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11-27 11:32:45 下载试卷 标签:启蒙教育 小升初政策
12年在历史长河中只是一瞬间,但在宜兴教育发展史上却意义不凡。12年前,“教授之乡”宜兴在全省率先树起了教育现代化建设的大旗。12年来,“教授之乡”按照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不断攀登,提升水平,阔步迈向了教育现代化。
优先发展
办学条件大改善
走进西渚中学的校园,美丽的环境、宽敞的教室、塑胶的跑道……让人难以相信这是经济薄弱镇里的一所普通中学。校长饶国富解释说,我镇虽然是全市的经济薄弱镇,但在教育投入上却从来不含糊。今年,镇政府把西渚中学创建省义务教育现代化学校列入全镇八件实事工程之一,专门投入250多万元为学校改善办学条件,为创建省义务教育现代化学校打实了基础。与西渚镇一样经济相对薄弱的杨巷镇,近年来因地制宜不断改善办学条件,先后撤并农村完小3所、农村幼儿园7所,极大地优化了教育资源配置,今年他们在去年投入300多万元改善学校基础设施的基础上,又投入130余万元武装学校教学设备,提速进入了教育现代化行列。
官林镇是我市的一个经济强镇,近三年来,他们按照抓整体、突重点、打品牌的工作思路,推动各类教育齐头并进,直接用于教育的财政拨款达2795万元,占地方财政总收入的26.64%,有力地提升了教育整体发展水平。目前,该镇不仅已拥有一所省级四星级高中,而且全镇的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乃至成人学校,都是省级示范、实验或重点学校。
经济发达镇最大限度地提高教育投入,经济相对薄弱镇也千方百计保证教育投入,这是我市阔步迈向教育现代化的一大特色。多年来,我市把发展教育作为实现经济社会新腾飞的战略举措,纳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并按照“三增长”的要求,不断增加教育投入。近3年全市投入7亿多元新建了一批学校,投入近4000万元开展农村学校“六有工程”建设,切实改善农村学校面貌。今年,我市在年度预算的基础上,又投入 4000万元开展中小学合格学校建设和教育装备标准化建设,为我市教育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有力保障。
大投入促进了教育的全面发展、领先发展。2002年我市率先在省内建成教育城域网,所有中心级学校实现了“校校通”,2006年高质量通过省“校校通”工程验收。目前,我市创建省义务教育现代化的学校达到36所,转评、创建四星级高中5所,创建省三星级高中5所,全市现有10所普通高中均为三星级以上高中。同时,我市还按照素质教育从娃娃抓起的要求,积极拓展学前教育,使幼儿教育再次走在全省前列,目前全市有省示范性实验幼儿园8所,今年又有12所幼儿园通过了省优质园的现场评估。
共享公平
弱势群体得实惠
实现教育现代化,就是要让本区域内所有的居民都能享受到一流的教育。几年来,我市坚持以“帮困助学”和“同城待遇”为抓手,不断扩大教育成果共享,高标准推进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让更多的百姓在发展教育现代化中得到实惠。
为确保贫困学生享受义务教育,我市从2003年开始,在全省率先对残疾儿童实施了免学杂费、书簿费、膳食费、校服费、住宿费的全免费教育,目前每年用于资助残疾儿童的教育经费达50多万元。2004年,我市专门对贫困家庭学生实施了免学杂费、书费政策。接着,又在2005年对贫困家庭学生实施了“两免一补”政策。从2006年起,全市在实施义务教育学生学杂费全免政策的基础上,继续对贫困家庭学生实施“一免一补”政策。据统计,2005年以来,市财政资助家庭困难学生7455人次,金额达374万元。今年,市财政又补贴559万元,在全市推行中小学生大病医疗保险,有效缓解大病学生家庭负担过重的问题。与此同时,尊师重教而闻名的“教授之乡”还活跃着一大批“帮困助学”的社会群体,他们积极参与发展现代化教育事业。其中周铁镇的江苏兴达文具集团设立兴达爱心圆梦助学金,每年资助学生100名,金额20万元;“中国爱心老人”、“中国公益事业十大慈善大使”姜达敖老人坚持16年如一日,资助了一大批贫困家庭学生……为合理利用和管理大量涌入的社会“帮困助学”资金,市政府专门成立了慈善委员会,5年共资助贫困学生16800人次,资助金额达1058万元;成立了市社会助学促进会,资助学生3087人,资助金额128.23万元。由于建立了比较健全的社会助学机制,多年来,我市的适龄人口小学入学率、普及率、巩固率和毕业率始终保持100%。
随着经济的发展,这几年,我市外来人口子女在各级学校学生中的比例迅速上升。对于外来人口子女,我市坚持公办学校接收为主的原则,实施了“同城待遇”政策,使入读本市学校的外来人口子女,在收费、教学、升学等方面都享受和本地市民同等的待遇。杨晓峰是陶都中学的应届毕业生,刚从家乡河南省转到我市陶都中学时,还有些“水土不服”,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他渐渐地爱上了陶都,爱上了陶都中学。在学校里,他从未感到自己是“外来生”,不但本地学生有的机会他都有,而且他还受到了班主任老师的特别关爱。今年中考,杨晓峰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重点中学―――江苏省宜兴中学。杨晓峰的父母激动地说:“我们夫妻平时工作很忙,孩子关心少,但是学校的老师却像关心自己的孩子一样关心晓峰,这让我们非常感激。”
服务经济
职业教育登上新舞台
如果说基础教育为我市提供了长远的人才储备,那么职业教育则为我们这座城市注入了强大的活力。在全国职业教育尚处于攀爬阶段时,我市的职业教育已脱颖而出,为发展地方经济起到了有力的人才支撑。
今年5月,在宜兴技师学院(江苏省宜兴职业教育中心校)与市人才服务中心联合举办的专场招聘会上,来自全市及周边地区的200多家企业进场争抢技工人才。1000多个技工岗位,只有500多名毕业生,于是企业只能抬高待遇吸引毕业生。事后,该学院的办公室主任钱国良深有体会地说:“要让学生成为‘香饽饽’,关键是要顺应中职教育改革趋势与地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立足地方产业发展需求,配合企业把职业人才的能力培养作为培育重点。”的确,这几年我市的职业教育之所以能迅速发展,这与各职业学校紧紧围绕地方经济发展,注重实用型人才的培养密不可分。在职业教育发展中,张渚职中、丁蜀职中等学校坚持从培养学生的能力入手,积极推进校企合作,采用“订单式”、“工学结合”、“顶岗实践”等培养新机制,把学校直接办到企业,实现了新形势下校企双方互惠互利、合作共赢的深度结合,构建了职业教育与企业互动发展的良好格局,实现了与企业无缝对接。在此基础上,目前我市还积极推进与德国BBZ培训中心和日本滋庆集团联合办学,合作认证,逐步实现职业教育与国际接轨,不断推进职业教育国际化进程。同时还努力围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积极开展现代农民教育工程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不断提高就业、创业能力,促进传统农民向现代新型农民、现代农民和现代产业工人转变。
职业教育为地方经济发展培养了大批高素质高技能人才,为地方经济发展起到了有力的人才支撑作用,得到了全社会的高度重视。为提升职业教育水平,市委、市政府坚持把职业教育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明确以规模发展为目标,科学整合职教资源,大大提升了职业教育规模化、集约化水平。市教育部门还坚持从实际出发,着眼本地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调整产业结构的现实需要,合理调整职教专业结构,继续加强骨干专业和紧缺型人才基地建设,不断提高办学层次,努力做大做强职业教育。通过努力,目前,我市职业学校毕业生的就业率已达98%以上。很多专业的毕业生需要提前一两年预订。招生即招工,毕业即就业已成为我市职教的一大特色。
关注奥数网官方微信 数学资料、数学真题、更有全国教育资讯 微信搜索“奥数网”或扫描二维码即可添加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徐娜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