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数北京站 > 小升初 > 小升初经验总结 > 经验交流 > 正文
2008-07-09 09:38:17 下载试卷 标签:小升初 小升初政策 占坑 摇号 家长
7月1日早晨8点不到,位于北京市海淀区翠微路附近的一家培训机构门前,一些小学生模样的孩子正背着书包陆续往里走。北京的中小学还没正式放假啊,怎么培训班白天的课已经开始了?一个男孩解答了我的疑惑:“阿姨,我们刚小升初结束,现在上的是八次课学完初一内容的预科班。”
原来如此!我不由得联想起前一个周末听朋友吴维聊起的小升初话题,她当时感慨地说:“在这竞争激烈的年代,必须告诉孩子,人生就是一个PK接着一个PK!”看来此言不虚,眼前这些刚刚从小升初鏖战中走出来的孩子为了在初中的竞争中不被打败,几乎还没来得及喘息,就又投入了新一轮的战斗。
从本周开始,北京市各区县陆续向小学毕业生发放“入学通知书”。无疑,那又将是一个有人欢喜有人愁的时刻。
许多明年将小学毕业的学生的家长像吴维一样,已经提前进入了焦灼状态。
吴维的儿子11岁,过了这个暑期,就要升入小学六年级。“小升初迫在眉睫,我不能无所作为啊!可是,除了给孩子疯狂地报培训班,我还能做什么呢?”她的话语中透着焦虑。我们聊天的茶馆就在中关村大街上,远远地便能望见吴维儿子上奥数的那家培训机构的招牌。街上车水马龙,尽管是周末,人们依旧脚步匆匆,神色肃然,传递出一种内在的紧张。这也许就是这个城市的节奏,人们追逐成功的脚步一刻也不敢放慢。
吴维是一家出版社的编辑,很自信的一个人。可是说起小升初,却充满了不安。我知道,自从取消了小学升初中的统一考试,许多家长在孩子升入小学高年级时都会出现焦虑症状,早几年被媒体概括为“小升初家长综合征”。这仿佛已经成了京城小学生家长的流行病,并且传播的人群越来越广,症状日趋严重,大有愈演愈烈之势。
过来人的忠告
本来,我是主张对孩子进行素质教育的,希望给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你想,我这些年编了不少教育理论书籍,什么是进步的儿童观,什么是正确的教育价值观,我比谁都清楚。可是,遇到孩子小升初这个具体事情,我却开始糊涂了、矛盾了,甚至开始怀疑自己原来的想法和教育孩子的做法了。尤其是最近听到周围那些亲历了小升初的家长讲述自己的经验、教训以及小升初的重要性和复杂性,就更是如芒在背,冷汗直流。
电脑派位?参加派位的学校都是不入流的,哪个家长甘心让自己的孩子去派位?我儿子读的那所小学,今年一共有毕业生438人,据校方的统计,提前走进理想中学的有402人。所谓提前走进理想中学,就是指通过推荐入学、特长、共建以及其他或明或暗的途径升入自己选择的学校,说白了,就是择校。真正参加派位的,你算算,占了百分之多少。
我在网上看到一个名为《2008小升初宝典》的帖子,发帖的家长对今年小升初的几类典型人群进行了分析,其中对“心态平和,随遇而安,等待派位”型的描述是:不报任何培训班,不去任何目标校占位,抱着派到哪儿是哪儿的淡定态度等待命运的安排。这类孩子和家长过的也许是轻松的日子。但他明确表示:“这样的人,我敬重你,但是我做不到。”我也相信,这样的家长在现实中存在,但绝对是少数中的少数。
小升初的光荣榜早就在各小学的大门口贴出来了。6月份正是小学的招生季,把那些升入“牛”校的小六学生的大幅照片挂在学校门口,就成了这个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活广告。那些孩子是通过特长、推优或是其他什么渠道升入名校的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升入名校,是孩子和其所在小学共同的荣耀。
我在一所小学门口的光荣榜上发现,照片上超过半数的孩子戴眼镜。当一股说不出的忧虑掠过心头时,另一些声音又把我拉回到残酷的现实中。
“你一定得让你儿子学奥数。如果天分好就去冲刺那些含金量高的杯赛,什么‘华杯’、‘走美’、‘EMC’……一个也别落下;如果天分一般,也一定要让孩子使出全身解数,成绩保持在民间培训机构的精英班水平和目标中学培训班的前20名……小升初,奥数绝对是敲门砖,没有这张通行证,你的孩子就进入不了名校的视野。”我的同事是这样开始她的小升初经验介绍的。
她的孩子从三年级开始学奥数,四年级考进仁华面授班,尽管依据成绩仅进了九班,但能在好几千人中考进去也相当不易。这可是京城顶尖名校人大附中的培训部,如果能进前两个班,初中升入人大附中实验班就很有把握了。为了能在仁华更上层楼,同事又给孩子报了一个民间培训机构的奥数强化提高班。据她说,那些一班二班的孩子,为了保持骄人成绩,都不得不再去找家教或报小班学奥数。
根据往年的经验,五年级就要确定目标校了,你想进哪个中学,就得先报那个中学的培训班,这被家长们戏称为“占坑”。“占坑”主要是为了得到目标校的选拔机会,一般来说,在六年级下学期,会有非常密集的考试,每次考试都会依据成绩对学生进行大排队,最后综合几次的成绩圈定出人选,这些被圈定的学生便进入了这所学校的视野。同事的孩子尽管上着仁华的面授班,但进入人大附中可不是那么容易的,不能不承认,现在的“牛”孩子太多了。为保险起见,必须再选一所比较现实的目标校。尽管目标校的培训班看重的是六年级下学期的考试成绩,但谁也不敢到那个时候再去报名,万一到时候没有名额了呢?抱着这样的心态,同事和许多家长一样,在五年级就为孩子报了“占坑”班。
“占坑”班的尴尬在于,人家那些中学的培训班并不承认自己与初中招生有什么直接联系,那“联系”是家长们从过来人经验中自己悟出来的,那么,你们趋之若鹜地送学费人家哪有不收的道理?同事抱怨道:“我们那个‘占坑’班,从来不公布孩子的考试成绩,我们甚至连老师都见不到,根本不可能了解孩子在班里的水平。人家一副清高姿态,最后似乎是我们这些家长上赶着去送钱。瞧人家这钱赚的,多有面子!”抱怨归抱怨,同事劝我“有一线希望就要付出百倍努力”,不管这“坑”占得值不值,最终起不起作用,还是要先占了再说。
当然,这意味着一笔不菲的培训费。同事说,除此之外,她还给孩子报了公共英语的考级班,真不知道他们是怎么利用时间的。反正她说,自从孩子上了五年级,他们就没有周末了,有时候连周一到周五也有一两个晚上会被培训班挤占。
同事说他们挺吃亏的,辛辛苦苦让孩子上了公共英语的培训班,2007年国家出台规定,全国公共英语等级考试不再接受中小学生报名。“公共英语确实不适合孩子,可是好中学认这个,我们只能跟风。不让考就不考吧,但就像有些家长预言的,不考‘公英’了,肯定有其他替代品出现。这不,现在许多中学都认可三一口语、剑桥五级、北京英语等级考试(BETS)的证书,这些考级培训班热着呢。”
政策年年变,而且出台又特别晚,总是弄得家长措手不及。比如今年实施了“推荐入学”的政策,同事说,得知这一政策后,她都有些后悔当时舍近求远地选择这所热门小学了,花钱、路远不说,如果自己的孩子上家门口的那所普通小学,被“推优”的机会肯定比现在多得多。你会说家长太实用主义了吧,但你不觉得这是可以理解的吗?选择哪所学校,最终还不是为了孩子能够接受优质教育,将来过上幸福的生活?
同事说,“推优”挤占了许多初中自主招生的名额,这使那些辛苦奔波于“占坑”培训班的学生进心仪学校的概率又降低了不少。对于优质中学的校长来说,推荐来的学生固然在各小学是“优秀”的,但由于小学之间也存在差异,所以推荐来的肯定不全是拔尖的。“好生源是每所学校的最高追求。”一位校长说,他们会通过其他途径挑一些他们中意的学生。
所谓其他途径,就是变相的考试。不是规定学校不许组织任何形式的考试吗?那就由民间培训机构组织,然后学校根据成绩“掐尖”。现在市场占有份额较高的几家机构与初中名校的合作非常紧密。有机会参加这类考试的,当然是在该机构培训班上课的学生了。所以,要想获得这些考试信息,就必须做培训机构的忠实追随者。
“听说哪个学校有考试就马上领着孩子去考,有的学校好说话,交点报名费就同意孩子进去考;有的则很严格,必须得符合人家的条件才有资格参加。带着孩子去多少学校赶过考,我一时都说不清。”说起2008年的春天,同事的记忆里就只剩了考试。“每次都匆匆忙忙的,来不及吃午饭或晚饭,就去快餐店买个汉堡给孩子在路上吃,原来最喜欢吃麦当劳、肯德基的孩子,最后硬是吃怕了。”
多数孩子的小升初就是这样和家长一起在困顿和挣扎中度过的。“……证书科盈门,奖状不计数/约见似恩宠,面试胜招工/初一难喘息,十五亦着急/日日盼消息,夜夜不关机/几度梦里醒,疑是发榜人……”同事说,网上流传的这首诗可以说是家长和孩子小升初生活的真实写照。
我们“病”得不轻
今年的小学毕业生大多属鼠,明年该轮到小牛们了。在小升初的舞台上,鼠妈谢幕,牛妈登场!面对如此错综复杂的小升初形势,说实话,我是心怀恐惧的,但又一想,我不能逃避,我是孩子的母亲啊。网上有个家长的座右铭是“勇气不是无所畏惧,而是心怀恐惧,却勇往直前”。当小升初孩子的妈,真是需要这样的勇气。
不知道明年的小升初会有什么样的政策,同事对我说,只能依据前几年的政策去做准备:“三好”是要让孩子争取的,“占坑”培训班是要给孩子报名的,奥数、英语也是绝对不能放弃的,该考的证是一定要让孩子考的,该准备的人民币也是早早要准备好的---因为谁也不知道哪块云彩会下雨。
目前,儿子的周末已经被一个目标校的“占坑”班(周六上午3小时)和一个奥数培训班(周日晚上3小时)占据了,但随着小升初的迫近,我觉得时间还应该利用得更充分。孩子虽然在学校学了5年外教英语,但从几次培训班的测试成绩看,显然达不到重点中学所要求的英语水平,所以秋季班我在目前的基础上又给他加报了一个英语精英班。这样,9月份之后,我们的周末又将有3小时被培训班瓜分掉。
6月初,在同事的怂恿下,我让孩子参加了“××杯”的综合素质评估,其实通俗地说就是“尖子班”的选拔考试,考试科目为语、数、英,其中奥数的权重是2。据说,五年级参加考试的人数达5000名左右,最终录取进尖子A、B、C班的约210人,另录了约200人作为“尖子加班”的生源。我儿子数学得了三等奖,有资格进中关村的“尖子加班”。由于得奖人数大于班额,所以招生通知上明示:名额有限,报满为止。“尖子加班”自然不如正式的尖子班风光,但也是冲击尖子班的机会,因为经过暑期12次的集训,8月底,该机构还将举行一次分班考试。一定不能失去任何一次机会!我抱着这样的信念匆忙赶往位于中关村的报名点。在那个人流涌动如菜市场的报名点,我看见家长们个个手举钞票,一副唯恐不收自己钱的架势。
大家之所以对这个“尖子班”如此感冒,是因为据说一些初中名校将从中物色生源。
交完了1920元的培训费和30元的考试费之后,我竟有些意犹未尽。看着不同收费窗口的介绍,我发现这里的培训班真是名目繁多,应有尽有。一时间,竟恍惚觉得,要想打造“完美小孩”,只需把他送进培训班就OK了。
当然,那只是一时的错觉而已,我还不至于迷信培训班到如此地步。但是,在被一群家长围住的一个展位前,宣传海报上“科技特长生”几个字还是吸引了我。
据我有限的了解,“科技特长生”是小升初的另一块敲门砖。尽管一张认定“科技特长生”的获奖证书对小升初起不到决定性的作用,但我仍旧为儿子没有“特长”而耿耿于怀。我这个孩子,要说也算不错,在班里学习中等偏上,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奥数培训班上也进步显著。只是,在学校争名额有限的市“三好”没太大把握,手中也没有什么有分量的证书,再加上没有特长,说到底,就是一个平凡的孩子。眼看就六年级了,我觉得再准备什么都来不及了。
看来许多孩子的情况跟我儿子差不多,我的心思也跟多数家长的心思很相似。人家培训机构像看透了我们家长的心,暑期推出了机器人、单片机、信息学奥赛等好几种科技特长集训班,只要你连续上两期(32次),就可以参加年底举办的相关竞赛。“招生对象”写得清楚:五升六,零起点。就是我们这种缺乏证书而又没基础、时间紧的孩子!价格是贵了些,学两期将近3000元。可是……不都是为了孩子能上个好一点的中学吗?咨询清楚了这个班对小升初有用,我便迫不及待地跟家长们一起掏出了钱包。
报了尖子班和科技集训班,意味着我原来为儿子制订的暑期旅游计划、运动计划、休整计划、培养美德计划全部泡汤。掐指一算,加上我之前为儿子在那个以“学习改变命运”为口号的机构报的一期奥数和一期英语(各12次,每次3课时),这个暑期我一共付出了7680元人民币,而我儿子牺牲了几乎整个假期。
在我最近加入的一个有关“小升初”QQ群里,那天我刚一上线,“小升初孩子妈”就跟我打招呼:“我在清华附小找了个老教师给我儿子补语文,想组个小班,你想不想参加?”天!我们患上培训班依赖症了吧?此时,几个家长正叽叽喳喳地聊即将举行的仁华招生考试呢。有的说,你孩儿真棒,有机会参加仁华的考试!有的说,我们区根本没有名额。有个家长说:“最新消息,仁华考试的时间定了,就在下个周日。”另一个说:“那我们赶紧给孩子报个考前辅导班吧!”
我发现,为了小升初,我们这些家长真是“病”得不轻。
奈何?奈何?
静下心来,我也会想,家长付出金钱、心力,孩子付出全部的童年去拼未来的幸福,值不值?孩子现在这种“培训班化”的生活方式难道是正常的吗?我把这问题问家长。有的说,不值,但没办法,谁叫我们没有权势呢?有的说,值不值,要到20年后才知道。有个家长反问我:“你试试,不这样行不行?”我知道,我同大多数家长一样,不敢拿孩子的未来做试验,没有勇气逆潮流而行。那位家长说:“所以嘛,不要讨论,继续努力吧。”
这就是小学生家长的普遍心态:既然无力改变大环境,我们就只能去适应。
那些没有在孩子的童年期尽早给孩子报培训班的家长,常常会心怀内疚,说出这样的话:“我居然想给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没给孩子报补习班,我感觉自己是罪人。”面对形势严峻的小升初,有个妈妈顿悟:“我突然感觉自己像只懒惰的老虎妈妈,总以为孩子还小,让他快乐就好,健康就好,殊不知他突然就到了需要和别的小老虎争夺食物的时候,我却从没带他去练什么扑腾跳跃。其实他是只潜质非常好的小老虎,早些让他练,他一定有更强的打斗能力。”
家长会上,老师对家长循循善诱,苦口婆心:“小升初相当重要,如果不给以足够的重视,到时候孩子被派位到一所薄弱校,你们连哭都来不及。孩子现在快乐了,长大就不快乐。你们现在多付出,不光是为了孩子,也是为了你们的后半生。”
自从孩子上了五年级,老师就开始灌输“重点中学”、“非重点中学”的概念,常常以不努力将被派位来“激励”孩子。
谈及是否剥夺孩子童年的问题时,家长中最流行的一个回答是:“我们也是被逼无奈。你给孩子一个童年,就欠了他一个成年。”
竟然有许多小学一二年级孩子的家长,他们热衷于讨论的同样是报奥数、英语培训班。“有知道一升二××尖子班的吗?”有家长问。“一升二太早了吧?”有人说。“想明年考仁华,得提前准备啊。”答。“这么早就开始折磨孩子。”有家长感慨。“现在全民拔高,早学吧!”家长无可奈何。
于是这些低年级孩子的家长开始“晒”自己给孩子报的班。“这么早上培训班有必要吗?”我问。家长们说:“开家长会的时候孩子的老师要求的,奥数、英语一定要在外面报补习班,否则,小升初别想上好中学。”唉,现在连低年级老师都言必称小升初了啊!
要说,能够被“推优”的孩子应该算是幸运儿,可是由于是差额的,就是你被推上了还得进行小派位,运气不好的需要交几万元的费用才能上。群里有个家长感叹:“这摇号,一下子就摇进3万块。”
另一个家长说:“能交上钱算好的,我孩子考的那个学校,排名在80名左右的孩子想交钱都进不去。我那天看见一个考到83名的孩子的妈妈,拉着校长的手狂哭,钱就拿在手上,我看就差下跪了。”
群里有个家长说,有时候我想,派位真有那么可怕吗?上个一般的中学努力学也可以考上好高中吧。他这想法刚一说出,就有家长质疑:“你太天真了,师资、环境、校风……一般学校和好学校差得不是一点半点,再说,在逆境中自觉学习连大人都不容易做到,何况孩子?”“所以我也经常自己推翻自己的想法,时而理智时而发疯的。”
那位家长无奈地说。我们这些家长在一起也常常反思:是谁使我们如此疯狂和变态?是谁使家长逼孩子成为抢食的老虎?
家长们纷纷进行了自我批判:“我们自己的心里有魔鬼,只要听到别人的孩子又考了多高的分,得了多高级的奖,自己就先发慌。”“是家长的期望太高,强行将孩子推上PK台。”
然而,小升初的政策到底能起到多少作用?对现实了解得越多,我越觉得,家长只是小升初棋盘上最小的棋子,无可奈何!
声音
只要学校之间存在差距,优质教育资源供需不平衡,择校就不可避免。
——一位老教育工作者
小升初是大社会的折射,大环境好了,小环境自然改变;现在指望小升初公平公正是不切实际的。
——学生家长
没有最好的学校,只有最适合孩子的学校,别让家长的盲目行为助长了择校风。
——一位政协委员
一定要出人头地是一种扭曲的价值观,这种价值观是导致童年恐慌的根源。
——儿童教育专家孙云晓
抱怨无济于事,政策不会因为我们的抱怨而改变。如果非要抱怨,其实不妨抱怨我们家长自己:为什么没有进一家有“共建”名额的单位?为什么没有准备足够的钱?为什么没把孩子生在美国?
——学生家长
在小升初的政策面上有一点是明文规定的,即任何学校不得组织入学考试。然而,任何学校对优质生源的渴求都不亚于家长择校的渴望。
——某民间培训机构
我们不是外星人,生活在这个社会,就必须接受这个社会的规则,潜规则也好,显规则也好,我们谁也逃不掉。到底什么样的学校适合孩子,还是要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来定。但只要有能力,肯定要往高处走!要快乐,也要赢,这是我一贯的观点。
——作家鲁稚
在小升初乱象中,名校更有名,其名望得到进一步强化,非名校的社会地位则更加降低,变成社会“鄙夷”、人人怕进的学校。非名校是小升初乱象的受害者之一。
——姜文来《谁是小升初乱象的受害者》
小升初成功=优秀的孩子+勤奋的家长。对于没有硬性考试的小升初,家长所做的功课至关重要。
——学生家长
教育资源基本均衡化,是实现教育公平、遏制择校热的根本办法。目前的阻力来自于择校热中的既得利益者。因此,能否积极改革,制定切实有效的措施遏制择校热,考验着教育部门推进教育均衡化的决心。
——教育专家
教育部门制定小升初政策时,应考虑其明确性和稳定性,并且在新学期开始后尽快出台,从而对小升初真正起到指导作用。
——学生家长
义务教育法所要求的学校均衡——包括硬件均衡、软件均衡和生源均衡,需要做好一系列工作。今天的小升初政策不论如何“革新”,一定要使每一个学生享受到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一定要有利于每一所学校的均衡发展。
——王晋堂《如何破解小升初的哥德巴赫猜想》
有差异必然存在选择。面对家长择校风日盛,政府要做的恐怕不再是简单地制定政策抑制选择,而是因势利导,尊重选择,并借助政府调控之手,在扶弱济薄,加大对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投入的同时,建立有效的学生和学校评价方略,完善义务教育阶段质量监控体系,引导学生家长正确看待学校间的差异,承认孩子间的差异,真正做到以孩子为本,选择适合孩子的学校。
——一位记者
关注奥数网官方微信 数学资料、数学真题、更有全国教育资讯 微信搜索“奥数网”或扫描二维码即可添加
来源:中国教育报 作者:王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