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奥数网
北京站

2022年大事记

奥数北京站 > 小升初 > 小升初经验总结 > 经验交流 > 正文

2007小升初中的这些事,谁会影响了2008小升初?

2008-01-31 16:43:48 下载试卷 标签:小升初 重点中学 特长测试 家长 小升初衔接

  2007年的小升初,与2006年相比,又多了几层波澜。

  2006年,从证书成了进入重点中学的敲门砖事件,到各重点中学五花八门的"小升初测试"事件,再到学生和家长不可不面对的小升初现状问题,直至学生考入中学之后的分班考试,整整一年中北京小升初话题不断。无论怎样,这些事件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它们都是以"择优"为目标的选拔。

  而到了2007年,除了重点中学在选拔优秀学生过程中新鲜事层出不穷之外,北京市教委,乃至教育部也都为解决当前严峻的小升初问题做出了些许的努力:

  4月初,北京市教委公布《关于2007年小学、初中入学工作的意见》;

  4月中旬始,各区纷纷下发和宣传初中入学工作意见和方案;

  4月20日,教委紧急叫停10余所重点中学的小升初咨询活动;

  5月10日,小升初工作再度开始,并渐进高潮,直至6月底,07小升初已是进入尾声。

  在这期间,值得一提的还有5月中旬教育部考试中心忽然叫停了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公共英语考试;重点中学在7、8月间所举行的分班考试……大半年里各界有关小升初的大讨论,以至家长在论坛中的一些小言论,在媒体是从来没断过。

  如果要用一句话概括2007年的小升初,还真不好说,而家长们所关注的,也只是2007年小升初当中的这些事儿,会对2008年以至以后几年的内的小升初造成怎么样的影响。

  小升初招生政策篇

  2007择校有新规:学生有了"电子学籍卡"

  事件描述:电子学籍是2007年新推出的一项学生学籍纪录和管理系统,应届小学毕业生人手一张IC卡,卡上记录了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并在初中入学的时候把信息带到初中校。初中报道第一天,所有的新生带着这张卡到初中校刷卡报名,不经过合法手续入学的孩子无法办理入学手续。

  点评:这样的规定,使得有些家长误以为小升初将没有办法跨区和择校。其实不然,电子学籍卡只是在学生初中入学报到的时候才用得上,而在2007年小升初过程中,真正对择校起到限制作用的是"特殊收生卡"。"特殊收生卡"是海淀区的说法,在西城则称为"初中入学多种方式招生卡"(西城区三好学生的招生卡是粉色的,又称为"粉卡"),它所取代的就是过去报名卡。当小升初学校按照不同时间段分批招生时,小学生每参加一个学校的报名,这个学校就会在卡上的盖上公章。而学生如被某所学校录取,则需将招生卡交给这所学校,就不能再参加其它学校的招生。据有关负责人介绍,2007年严禁考试或测试、实行综合评价,各校招生录取事件很难统一,实行招生卡制度"可以在技术层面减少学生的二次流动"。这样,招生卡基本上限制了学生报考多所学校。因此,特别需要家长在为孩子选择学校的时候慎重考虑。

  对2008小升初的影响指数:对于2007年出台的这项规定,在此,我们提醒2008年小升初家长:1.要妥善保管好孩子的"电子学籍卡"2.孩子需要跨区入学的话,家长一定要在规定时间内办理好跨区入学的手续,这样,孩子在跨区择校的时候就可以被目标学校录取,并登记相关记录。另外,"特殊收生卡"的实行,在招生和报考过程中,大大限制了学生所报学校的数量,特别是,学生被某一学校录取后,学生要将该卡上交给被录取学校,这就要求,2008年小升初学生的家长必须在小升初全面展开之前,对各个学校进行深入的了解,以为孩子确定准确的目标学校,而不盲目报考学校和盲目上交"特殊收生卡"。

  2007择优新依据:小升初萌生"成长纪录"新名词

  事件描述:2007年,教委公布的小升初政策中,明确规定在重点中学进行小升初录取过程中不许考试、不许看证书,而成长纪录就是教委在小升初政策里面要求学校录取学生的依据之一,与《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手册》并列。

  点评:可以说,成长纪录是小升初政策对于重点中学择优的手段所做出的一项限制与规定。这样的规定,使得家长以为证书就会在小升初中渐失效力。而通过各大媒体对于2007年小升初的客观报道看,尽管北京市教育部门对小升初作了更严格的规定,如禁止学校通过自行组织的考试或测试录取学生,不得要求学生提供各种荣誉证书和等级证书,大型招生咨询活动一律停办等。但2007的小升初其实也并不比往年"消停":许多家长凌晨就赶往学校门口排队,不少家长带着孩子在多个学校之间往返奔波,学生们手里拿着大量获奖证书等候学校遴选,大多数家长都对特长生录取过程是否公平感到忧心忡忡。甚至有家长感叹说,孩子的小升初简直就是一个"浩大的工程"。

  义务教育阶段的升学之所以成为"浩大的工程",有多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应试教育制度的系统性"倒逼"──要想上个好大学就得考上好高中,为了能够上好高中,就不得不挤进重点初中。二是优质教育资源过度集中于少数名校,而更多初级中学的教育质量难以让家长满意。三是小升初招生和录取都处于信息紊乱状态,各学校对优秀学生的选拔并没有一个公正且统一的标准,以至整个社会不得不为部分小升初学生的择校付出高昂的成本。其结果不难想见,不仅大量应届小学生及其家长陷入焦虑和苦恼之中,更严重的问题是,为了应付瞬息万变的小升初形势,几乎所有的小学生都不得不从小积累升学"资本"。

  对2008小升初的影响指数:由于《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手册》发自小学,几乎所有孩子的评语都千篇一律,更有学校是机打下来,贴到每本手册上,这样,可分辨性并不很强。由此,成长手册就显得尤为重要。因为这份手册是由孩子和家长自行编制的,所以,这对于将参加2008年小升初的学生家长们来说,就一定要在这上面下足功夫,把能体现孩子实力的、孩子值得骄傲的所有成绩都加到里面去。

  小升初择优形式篇

  2007择优新模式:综合测评+证书[!--empirenews.page--]

  事件描述:2007年,在北京市教育部门对小升初做了更严格的规定之下,如禁止学校通过自行组织的考试或测试录取学生,不得要求学生提供各种荣誉证书和等级证书等。重点中学为了能够夺得优秀生源,多采用了"综合测评+证书"的方式来选拔学生。

  点评: 2007年重点中学小升初表面上看来,基本都采取查看综合素质评价手册和面试的方式,但实际上重点中学在择优过程中,还是采取了"综合测评+证书"的形式。这种形式不仅仅表现在多数重点中学在面试时候会主动询问学生"有没有得过什么证书?"之类的问题或者是在报名时稍加暗示的发给每个学生一个"资料袋",甚至还有重点中学在让学生所填写的报名表中,毫无回避的设置了"获奖情况和考级情况"一栏。而更重要的是,我们通过一些较早得到录取通知的学生口中,得知,"有证书要比没有证书所占有太多的优势!" 当然,从2007小升初的选拔上看,重点中学已经不是仅考查证书,而且还要进行实实在在的进行面试。奥数、英语和语文通常是重点中学面试的主要内容,而学生在面试中的表现也是重点中学小升初选拔中作为取舍的最重要依据,2007年小升初这一点表现尤为突出,比如四中、101中学、171中学等诸多重点中学都是如此。

  面对于此,我们不得不说的是,从以上各方的反映来看,教育资源不平衡的问题并非一时半时就能妥善解决的,"重点中学择优"依然会是一个严肃并且现实的问题。试想,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八个孩子一字排开,谁上重点谁不上重点?凭什么你的孩子能上重点,我的孩子不可以?那么,只有考试,只有选拔,成绩定乾坤,心服口服。可是教改之后,取消考试,这个"选"的标尺和"择"的衡点,自然而然偏倚到证书与综合测评之上,而能够证明学生综合能力的各类竞赛和考试形式,也就顺理成章地得以登上了小升初的舞台。

  对2008小升初的影响指数:纵观2007小升初,"综合测评+证书"的择优形式对2008小升初所构成的影响应该会是最大的。因此,提升实力和"考证"在备战2008年小升初过程中应当被学生看成是同样重要的事情。尤其对于手里已经有了一个敲门砖(证书)的学生,手里证书级别再高也还是敲门用的,门敲开以后,关键还是看实际功夫。特别是,目前很多同学虽然也具备了公三、BETS2等证书,但是很多时候靠的是考试技巧,而并不具备真实的水平。最近在与人大附中英语实验班的老师的聊天中我们也得知,有些具备公三证书的孩子(这些孩子当时是免试进的人大附中)的英语水平并不像想象中的那么好,语法没有真正理解、阅读不踏实、写作错误多,很多细节的东西都需要好好补。因此很多重点中学的老师都表示以后会更加重视综合测评,一方面为了选到更好的学苗,另外也缓解由于高级别证书的同学太多,造成其它一些优秀学生不能免试入学的困境。

  所以,当前对于有证书的六年级同学,当务之急应是针对历年重点中学小升初综合素质测试的特点,进行查缺补漏,夯实基础,整合知识,切实地将所学课程知识灵活的运用到小升初综合测试之中,从而在得到面试机会后,能以不变应万变,百发百中。

  对此,我们建议2008年要报考重点中学的学生,在小升初前的几个月内就应该把精力花在准备综合测评上,特别是在寒假,切不可忽视对自己奥数思维,英语阅读、听力、口语与语文口头表达等综合能力的巩固与提高。因为,这个阶段的学习不仅是冲刺小升初的必备阶段,同时也是学生进入中学之后提升学习的基础。在此,学生要牢记,完成小升初只是万里长征第一步,以后中考、高考将是更大的考验。

  小升初事件篇

  2007限制跨区更严谨,重点中学咨询出现"急刹车"

  事件描述:人大附中分校、实验中学、八中、八十中学等等十余所学校原定于在2007年4月21日、22日周末两天的咨询会被紧急取消,虽然临时在网上挂出的通知,却还是有很多家长因为不知情而赶去扑了个空。

  点评:如果说,前边提到的都是一些大政策,那么这便是2007小升初过程中一部小插曲,其导火索是,月坛中学提前招生并进行测试被教委通报批评。据当时北京市教委有关负责人介绍,各个学校暂停小升初咨询活动是接到了各区县教委的通知,因为在"这个时候进行测试是不合要求的"。该负责人解释,有些学校是"咨询"或者"开放",但是区县教委考虑到某些学校无法明确界定"开放"、"咨询"和"测试"的界限,比如,在咨询的时候夹杂进行测试,这就有悖于教委的规定。

  根据市教委的规定,2007年各个学校小升初工作实施的时间是从5月10日以后。而一些学校在5月10日之前利用咨询、校园开放等机会进行测试和签约,从而采取提前招生,这为跨区择校提供了便利,而教委之所以叫停5月10日之前的咨询会,就是要吧一切可操作的时间缩短,以最大程度限制跨区的可能性。

  对2008小升初的影响指数:从现象上说,2007年小升初招生正式开始前重点中学咨询活动的"急刹车"对2008小升初似乎并没有太打联系,而从这一事件的根源上讲,其给2008小升初所带来的直接影响,就很可能是造成重点中学提前招生和录取的隐秘性更强,这就警醒将参加2008年小升初的学生家长要及时且深入的了解重点中学的各方面信息。对此,学而思奥数网也会全力将有关2008小升初的资讯在第一时间发布出来,以方便家长和学生了解各重点中学的小升初的最新动态,帮助学生在小升初中走进一流学校。

学而思教育版权所有,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关注奥数网官方微信 数学资料、数学真题、更有全国教育资讯
微信搜索“奥数网”或扫描二维码即可添加

来源:学而思教育 作者:网络编辑组036

  

  • 欢迎扫描二维码
    关注奥数网微信
    ID:aoshu_2003

  • 欢迎扫描二维码
    关注中考网微信
    ID:zhongkao_com

最近发生的事

学校推荐

攻略推荐

北大附中

北大附中初中部共有18个教学班,学生700人左右,教...

点击查看

教育导航

  1. 北京站 上海站 广州站 深圳站
  2. 天津站 武汉站 成都站 石家庄站
  3. 南京站 杭州站 济南站 苏州站
  4. 郑州站 沈阳站 太原站 重庆站
  5. 长沙站 合肥站 宁波站 青岛站
本地教育

本地教育资讯 | 推优指导 | 择校攻略

面试技巧 | 经验交流 | 分班考试

特长生 | 小学统测 | 最新试题

热门资料

本地教育信息 | 真题

面试题 | 模拟题

重点中学

北京人大附中 | 北京北大附中

北京十一学校 | 北京二中分校

北京第四中学 | 北京第八中学

小学试题

期中试题 | 口算题

期末试题 | 数学知识点

单元测试 | 练习题

京ICP备09042963号-15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155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10-56762110 举报邮箱:wzjubao@tal.com

奥数网版权所有Copyright@2005-2021 www.aosh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