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1-05 13:11:17 下载试卷 标签:陈经纶中学 物理
光说不练是假把式,光练不说是傻把式,会说会练才是真把式。在物理教学中,教师教学的功夫是真是假,能否自如地应对实验教学就能见分晓。2008年12月27日,从18个区县及燕山地区5000多名物理教师脱颖而出的86名教师齐聚陈经纶中学,迎战第二届北京市中学物理教师实验教学大赛。
物理教师的“短板”
“记得我在上中学的时候,每当看到物理老师拿着实验仪器走进教室,都会很兴奋。”在简短的开幕式上,北京市教委基础教育处李奕处长回忆说,“因为我知道,老师的实验将让我们看到很多变化,从中感受很多学习的乐趣。”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物理实验,在许多学生的眼中写着一个“趣”字。然而,这样的“趣味”往往不能让学生“饱尝”——物理教学普遍存在“重理论、轻实验”问题。面对新课改,北京教科院基础教育教学研究中心物理教研室近年来相继推出一系列实验专题教研活动。
教研室主任、物理特级教师陶昌宏老师认为,实验教学能力是教师基本功的一大“短板”。其一,不少教师的认识存在偏颇:讲实验比做实验来得快、来得准,效率高。其二,教师实验技能欠缺:有些物理教师在中学阶段就没见过、没做过某些实验,实验动手能力“先天不足”。其三,教师态度也存在问题:备实验不仅需要教师的智慧,还要舍得投入时间、精力。此外,目前高考测试中的“纸上谈兵”无法考查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也无形中制约了一些教师实验教学能力的提高。
培养动手能力的突破
讲实验,听实验,写实验——这不是物理实验教学。“这对于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无疑是一个致命的缺陷。”陶老师忧心地看到物理教学的现状,他始终记得著名物理学家朱正元教授的一句话:“说一千,道一万,不如实验看一看。”
2006年8月,北京市第一届中学物理教师实验技能大赛拉开了序幕。全市几千名中学物理教师首次备战实验技能大赛,在全市中学物理教师中营造了研究实验、研究实验教学的良好氛围,也为实验方面有特长的教师搭建施展才华的舞台,调动了教师实验教学的积极性。
如果说第一届大赛侧重于“做”,那么,第二届大赛则侧重于“做”与“讲”的结合。在此次比赛现场,记者看到台上的参赛教师个个精神饱满,边讲边展示实验教学的魅力;也看到了不少教师很紧张,有的手在发抖、有的出了一脑门的汗,他们渴望充分发挥、为区县及学校增光。台下的评委们专注地观察,不停地在记分。准备室内,教师们全神贯注地准备实验。
“要把实验教学的过程恰到好处地呈现给学生,这不仅需要教师扎实的实验技能,还要善于创设情境、组织教学、师生互动,这里蕴含着很高的教学智慧,正是物理教师需要练就的基本功。”陶老师告诉记者,通过实验教学和学生实验要发现那些“手的触摸感”很好的学生,让这些学生的特长得到更好的发展。
“下一届,也就是2010年,第三届大赛的主题是实验创新大赛,通过大赛引导教师把实验和现代信息技术整合,创造性地进行实验教学。之后,还计划推出学生实验大赛等,成就有实验才华的学生,为实践动手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打下坚实基础。”陶老师说。
无法替代的体验方式
面对新课标对学生实验提出的新要求,一些有优秀传统和良好基础的学校,实验教学更加受到重视。
“我们学校几乎有一半的物理课是在实验室里上的,学生们很感兴趣。”北京四中李德胜老师代表西城区参加了比赛,他告诉记者,在四中,老师们不仅讲教材中的实验,还自己设计实验。比如,李靖老师发明的“水火箭”演示反冲现象,就把学生们带到操场上,“水火箭是用可乐瓶、洗衣机水管做的,都是废旧材料。打气后,能一下子飞出6米多高,学生们看着兴奋极了,都纷纷动手做实验。”如今,实验已经成为许多老师设计情境的有趣的导入方式。
实验教学是否需要很大的投入?面对记者提出的这个问题,四中物理教研组组长厉璀琳老师回答说——很值得。“在四中,老师们设计的实验与全体物理老师共享,大家一起努力每个人就不需要太多的投入;而且实验现象本身就是在说话,就是在培养学生的发现、思维、探究能力,多花一些时间用在实验教学上,很值得。”
的确,“值得”就是在于许多实验引发了学生认知乃至情感的震撼。陶昌宏老师告诉记者,他在通州二中为该区物理教师上自由落体运动的示范课上,为学生做了真空中铁片与羽毛下落的实验。课堂小结时,一名男生兴奋地说:“我这节课的最大收获是,看到了在没有空气阻力的情况下,轻重不同的物体下落快慢相同!”
陶老师感慨地说:“实验让学生获得认知的体验,是其他方法替代不了的。自然界的物质是无言的,但它具有与人类交流的方式——实验,实验实现了人与自然的对话,与规律的对话,乃至与哲学世界的对话……”
关注奥数网官方微信 数学资料、数学真题、更有全国教育资讯
微信搜索“奥数网”或扫描二维码即可添加
来源:现代教育报 作者:薛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