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4-03 11:14:31 下载试卷 标签:小升初 教师 小升初政策 家长 小升初衔接
公平与效率之争
李芳分析,“择校热”的背后还凸显了中国教育另外一个根本性问题———义务教育阶段优质学校的供求不平衡,处于一个供小于求的状况,优质资源短缺,并且配制不均衡。此外,在教育优先原则下的精英教育和“重点校”政策制造了差异,并逐渐扩大了差异。
“在差异存在的情况下,选择就一定会存在。”李芳表示。
有参与《规划纲要》制定的核心专家对此表示了认同。这位专家表示,在讨论择校问题时不能脱离中国教育目前发展的实际。
据他介绍,2007年一年,政府对教育的投入达8000多亿,而在医疗卫生领域仅投资2000多亿。除此之外,社保、低保、农民养老等都需要国家大笔的投入。
“教育的投入肯定要增加,但不是聚宝盆,想要多少是多少。”该专家表示。
据此,他提出,在国家教育投资一时难以迅速提高的情况下,中等收入以上的家庭应该拿出一部分收入来为子女所享受到的优质教育买单,而国家可以利用这部分资金来为更多的困难群体提供更好的教育资源。
“现在老百姓有28万亿存款,现在国家要刺激消费,鼓励老百姓买楼房、买别墅、买汽车,什么都可以,我要给孩子购买一个优质的教育服务,为什么不行呢?”该专家表示。
对于这种观点,与会教育界人士多表示了不同意见。
“很多人说是供求关系导致择校问题,较短缺的优质教育资源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的矛盾,这句话非常虚伪。”北京理工大学杨东平教授表示。
杨东平认为,中国的优质教育资源比10年前增加了很多,同时学龄人口比10年前大大降低,从供求关系来为“择校热”开脱,是有问题的。
而北京一中原校长王晋堂则从《义务教育法》的规定上厘定这个问题:义务教育的本意是什么?主要表现在对适龄儿童和少年的教育是强迫性和免费性。2006年6月29日,全国人大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修订稿,明确规定了“国家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义务教育是国家统一实施的,是国家地区保障的公益事业,实施义务教育不收学费、杂费,国家建立义务教育经费的保障机制,保证义务教育实施。
“义务教育阶段的发展,我们更多地期待政府的作为,公共资源的共享怎样能够缩小差距,体现公平的追求。虽然公平很难实现,但这是我们教育的价值取向,不然的话教育本身所承载的责任也就丧失了。”首都师范大学基础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王海燕表示。
不过,杨东平教授承认,在强调公平的同时也要兼顾效率。
从教育资源的角度考虑,政府不大可能包揽所有教育资源,在很长时间内还是需要好的政策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源向教育流动,形成一个社会共同办教育的格局。
“真正的难题,不是该不该取消‘重点校’,回答这个问题是容易的。但是怎么取消,就是一个大问题。”杨东平教授表示。
在他看来,“是不是像西方那样把重点学校都变成私立学校?在中国的情况下这种选择是否可行、合理?对它的公平效益怎么考虑?这才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入学如进麦当劳”?
如何解决择校问题,有与会专家提出一个说法“入学如进麦当劳”———麦当劳的产品是完全标准化的,国家也应该解决义务阶段学校设备和师资不均衡的现状。这可能是解决择校问题的一个合理的路径。
其实,一些地区已经开始了类似的尝试。
“2003年,我们就实现了两元体制并轨,强调了几个统一。”上海浦东新区社会发展局教育处处长赵连根表示。
据他介绍,浦东新区近年来在义务教育阶段的公办中小学校中实行了校舍设施设备、教师工资以及学校划拨经费的统一。几年下来,浦东的义务教育整体获得比较快的发展。
而王海燕则注意到另外一个问题,随着国家对于义务教育投入的不断增加,目前学校之间的硬件差异已逐渐缩小,但是师资配备仍然有很大差距。
北京市崇文区崇文小学校长白淑兰,则把解决教师工资的问题摆在了首位。
长期工作在一线的白校长很理解教师的心理:如果工资收入不稳定,教师不会踏踏实实在一所学校里教书,都会想着跳槽到福利待遇更好的“重点校”。
王晋堂用四个“均衡”来强调了教师待遇均衡化的重要性:“义务教育的均衡关键是学校均衡,学校均衡的关键是教师均衡,教师均衡的关键是教师的流动,教师流动的关键是教师待遇均衡。”
关注奥数网官方微信 数学资料、数学真题、更有全国教育资讯
微信搜索“奥数网”或扫描二维码即可添加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