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数北京站 > 重点中学 > 其他区 > 怀柔一中 > 正文
2009-07-01 16:34:53 下载试卷 标签:教师 语文
怀柔一中1956年建校,是1978年被确定为重点校。当时聚集了全县的优秀教师。文革前后,随着“到农村去,到郊区去,到最需要的地方去”的口号,郊区有一批优秀教师。北大附中的特级教师、北京十佳教师周沛耕、人大附中的副校长、特级教师杨正川,都在怀柔任过教。随着时间的推移,进入八十年代初期,掀起了返城的高潮,重点校又是培养干部、向全县输送干部的场所,1985年和我一起到别的学校当校长的有三人,庙城中学我的继任者也是怀柔一中的教师,此外还有怀柔二中等几所学校的副校长。返城、提干、退休,四五年之间怀柔一中骨干、优秀的教师少了40多人。陆续补充了新毕业的大学生。尽管新教师知识新、有热情、有干劲,但是缺乏经验、不是骨干,培养青年教师、特别是培养青年骨干教师成为学校的战略任务。
按照《孙子兵法》的“造势”思想,在学校形成党政工团齐抓共管培养青年教师的氛围,以奋发向上、追求卓越的学校文化影响青年教师。组织落实,责任到人,分工到处室,师傅带徒弟。制度落实,辅导青年教师,有责、有权、有利,青年教师成长,有看得见的评价和奖励机制。时间落实,青年教师有见习、实习、听课、提高、反思的时间。
我们确定了辅导教师的示范课、青年教师入门的研究课、过关的汇报课、以及提升水平的评优课。在不断备课、讲课、评课的任务驱动之下,逐步提升青年教师的授课水平。对于新教师我们提出“对、懂、通、透、精”五层次的教学要求,从高到低、由易到难,阶梯培养、阶梯过关。
对于青年教师培养目标,我们确定为三个层次定位:即胜任型、骨干型和学者型。对于骨干型教师的培养,我们坚持选好苗,选择吃苦上进有灵气的青年教师培养;请名师,请校内、市内知名教师给予指导;压重担,把他们推到教学、管理的关键岗位上去锻炼;上档次,参与和主持校级、县级、市级科研课题,在研究中提升;扬其长,根据他们所长,制定培训计划。几年的培养,这些人中,获得市级优秀课的22人次,25人成长为县级骨干,13人被评为市级骨干,4人被评为北京市学科带头人,2人被评为特级教师,担任主任以上干部的6人,有6人到别的学校当了校长副校长。教学质量不断攀升。
一个学校的教师仅仅靠自己培养是不够的,学校要开放,要不断和外界交换信息和能量。像怀柔一中这样的郊区学校,一般是自己培养的学生大学毕业后回到自己学校任教。这近亲式教师来源不利于学校发展。从1994年,我们从东北师大、哈尔滨师大、陕西师大、西南师大引进优秀毕业生,使学校接触广域文化。后来我们又申请到聘用外国文教专家的资格,聘请了两名外教。在此之前,我们请在怀柔居住的一位美籍法学博士为学生开设英语角,请在怀柔工作的英语国家的志愿者和学生交流,我们组织学生到慕田峪长城旅游景点为外国游客义务服务,开阔了学生眼界,锻炼了学生口语和与人交往能力。
改革开放,促进了人才流动,我们学校培养出的骨干教师,流向了市内。到北大附中的有数学、语文、化学教师(现在的语文组长就是我校的语文组长),到师大附属实验中学的英语教师,到人大附中的语文教师,到北京八十中的地理教师,到北京四中的计算机教师。我觉得这是正常流动,也可以说是激励机制,验证了怀柔一中教师培训的结果,是怀柔一中的骄傲,引导得当,只会激发在校教师的积极性。同时,我们开始引进外省市省级骨干教师。1999年,我们引进一位河北省退休的物理省级骨干,由他介绍,引进物理、英语两位省级骨干。通过北京市人事局办理全家户口进京。北京高考分数低于外省很多,教师待遇高于外省很多,为孩子高考打算,为改善生活考虑,这些老师还是很愿意到我们学校的。他们准备好相关的材料,由学校到区教委、人事局,市教委、人事局办理相关手续,且不收城市增容费。到2002年,我从河北、山东、吉林引进8位省级骨干,教师队伍改变了格局,融进更广域的文化,也开了怀柔引进优秀人才的先河,每年区委都召开引进的人才座谈会。怀柔区委组织部应该感谢我吧!
关注奥数网官方微信 数学资料、数学真题、更有全国教育资讯 微信搜索“奥数网”或扫描二维码即可添加
来源:博客 作者:杨启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