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4-14 09:10:39 下载试卷 标签:培训 教委
目前正是“小升初”冲刺阶段,包括各种公办校外教育机构举办的收费培训班,周末都人满为患。一些家长对此抱怨,既然是公办校外教育机构,为什么还要收费?有些培训班,为什么交费都报不上名?日前,市教委明确表示,公办校外教育将要落实公益性原则,必须砸掉培训这个品牌。
●新闻事件●
校外公办教育机构培训班报不上名
小官的儿子今年6岁,9月份就要上小学。看着儿子拿起家中的吉他,一拨弄就是半天的兴奋劲,小官决定给孩子报个音乐培训班。
尽管社会上各种民办教育机构把自己宣传得天花乱坠,但小官还是信任公办的校外教育机构,比如北京少年宫、区县教委主办的科技活动中心等。
最近,一些公办的校外教育机构又开始招生了。原本以为可以轻易地报上名,到了报名当天,小官才发现远比想象的艰难。“我和儿子8点多就到了,许多家长比我们到的更早。”小官说,“再一看招生通告,我更傻眼了:美术满了;朗诵满了;小提琴满了……”
记者调查发现,在各种比较有名气的公办校外教育机构,诸如舞蹈、音乐、美术、英语等“小升初”热门培训班,初次报班或者信息闭塞的家长,都很难第一次报上名。
●探索发现●
小学六年参加校外培训班花费6万元
知名校外教育机构不仅难上,而且收费不少。
海淀区一名小学六年级学生家长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孩子从小学一年级就开始报班学习,刚开始一年报四个班:舞蹈、美术、英语、轮滑,总共学费在1400元左右,但是这些科目都需要购置学习用品,比如画笔、画纸、舞蹈鞋、舞蹈服、教材、轮滑鞋等,又需要5000元左右。
“从三年级开始,课外班的数量开始增加。”这名家长说,“除了现有的四个班外,增加了数学、小提琴、游泳,每年的开支都超过万元。比起更多的家长只看重小升初、看重奥数和英语来说,我给孩子报的班还兼顾了孩子兴趣、升学需求、体育锻炼、文艺素养等。”
这名家长告诉记者,孩子六年上的全部是公办的校外教育机构,总的费用肯定超过了6万元。“我有点不太明白,这些校外机构既然是公办的,设备、人员工资支出等都应该国家支付,他们难道不应该给孩子们提供免费培训吗?”家长说,“校外教育机构的主要功能是什么?应该是提高孩子的综合素质,比如文艺、体育、科技创造发明等,为什么现在的公办校外教育机构却成了学校教育在周末的延伸?”
目前,本市教育系统现有校外教育机构50家,其中市级2个(活动中心和教学植物园);区县少年宫23个;地区少年宫、少年之家、美术馆等20余个。全市还有各级各类校外活动场所1819个。
●权威发布●
公办校外教育机构要“砸掉”培训这个品牌
本市校外教育将要落实公益性原则,学生培训即将实行政府买单。近日记者从市教委获悉,免费组织公益性的校外教育普及活动项目将成为本市校外教育机构的品牌,而不应当像现在把培训班当成主要的品牌。
校外教育机构如何体现公益性?市教委体美处处长甘北林认为主要是三点:一是在社会上为广大青少年学生组织各种校外活动;二是免费组织广大学生到少年宫来参观玩耍;三才是办各种培训班来激发和培养广大学生的各种兴趣爱好(收费也只应当是象征性收些耗材成本费)。
近几年来,用福彩和体彩资金支持校外教育已经使本市的校外教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07年市政府为人民群众办的第58件实事是“22家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对中小学生集体参观实行免费”,并拿出600万元用于补贴,同时市教委还申报了2007年用一千万元对各类校外场馆开展免费教育活动的奖励资金。
“目前的问题是,国家有专项拨款了,市政府加大投入了,但按照基础教育由区县负责的原则,应当是各区县负责本区县校外教育机构的投入,可我们的一些区县却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和支持,缺乏对校外教育的配套投入和保障机制,使多数校外教育机构存在发展甚至生存的困难。”市教委有关负责人说,区县政府应当按照政策规定,首先保证生均15元的校外教育公用经费拨付到位,同时根据实际工作需要逐步加大配套投入。
“当代校外教育”是实现教育公平的必有内容,是实施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方面。从今年起,市政府鼓励各区县政府在保证基本投入的基础上,积极协调和重点争取社会资助校外教育机构,积极广泛吸纳社会资金,建立多种渠道投入支撑的良性运行机制。文/本报记者邓兴军
●记者手记●
政府应当保障学生享受免费的社会教育
去年,本市启动社会大课堂活动,经过半年的发展,社会资源单位从首批的480多家发展到目前的近千家。但是,这些社会资源单位,到现在还不能对学生实行免费参观,有些具有教育意义的大单位甚至都不愿参与这样的活动。他们怕麻烦!
市教委还将通过社会大课堂开展情况作为评价义务教育的指标,以督促基层教育部门带着学生走出校园、走进大自然。但是,诚如区县教委负责人表示,活动经费、资源单位的配合等都需要政策支持,否则无法实施。
教育系统制定了一个又一个规划,但仍然只能在教育系统有限的资源单位内进行,如果各相关单位不支持,教育系统的规划往往流于空谈。教育孩子不是一个家庭、一个学校,也不是教育系统单独负有的责任。让孩子接受良好的教育,政府需要强有力地保障,毕竟各个单位都需要长大成人的孩子们去做贡献。
相关文章阅读:
关注奥数网官方微信 数学资料、数学真题、更有全国教育资讯 微信搜索“奥数网”或扫描二维码即可添加
来源:北京青年报 作者:邓兴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