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12-18 08:58:11 下载试卷 标签:教师 实验一小 家长 启蒙教育
□西城外国语学校校长:尉小珑
西城之外的城区曾不断有人琢磨尉校长,想邀请他任知名公立校的校长;北京最有实力的民办校汇佳学校校长王家骏先生慨叹:要是能请到尉小珑这样的人出任校长就好了;据传组织部门有意给尉校长一个非常宽阔的工作舞台……。一个人被外界善意地念叨,可以看出这个人的本事和分量。念叨着尉校长的人真不少。在教育界,尉校长显得有些“特立独行”,甚至风格“另类”(这里的“另类”不是贬义)。他是一个能用英语思考思辨的人,一个聪明睿智的人,一个一讲话就引起学生们一阵一阵雷鸣般掌声的人,一个冷不丁地幽默得让你笑得肚子疼的人(据说尉校长有一次当做他人的面坐着楼梯扶手滑了下来),一个深受老师和学生喜欢的人。庄谐适度,真正的举重若轻。谈笑间决断事务,机智风趣幽默处理完学校的大情小事。做事大气,逻辑严谨,条理清楚。烟抽得很勤,学办得不错。
□北京35中校长:朱建民
这个年代,真正有能力的人在哪里都埋没不了。朱校长就是一个实例。他走过的学校较多,从普通校到好学校再到更好的学校,西城教育工委使他不断迈向更高一级的台阶。今年初,朱校长从156中校长岗位上卸任,接替郝日达先生任35中这所西城区重点校的校长。朱校长是教育教学和学校管理的专家,潜心办学,他力图让35中与西城的四中、八中、实验中学等几所名校的差距不断缩小,让35中的社会影响力更大。西城区已斥巨资修建35中的新校园。
□前门外国语学校校长:张景海
谈到张景海校长,崇文的几位教育官员和校长对他都很认可。他是一个宽厚的人,谦和的人,稳重的人,不张扬的人,可亲的人,占有欲不强的人,愿意与人分享成果的人,“英语非常棒”的人。长得很帅。学校不大,但打理得不错,初中教育质量在崇文区有口皆碑,社会评价很好。
□陈经纶中学分校校长:汪水明
汪老校长是一个有情有义、让人感到温暖的人。我对这位老先生的印象已经定格,在此我仍然沿用去年的文字——
陈经纶分校原本是一个小区配套学校。这所学校的命运很好――它遇到了陈经纶中学的前校长汪水明,短短几年,视教育为命根子的好老头儿汪校长将这所学校带到了可与北京市第一流初中校相媲美的位置上。今天的陈经纶分校地位如同西城的北京四中或海淀的人大附中,陈分每年也给这两校的高中送来大量新生。我看过这样一份材料:朝阳一次中考,前20名中18人都出自陈分。陈经纶中学分校已红透了朝阳和北京东半边儿。这个年近七旬的老校长为人低调,当年在四川泥泞的山路上赤足往返于家和学校之间的他深知优质教育的可贵――他于是把优质教育送到了被称为“南湖中园”小区的望京地区。
□北京建华实验学校校长:李金初
李校长是中国基础教育界具有重大影响的人物,是一位思想深刻的教育家,是全国体制改革校校长的旗帜,是一个全能的职业校长。这个来自湖南的老爷子创造了教育的奇迹。他以“本人平生无大志,只想办好一所学校”为志向,让十一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这里,没有“翻天覆地”更贴切的词了。在全国体制改革校领域和他付出了辛劳和汗水的十一学校,他曾是绝对领袖和绝对权威,具有绝对的话语权,叱诧风云,振臂一呼,应者云集。这样的教育人物无疑将载入中国当代教育的史册。去年,年届七旬的李金初从校长岗位上退下来了,请来了教育家李希贵任十一的校长,以确保“后李金初时代”的十一创造又一个辉煌。前不久,李金初校长的朋友们在人民大会堂为他举办了七十寿辰(虚岁)的庆典。
目前,李金初校长主政民办的建华学校。建华颇具十一学校之气度,教育质量在海淀稳居前列。
□北师大实验小学校长:吴建民
吴校长是北京年轻校长中“学院派”和“实力派”校长的代表。身为北师大博士、教授的他也一直在带硕士研究生,在一线给研究生上课。北师大实验小学给人的印象是与“学术研究”和“课题”等字眼连在一起的,吴校长在学术上的造诣使这所名校成为了全国小学教育的“思想库”,这也使得实验小学的成功模式无法复制。吴校长在教师中的地位通过他高水平的教学和管理思想来树立,他致力于保障和提升教师专业性来推动学校的变革;老师们把他当作工作中的“导师”。在学术研究气氛中成长起来的老师们自发钻研于教育教学与学生管理,使实验小学的教育质量在北京持续保持领先的水平。吴校长让每个孩子都能感受到他们是这里的主人,我亲眼见到过这样的场景:一个学生推开吴校长办公室的门,说有话要对吴校长讲;吴校长忙放下手头的活儿倾听学生讲话并与学生交流……。今年10月18日,实验小学举行了50年校庆典礼,校庆现场“快乐的风吹过五十载,丰硕的果结满千万枝”的主横幅让人感到亲切自然。
□北京小学校长:吴国通
吴大校长是宣武区小学教育的品牌校长,也是首都小学教育的品牌校长。他让北京小学这所名校的辉煌历史得以延续,并使北小在新时代得到了发展。吴校长重视培养接班人,让年轻干部挑大梁——他引进的两位年轻的特级教师李明新、高玉丽分别做了北小的常务校长和书记。这样,64岁的吴校长肩头的担子轻了许多,他目前所要做的工作就是把他们“扶上马后送一程”,而且只送“一程”,不需要长期相送。与另外几位品牌校长相比,吴校长的特色更加鲜明,更有个性,一个有个性的老教育家其实很可爱,很可敬。
□北京实验一小校长:颜凤岭
位于宣武区的实验一小是北京第一所全新的、有实验和示范性质的国立小学。它曾有两个鼎盛时期:解放初期,实验一小在北京的影响力无与伦比,该校拥有30多位特级教师,多于京城其他小学特级教师的总和;上世纪八十年代,实验一小仍然是京城小学教育的翘楚。据说该校曾有一段“沉寂期”。颜校长上任后,实验一小的影响力逐步恢复。颜校长办学勤勉,务实,扎实,沉浸于教书育人的快乐之中。据说他曾在宣武教委做过3个月的副主任,最后因为留恋学校工作主动回到了实验一小。
□育民小学校长:翟京华
我相信,北京都市媒体的记者与翟校长坐下来聊过的人应该非常少,这个特级教师出身的校长基本上不与师生及教育专家之外的人打交道。与翟校长好几年未曾见面了,所以我对她的印象还定格在大约4年前的那一次见面。她的气质是安静的;她对教育教学尤其是少儿超常教育领域的研究是深刻的,严谨的,甚至是孤独的——深刻与孤独本来只有一步之遥;而对教育的深刻投入便容易走向孤独的一面。翟校长培养了育民小学扎扎实实的学风,使育民小学的教育质量牢牢稳定在西城区的第一梯队。这个的毕业生在“小升初”时深受四中、八中、实验中学等名校的青睐。
□中古友谊小学校长:吴小瑜
中古小学是中国与古巴友谊的见证者,古巴驻中国大使馆的小朋友曾在该校学习。中古小学“悄悄地美丽着”,它不希望让更多的人知道它的美丽,因为它的班容量是有限的,它承受不了更大的择校压力。对不起了,我在此透露一下:西城很多教育官员的孩子都在这里上学。吴校长生怕(?)外界惊扰了中古小学前进的脚步……吴校长是抓教学业务出身,80年代初期就在西城区青年教师评优课中荣获一等奖。她被西城区小学数学教研室吸收为兼职教研员,专门研究小学数学教学工作。中古的校园建设也不错,深红色的教学楼群漂亮而气派。
□黄城根小学校长:麦峰
麦峰是西城区小学校长中的优秀代表,富有朝气,思想成熟,处事稳健。接手黄小时他刚30多岁。西城把这样一所老校、名校交给年轻的麦峰来打理,表明了对这个小伙子的充分认可。两年来,麦峰潜心钻研教育教学,注重向教育前辈学习,已成为小学教育领域的行家。请允许我说一句“废话”:黄小是一所很像学校的学校——它的老师是高素质的,爱学生,至今还保留着家访的传统;它是小班额的,择校的压力再大,学校也不会突破30多人的班额;它注重课堂的高效率,不给学生留过多的家庭作业;它的校风是纯正的,老师教育孩子们不要攀比家长。麦峰很愿意保持黄小的这些风格,并使黄小获得了高水平的发展。黄小的校园今年也扩大了,原兵马司小学今年已成为黄小的新校园,更多的学生有机会享受黄小的优质教育了。
□六一幼儿院院长:刘燕
“六一”真是个好园(院)!香山脚下,有那么大一片自然开阔的地让孩子们学习和成长,孩子们好福气!这里还是全市第一家全寄宿的封闭式幼儿园。刘院长曾在57中任副书记,他在事业上与先生、北医附中校长杜茂之比翼双飞。1998年起刘燕担任院长,她使这所有着红色传统的院子的地位提升到了巅峰。热情,直爽,思想前瞻,也有一点点知识分子的清高。是六一院的灵魂。六一据说很在意家长的学历背景,孩子入院时家长也要被面试。六一的老师每周给家长反馈一次孩子的学习生活情况。我邻居的孩子曾在这里学习,这孩子的习惯特好,现在家长真省心。
□科迪实验中学校长:徐顺意
“事业完全可以与个人真正地融为一体”——写到徐顺意校长,我突然想到了这句话。这个来自南京的老校长的人生似乎就是为教育而来,“教育”已与她的生命融为一体。她身材娇小,但她是教育的巨人,她长时间在八一中学任校长,带领八一进入了名校的行列,退休之际又被邀请创办科迪中学——八一中学寄宿部。“科迪”是她教育生命的延续。在她的办学思想中,她提出“学识与品德同等重要”,要求学生全面发展;提出“宿舍与课堂同等重要”,致力于在科迪创办“北京市最好的寄宿制学校”。科迪是朴实的,求真的,严谨的,校风、学风纯正,学校管理严格,与八一中学的风格接近。在北京民办中小学领域,科迪的质量值得信赖,经得起时间和实践的检验。
□海淀区尚丽外国语学校校长:刘煜炎
校长走了,大量的学生和老师也主动跟着走,这个现象在我看来还真算新鲜——今年,刘煜炎校长离开他为之奋斗过的一所学校来到尚丽外国语学校就任校长,随后跟着他来到尚丽的学生达30多人,原来那所学校的副校长、主任、任课老师也来了不少。近一年来,刘校长凭借他在民办教育领域的影响力,使尚丽的学生轻易地翻了一番。
刘煜炎可能是目前拥有最高学术光环的北京民办基础教育的校长:剑桥大学博士、华东师大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研究员。现在,颇具谦谦君子之风的校长正计划全力打造他的“中国本土第一所英式学校”。刘校长的长项就是帮人上名校,他已亲手把数百名中国学生送到了剑桥大学、帝国理工大学、罗彻斯特大学、弗吉利亚大学等海外名校(他的儿子刘熹瑶也在剑桥求学)。刘校长一直在一线上课,每周上课达20个课时。
关注奥数网官方微信 数学资料、数学真题、更有全国教育资讯
微信搜索“奥数网”或扫描二维码即可添加
来源:新浪博客 作者:晨报老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