呀画呀,学生还是听不明白,太复杂了。任课教师把学生带到实训工场里,让学生把机器拆开再装上,反复几遍,学生就明白了。

  “改革评价机制,实施替代学分与过程学分。”

  现行的评价机制与企业需求背离,严重地制约着教学改革的开展与深入。引起我思考的其实是一件很普通的事。有一位漂亮的女学生,能歌善舞,但是数学与英语的成绩很差,在普通中学里呆不下去,前来投奔我校。当时许多班主任还不愿意接收她。然而这位学生在我校毕业以后,被安排到一家企业工作。几年以后我回访她的时候,她的年薪已经长到了7万元。企业的老总对我说:“华校长,你的这位学生真是太好了,很会说话会唱歌,会接待会策划,又会组织企业的文艺活动,把我们工厂都搞活了。”学校与企业对学生的评价标准竟然有如此大的反差!对于企业的评价标准,我这个校长是没有办法改变的,能够做到的只是改变学校对学生的评价方法。

  九年前我刚来到职校当校长,当时要会考、统考,我校的一个教务处老师问我:“华校长,要不要把一个差的学生和一个好的学生排在一起坐?”我说这是什么意思?他说:“不排在一起坐,差的学生就考不及格,考不及格就不能毕业,不能毕业人家就不来读,我们学校就办不下去了。”我说:“绝对不行,怎么能这样做呢?”如果学生到职校读书,都是可以偷看的,可以抄的,他们还会努力学习吗?今后当他们成为父母的时候,还会把子女送到职校来吗?职业教育以后怎样立足?

  通过考试,考不及格就用补考来意思一下,然后让学生毕业,这是一种习以为常的做法。而我却认为这是断职业教育后路的做法,必须进行改革。所以我们的教学改革必须解决评价机制问题,找到一种有理有利的做法,让学校光明正大地给学生发放毕业证书,让学生理直气壮地毕业,以成功者的姿态走向社会。这也就是我校发明替代学分与过程学分的真正动机。

  实施过程学分。过程学分就是把教学目标细化,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得到学分。过去,学生通常都是在期末考试及格后才能得到学分。但是,职校的学生怕考试,他们是考试的“常败将军”,平时学习自然不会用功。而现在目标直接了,取得学分的门槛降低了,他们知道这样的任务能够完成,学习积极性也就提高了。

  实施替代学分。职校学生数学、英语的学习成绩往往不好,然而他们却有其他方面的特长。为什么不能用职校学生的特长来替代其弱项呢?于是我们想出了替代学分。只要总学分达到规定的要求,就可以毕业,还可以参评“三好学生”。我校的施鑫寅同学,尽管他的数学成绩很差,然而他的书法作品获得了浙江省中小学书法竞赛一等奖,他的作品已经能够卖钱。对类似这样的学生,我就发布校长令,把他们树为学习的榜样,号召全校学生向他们学习。

关注奥数网官方微信 数学资料、数学真题、更有全国教育资讯
微信搜索“奥数网”或扫描二维码即可添加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中国教育报

  

  • 欢迎扫描二维码
    关注奥数网微信
    ID:aoshu_2003

  • 欢迎扫描二维码
    关注中考网微信
    ID:zhongkao_com

最近发生的事

学校推荐

攻略推荐

北大附中

北大附中初中部共有18个教学班,学生700人左右,教...

点击查看

教育导航

  1. 北京站 上海站 广州站 深圳站
  2. 天津站 武汉站 成都站 石家庄站
  3. 南京站 杭州站 济南站 苏州站
  4. 郑州站 沈阳站 太原站 重庆站
  5. 长沙站 合肥站 宁波站 青岛站
本地教育

本地教育资讯 | 推优指导 | 择校攻略

面试技巧 | 经验交流 | 分班考试

特长生 | 小学统测 | 最新试题

热门资料

本地教育信息 | 真题

面试题 | 模拟题

重点中学

北京人大附中 | 北京北大附中

北京十一学校 | 北京二中分校

北京第四中学 | 北京第八中学

小学试题

期中试题 | 口算题

期末试题 | 数学知识点

单元测试 | 练习题

京ICP备09042963号-15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155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10-56762110 举报邮箱:wzjubao@tal.com

奥数网版权所有Copyright@2005-2021 www.aosh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