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在台阶上也成的,我是忠实读者!”昨天晚上6点多,浙大紫金港校区国际会议中心的一个会议厅前人山人海,由于会议厅容量有限,只能容纳数百人,无票的学生只能在分会场看视频直播,但学生们显然不满足,挤在入口处。一个女孩焦灼地向会议厅里张望,“我朋友特别写了一篇《金庸赋》,委托我当面转交给金先生的,现在进不去,怎么办啊……”金大侠在大学生中的魅力,不减当年。
昨晚七点,浙江大学在紫金港校区国际会议中心举行仪式,学校正式聘请金庸先生担任浙大人文学院名誉院长,这意味着金庸正式卸任浙大人文学院院长一职。
授聘仪式结束后,金庸先生与浙大学子进行了现场交流。学生们见到了仰慕已久的“金大侠”非常激动,纷纷就武侠创作、中国传统文化、人生理想等问题向先生请教。
卸任院长的金大侠,与学生的对话很随意、很率直,时而带些自我调侃。在一个多小时的交流结束后,金庸表示希望年年都有和学子交流的机会,而浙大学生也希望老先生“说话算话”。
有人说我学问不够,所以要继续念书 昨天,金庸一直与台下的学生以“师兄师弟”相称,并谈起了接受浙大邀请担任人文学院院长到请辞,到进剑桥的学习,到归来担任名誉院长的前前后后。记者整理了概要:
当时浙大邀请我担任人文学院院长,我觉得这个职位太高了,觉得自己的学问、声望还不够,所以推辞了。
但是后来潘校长(浙大前任校长潘云鹤)亲自来到香港,我觉得他们十分诚恳,自己也喜欢与年轻人交往,所以最后接受了。
到了浙大,我就和同学们说,我做你们老师还不够,我们是同门,我是大师兄,你们是小师弟小师妹,当时,我在讲课前,有学生在黑板上写:“欢迎大师兄给我们讲课”,我很开心。
今天我院长不当了,浙大请我担任名誉院长,那我和同学们师兄师弟的关系可以永远固定下来了。
当院长的时候,有人批评我,有教授认为我学问不够,不够当院长。有人鼓励我起来辩驳,但是我认为没必要,自己学问不好,要承认,人家说你不好没关系,那就自己多读书、多用功,争取今天比昨天好,明天比今天好,自己给自己挑战。
这两年(指在剑桥),我不敢说我的学问增长多少,但比当时在浙大的时候有进步了,所以要继续念书,虽然年纪大了,还是要继续念书!
各位小师弟小师妹也一样,只要你在大学里面长进了,那大学就不是虚度,人家讲你不好没关系,自己要比自己好!
论文没新意,学校差点“赶我走” 已经83岁的金庸老先生这两年在剑桥是如何修炼的?这也是许多年轻大学生好奇的问题。
问题一:你在剑桥有什么收获呢?
回答摘要:很多老师都说,中国学生不够创新。一年级的时候很好,二年级就退步了,三年级不突出了,四年级的时候变成差生了,博士硕士没考上,自寻短见的人也有。我很奇怪:为什么中国学生出国时这样好,为什么后来会不好?
老师告诉我,中国学生不够创新,考试都写老师说过的话,还不如到图书馆抄一遍算了,中国学生写的东西,图书馆里更详细,三五年学下来,和图书馆里的资料没区别,有什么用,所以,我最大的收获就是,人家讲过的话,不要再讲。
问题二:既然谈到中国学生的创新问题,我们想知道你在剑桥是怎么写论文的? 回答摘要:我在英国选的是历史学,最后的论文是写玄武门之变,现在还没通过,所以内容不能细说(笑)。让老师批准一个论文题目不容易,我说了很多选题,老师都说“不行不行”。
有一次,我和老师说我想写匈牙利和匈奴的关系,结果,一个教师和我“咕噜咕噜”讲了很多匈牙利话,老师问我对这些观点有什么意见,我说,不好意思,我一句也没听懂。老师说,如果你要做那个选题,不如介绍你到匈牙利再念三年书,我想想我实在是没这个打算,放弃了……
一直找不好题目,学校都快要不让我念了,赶我走了(台下大笑)。
后来我终于定下了玄武门之变这个选题,我的观点是玄武门之变的说法可能是李世民夺权的一个幌子,当然,这个不一定是对的,但是指导老师都说,观点很新,是种新意见,写出来吧!
其他趣问杂谈
1、不经意“炮轰”了国内的EMBA 问:市场经济下,本派(指人文学科以及学生)何去何从?
答:大学就要好好做学问,不能太计较钱,不能靠这个(创收)发财,要不得。
牛津、剑桥,从来不搞什么MBA、EMBA班,这个被他们瞧不起,认为是降低了大学的档次,有阿拉伯的富豪愿意投巨资让牛津大学成立类似EMBA班这样的项目,结果教授投票,坚决不搞,剑桥也是一个态度,这些与大学无关!
2、目前还没有“入眼”的武侠新作 问:你封笔这么长时间,武侠流派迭起,你怎么评价现在的作品和未来?
答:我现在没看到有写得很好的武侠小说,也有可能有佳作,但我没看到。
3、让梅超风和黄药师恋爱明朗化是因为以前读者参不透 问:听说你把梅超风和黄药师的恋情明朗化了,为什么要这样呢?
答:我写第一遍、第二遍的时候,把这个感情写得太隐晦了,很多细节是体现他们的感情,结果,年轻读者不明白,反而很奇怪――比如,为什么黄药师在梅超风和师兄私奔的时候把其他弟子的手脚打断了?黄药师这个人怎么这么怪呢?没办法,我只好改得明白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