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8-26 09:25:23 下载试卷 标签:家长
中新浙江网8月21日电 看了体操比赛后,马上要读小学一年级的6岁薇薇这几天闹着要去体校,不想上学,还在床上“劈叉”证实自己的实力;每天16小时抱着遥控器看奥运,中途去趟洗手间都一路小跑,马上要读五年级的轩仔患上假性近视……
随着开学临近,孩子的“奥运综合症”开始困扰家长,专家称,奥运过后孩子会逐渐淡忘此事,家长不需要太紧张,在看奥运期间好好引导就行。
今年开学就要成为小学生的薇薇,这几天和妈妈闹起了别扭。当记者见到薇薇时,小姑娘的第一句话就让人吃了一惊,“我不想上学了!”但薇薇的妈妈郑女士则已经习以为常,“这几天她天天都说,要去当运动员拿金牌。”
每天缠着妈妈要进体校
原来自从看了奥运会的体操比赛后,薇薇就对运动员在高低杠上的上下翻飞和自由体操场上的凌空翻腾产生了极大的兴趣,每天穿着背心和小裤衩模仿运动员上下场的挺身举手示意的姿势,又因为三四岁的时候曾经参加舞蹈班练过基本功,因此还不时地在床上“劈叉”演示给大人看,还缠着妈妈要进体校。
郑女士有些哭笑不得,她告诉记者,她和先生从来没有要送女儿去体校的打算,即便看到一些小朋友争相学体操,自己也没有心动,她只是希望女儿能够正常念书,过普通人的生活。郑女士只好耐心跟女儿解释6岁的小朋友已经不适合练习体操了。
无奈薇薇完全不相信,不仅嘴上依旧吵着不要上学,还把父母为她准备的开学要用的书包、文具、饭盒丢得满地都是,认为只要不上学就能够去体校。郑女士夫妇现在对女儿的行为采取消极的不理会态度,只希望奥运快点结束,女儿闹腾累了就消停,好快点淡忘这个“伟大的梦想”。记者临走时,薇薇瞪着大眼睛天真的问道:“姐姐,我都会劈叉呢,真的不能学体操吗?”
日盯16小时患假性近视
奥运虽好看,可居住在星汇园的张女士这两天却有点担心了。开学就读五年级的儿子轩仔是个体育爱好者,这个暑假为了看奥运,连之前一直吵着的云南十日游都放弃了:从奥运开幕至今,轩仔每天唯一的活动项目就是盘在沙发里抱着遥控器调来调去,从一早的《朝闻天下》看到晚上十一点多钟的《全景奥运》,中途去趟洗手间轩仔都会一路小跑。
张女士说,她和丈夫都是生意人,两人几乎都要在晚上7点之后才到家,指导或控制孩子看比赛的机会并不多。开赛一周多来,每天长达16个小时的看电视,让轩仔的眼睛开始不舒服。张女士发现儿子看电视时总会不自觉地眯着眼睛,于是她带轩仔来到眼科医院检查。医生告诉她,轩仔由于长时间看电视导致眼睛过于疲劳得上了假性近视,必须戴眼镜进行矫正。张女士只得无奈地看着儿子小小年纪就架上了150度的近视眼镜。
每天买5份报纸收集报道
而让她更不放心的是,儿子以前总是有很多话题和爸爸妈妈交流,会讲一些身边小朋友的趣事,而现在每天张口闭口全是奥运,嘴里不是念叨着“怎么还不拿冠军呢”,就是“再拿一分就好了”,脑子里面想的都是今天的奥运比赛和昨天拿金牌的选手的名字。有时盯着电视出了神,父母连连叫唤也不答应。
轩仔每天还会趁着奥运转播的空档到楼下的报摊买报纸,一买就是五份。虽然家里已经订了一份日报,但是却满足不了轩仔的瘾。他把各报关于奥运的报道都收集起来,一个不落下。
本来关注体育盛事可以激励小孩,可是看到孩子如此疯狂,张女士不由得忐忑不安。“我很怕奥运会结束后,儿子的心会一直收不回来。担心他回到学校以后还要和同学讨论很长时间的奥运啊。”张女士说,奥运结束时已经是8月24日,再过一个星期就开学了。
家长忧
休息比上学还要少睡两小时
“该睡的时候睡不着,想睡的时候舍不得睡,结果就是没得睡。”中大大二学生小黄说话哈欠连天。紧锣密鼓的赛程,连续的情绪亢奋,不足的睡眠休息,已经让他有点吃不消了,“我期末备考时都没这么拼命过。”
像小黄这样的“全天候”奥运观众为数不少。家住天河的高中生阿欣说以前暑假每天可以比上课时多睡三四个小时,但近来每天却比上学时还要少睡大约两个钟头,睡得最少的一天是女网1/4决赛李娜对阵萨芬娜那天,阿欣只睡了四个钟头。
正式比赛开始前的新闻报道,使很多学生自觉改掉了睡懒觉的习惯,各种赛事播报又让学生们舍弃了午休时间,待到晚上好不容易看完了一天的赛事加评论后不少人还会意犹未尽的登上论坛感慨一番。就这样,睡得晚起得早外加没有午休,想一如既往地保持精神状态良好实非易事。
饮食零食替正餐或干脆不吃
睡的方面出了问题,吃的方面也不例外。家住小北路的初二学生阿彬,是个不折不扣的体育迷,以往假期的每天中午,因为父母工作忙不回家,阿彬都会自己煮饭吃。而这个暑假,自从奥运比赛正式开始以来,阿彬没有煮过一次饭,每天的半包饼干一瓶水,就是他的“便利午餐”。
记者了解到,有不少放假在家需要独自解决吃饭问题的学生们为了不放过奥运比赛的任何一个精彩镜头,都想出了不同的办法,有的叫外卖,有的推迟吃饭时间,有的压缩进餐时间,有的用零食代替正餐,有的则干脆不吃。
心理“唯金论”可能误导孩子
最近,一些家长还担心孩子的心理状况。采访中,有四名家长向记者透露,他们的孩子成了“唯金牌论”的小狂热者。看到中国代表团拿金牌,欢欣鼓舞,看到运动员失利,就会表现得非常不屑一顾,认为运动员很没有本事,没有出息,随即拿着遥控换台。这种状况主要发生在小学低年级学生中。
家长们称,孩子容易受到媒体的影响,产生“金牌至上”的心理,打个比方,解说员讲解时,每次选手夺金后声音就提高八度,异常激动亢奋,一旦是银牌或铜牌就显得略为沮丧,而且观众和运动员本身的反应也是如此,这容易让孩子产生错误的判断。家长也很难向这么小的孩子解释奥运的参与精神与顽强争冠之间的关系,只是害怕这种不太正常的心态,这种错误的价值观判断会被带到孩子以后的学习生活中去。
专家导
“收心”要过渡别管太紧
尽管在青少年心理热线以及在医院的心理科暂时没有发现因为奥运心理状况突变前来就医的学生,但是不少家长仍很困扰。对此,专家称过分担忧没有必要。
沉浸奥运好过沉迷网游
“沉浸奥运会和沉迷网游有本质区别,奥运会带给人们的是正向的激励作用,家长不需要过分担忧。”广州团市委12355青少年心理热线咨询专家、南方发展研究院心理健康研究所副所长何维称。
此外,由于奥运是个阶段性的盛事,并非像网络那样具有持续性,因此学生在这段日子安排更多时间去观看也可以理解。奥运过后孩子也会逐渐淡忘此事,家长不需要太紧张。
而中山二院的心理硕士梁剑芳则称,奥运之后的调节很重要,由于奥运之后不久就是残奥会了,估计一些学生也会关注。因此家长千万不要从原来的“放羊”,一下子变成“防狼”:在放假时放任自流,一开学就管得过紧,这样得不偿失。要学生及时收心,还要注意过渡循序渐进才行。
让孩子看到金牌后的艰辛
对于像薇薇那种过分崇拜英雄而跟家长闹别扭的情况,家长不要一棍子打死,而要先肯定孩子的兴趣,再引导。
对于孩子产生“唯金论”的价值判断,家长可以说一些励志的奥运故事,如设置金银铜的目的是扩大奖励面、如运动员受伤依然坚持比赛、能参加比赛都是精英等观点引导孩子。
关注奥数网官方微信 数学资料、数学真题、更有全国教育资讯 微信搜索“奥数网”或扫描二维码即可添加
来源:浙江新闻网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