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数北京站 > 小升初 > 小升初经验总结 > 经验交流 > 正文
2009-02-03 09:03:24 下载试卷 标签:家长
中午,在电视上看了一档节目,内容是孩子要不要上名校。答案是显而易见的,就如一位嘉宾说的,我们家长好比树上的叶子,掉了这个漩涡里,自然要随大流。
现在的孩子比我们小的时候幸福的多,也不幸的多。我们那会儿放下书包就可以疯玩,而他们可能只有周六或周日,有得在这法定的节假日里都没有机会去玩。他们每个人最少上一个辅导班,最多要上四五个辅导班,每个学生背负有比这些学科更重要东西,那就是家长们的期待。中国的教育机制迎也合了“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理,一系列软性教育应运而生。
不管是大都市,还是小城镇都有名校,都有那么几所名校高高在上,无论他有多么高的门槛,做家长还会想方设法把孩子往里送。
不可否认名校的好处,它就象上等流水线上的零件,每一个环节的产品都是优秀的,无可挑剔的。(当然,我没有上过名校,这个的感觉一半是感悟一半是借用的。)上了名校,孩子的一生都会有保障了。
上辅导班,学奥数,学英语都是为了有一天能上个名校,这也是名校的门槛之一。
任何一种事物或现象都不是没有一点缺憾的。上名校不过是出人头地的机会多了一点,上普通学校也不能否定一个人的价值,所以,如果让我来选择的话,我会因儿而宜。
首先,我会和中国的家长一样,把孩子往辅导班里送,只是,我太注重儿子的个人修养和他的健康,所以,在他二年级的时候送他学了跆拳道,如今拿到蓝带;同一年里,又让他学了古筝,为陶冶情情操丰富他的生活,这些学习的意义不够直观,不象作文班,学了两年,多少有了些提高,所以,孩子他爸一度想停了古筝课,让他改学奥数。我也想让他学奥数,我甚至很贪婪地让他什么都学,学个天才少年回来最好。但那些想象够残暴,我不忍心在孩子身上如些“施暴”。
中国的教育背离了人的综合素质,很多学校都是以分数为标准来区别学生的好与坏。这种标准对孩子的身心是一种摧残和打击,其实每个孩子都有不同的天份,我们做家长的应该善于发现和挖掘孩子的潜能,而不是把他丢到名校里,就万事大吉了。更不要为他有一天能把他丢到名校,而对孩子以爱的名义“施暴”。
很多年前曾看过一长篇报告文学,内容说的也是教育,那时候好象刚刚提倡素质教育,并介绍了全国仅有几个成功的学校都是以素质教育为主,其中以北京地区的学校最多。印象特别深刻的是学校里的老师,什么类型的教育在我看来都是次要的,最主要的是看你遇到什么样的老师,那些学校里的老师教育的方法非常令人感动,尽管都是平常的小事,但在孩子那里,却成了一种点化。(具体的细节不记得了,我这个烂记性啊。)
节目中,一个母亲毅然决然地将上名校的孩子转到普通小学,她说,孩子上名校感觉特别的吃力,渐渐起了厌学心理,她为了给孩子一个轻松的学习环境,为了让孩子的成长多一些快乐,做出了普通母亲不敢做的事。然而接下来,她发现自己的教育方法严重脱离了中国当前的教育模式,无论哪所学校都附加了一些硬性条件,而她的孩子却没有上过任何的辅导班。
这个了不起的母亲,最后将孩子送到国外,自己也成了陪读妈妈。孩子如今上高一,在主持人的提问下,她说:外国的学习很轻松。
有很多人支持这位母亲,我也支持,但是,这份支持不能等于将来可以效防。因为她有那个能力,而大部分中国家庭是没有那个能力的。
因为只有一个孩子,却承载了那么多有爱和期待。因为只有一个孩子,所以,我们更要让他们健康和快乐;只为只有一个孩子啊。
关注奥数网官方微信 数学资料、数学真题、更有全国教育资讯 微信搜索“奥数网”或扫描二维码即可添加
来源:新浪博客 作者:暗暖生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