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12-27 09:29:49 下载试卷 标签:大学 陪读
近日推出的“关注大学生陪读现象”系列报道,在读者中激起热烈讨论。昨天,记者收到了在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从事政治学研究的芜湖人张曦的一封电子邮件,张曦谈了自己对大学生陪读的看法,以下是张曦发给本报的邮件内容―――
《大江晚报》记者,我虽远居京城,然而互联网却为思乡的情结提供了大便利。晚报里的那些家长里短,经常成为我触摸社会的中介。今天打开“芜湖新闻网”,看到那则“慈母陪读”的新闻,真是感慨良多。
当下焦躁不安的社会中,那些半生辛劳的父母们最大的期望不过是自己的孩子将来出息得稍微好一些罢了。然而,父母们心中的那个“好”,实际上却相当脆弱,他们大概最希望的,是孩子们从小到大凯歌成长,从胜利走向胜利,半点的闪失都是难以接受的,更不要说那个叫做“失败”的东西。一些孩子从出生开始就被包裹在甜蜜和温暖当中。“哪怕家徒四壁,也要为孩子创造一个好的平台”,这大约是许多父母的心底共识。于是孩子可以到了十八九岁的年纪不会泡方便面,或者二十出头依然不知如何煮熟鸡蛋。父母们或许会想,只要学习上“好”了,那些琐碎的事情,不会就不会了吧。
然而这想法真是大错特错。我当下身居的这个园子,大概是中国父母们最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能够去往的地方之一了吧。这个园子的浪漫经常见诸散文或者诗歌。然而,家长们真应当知道,那些文字里的浪漫之外,是何等的残酷与艰难。这个园子里并非每个人将来都能成为英雄,许多能力有限的孩子,只能一天天在“牛人”们的打击中度过并不美妙的四年。尽管当年的高考,他们怎么也是全省的前百名。而按照一些父母的理解,且不要说全省前百名,哪怕就是家乡一中的前百名,也该是属于“成功学生”的行列了。如果父母真的是望子成龙,何不从长计议,多想想如何培养孩子们能够在“一生”的时段中能够竞争得过别人的东西呢?
十八九岁的年纪有大把大把的时间,将来可以做许多事情。我要提醒父母们,孩子们一生中,大概这个时候犯错误是最没有关系的了。让他们自己去思考生活、思考未来吧,即便是真的走了些弯路,多了些曲折,那也并不要紧,因为他们如此年轻,年轻人最不怕的不就是在一无所有的基础上丢失些什么吗?进了大学,只需告诉他们为人的道理和法律的威严就可以了,让他们知道“责任”二字的涵义,然后丢一席行囊,让他们去闯。父母们真得“狠心”一些才好,不要怕泡面的开水烫了贵公子的细皮嫩肉,人生能有几回烫?烫一次可以清醒一辈子啊!把孩子软绵绵地包裹在人造的温暖世界里,他们将来又堪何大用?我真的很难想象,这泡面都难以做好的孩子,会不会因为父母的如此照顾,而丢失与他人相处的能力?假如将来真的念到了研究生,又恰好学的是理工科,这孩子如何经受一连几十个小时的实验,而且又如何与同实验室的人一起合作?需知,现代科学的复杂性意味着实验室中几乎不存在非合作研究了。假如这孩子没有念到研究生,将来如何去承受找工作时自尊扫地的人生打击?或者如何去追求自己暗恋许久的某个女孩?我想着觉得可怕,不知那位慈祥的母亲有没有想过,或者想了以后会不会和我一样感到可怕?
我劝那位陪读母亲,赶紧回家去吧,让自己的孩子去经历一些失败,即便他因为不会煮面而饿了肚子,那也狠狠心,当作什么也不知道。即使他因为早晨没有人叫醒而错过了考试,而补考而留级,那也是人生的一场经历。一次学校的补考,总比一场人生的补考要好许多。而且,人生经常是没有补考的。
关注奥数网官方微信 数学资料、数学真题、更有全国教育资讯 微信搜索“奥数网”或扫描二维码即可添加
来源:大江晚报 作者:张申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