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8-26 09:33:05 下载试卷 标签:教师 示范校 小升初政策 奥数难题 启蒙教育
择校贵、择校难、择校破坏教育公平,择校拉大城乡差距、择校违背公正原则、择校扰乱教育秩序、择校滋生腐败现象、择校加剧考试竞争、择校影响身心健康……不提择校不生气,一提择校满肚子气,择校因何而成为众矢之的、过街老鼠?现实是人人忙择校,个个想择校,择校缘何成为臭豆腐,闻着臭,吃着香?天天喊取消,年年说公平,可择校热的星星之火却越泼冷水越火爆?究其原因有以下六难:
第一,义务教育政策落实难。
〈〈中国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1986年4月12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 1986年4月1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38号公布自1986年7月1日起施行)“划片招生,就近、免试入学”,不得超范围、跨区域乱招生,政策出发点是很好的,法规是这样写的,可实际的情况是这样的:省级重点示范校掠夺市级优生,市级抢县级优生,县级侵占乡级优生,乡级抢村里的优生。就是每年的四、五月份就是优质生活大战的颠峰时刻,为了抢到生源校与校、师与师之间发生肢体冲突的事件屡见不鲜。义务教育阶段不得举行选拨考试,现在的小升初,中考不都在进行得如火如荼吗?由此产生的后果是:孟母五迁、转户口、陪读、周围房价飙升……为此,各级的教育部门是文件没少发,禁令没少出?可执行力度与效果如何呢?还是教育主管部门对实情不清楚,没看到?不了解?可真正落实到基层和实处的有百分之多少?就这么简单的10个字,喊了几十年多少年了,说了无数遍了,老百姓的耳朵就听出茧来了,至今还没有落到实处,难到就真的那么难办吗?有政策法规不狠下决心落实,却下发一条又一条的禁令,想了一个又个的高招:素质教育、课程改革……只能让老百姓想到:只刮风不下雨、瞎折腾………
第二,取消示范重点校更难。
示范校、重点学校尤其是一些有几十品牌的老校、名校,是几代人不断探讨、努力发展、积淀起来的,在百姓心中早已树立了良好的信誉与口碑,不是说取削就能办得到。就拿本县的来说吧,省级示范幼儿园2所,省市示示范初中2所,省级重点高中2所,这些学校大部分经历了20多年,有的还有50多年的历史,说取消谈何容易!即使国家有令取消,老百姓的观念也不是一年两年能转变过来的。用牺牲重点校来扶持发展薄弱校,显然是不现实的举措。近年来,我市将每年的重点示范校的高中招生指标、计划地分配到各个乡镇初中,并在划定的分数线上再给农村的学生降20分录取,此举在一定程度上大大缓解了择校难的问题,也较好地促进教育公平,有效保证了农村孩子也有机会重点校,值得推广与借鉴。
第三,农村薄弱学校生存难。
90年代初兴建起的希望小学,集资学校,大大改善了农村的办学条件,由农村学校师资、设施、管理等诸因素与城区学校差距很大,导致生源外流,维持艰难,校舍闲置。近年来,不得不撤校并点,但仍难以维持生存。据我所了解的一个大教办,96年是23所中小学,2000年成为19所,08年成为11所。形成农村学校生源骤减的原因:一方面是师资、质量、管理问题。另一方面是出生人口下降。搞好薄弱校的对策是政策、资金、扶持处,可将每年的重点校评比以“流动名校”的向社会公布,或许会促进义务教育全面发展,河北的经验值得借鉴。
第四,政府大量投入难。
国家在有限的财力情况下,不可能一下子对农村薄弱学校将各方面的设施一步到位,即使能到位,可关键的师资力量是不可能立马到位的。师资培训与成长是需要一个漫长和学习与发展过程。城区教师轮流下乡支教办法虽然可行,但实际的效果并不是很理想,关键是能叫来,但留不住,原因是农村教师的奖金,住房、福利,工资与城区差别太大。如何健立健全农村学校的住房、待遇,工资制度,加大在政策、资金上大力向其倾斜是逐步缩小城乡教育差距的有力举措。
第五,淡化唯考试选拨难。
在一考定终身的制度下,稀少的优质教育资源就必然成为学生家长哄抢的对象。不能把孩子输在起跑线,更不能输在跑道上。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辛孩子,这些口号在一定程度上促长了择校的风气。要改变争抢优生的现状,改革目前的这各种考试制度势在必行,可究竟如何改,如何才能改好?是放在教育管理者面前的一个新改题。唯一途径是深入实际调查研究,走群众路线,多听听人民的呼声、期望与建议。
第六,扭转教育目的难。
按照《教育法》的规定,我国现阶段的教育目的是“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可目前的分数教育、考试考试充斥着教育领域的每个角落。“考考考,老师的宝;分分分,学生命根。”小学生升级要考,上初要中考,上大学要考。周考,月考、课堂考,期中、期末考,入学考,分班考,插班要考,择校要考……用分数定钱数,用分数选学校,用分数定择校费,用分数衡量教师水平,用分数考核学校名次,用中高考指标定位是否能评上省市级示范重点校,用分数来发资金,用分数来评模晋级,分数就是一切,有分就有一切,有分走遍天下,无分寸难行,……“素质教育,课程改革难在分数与考试面前输得一沓糊涂!”这种局面不扭转,不改变,毁掉不是一代人而是整个民族的未来与希望!中国青少年的创新能力可能要从目前的世界倒数第五降为倒数第四……这决不是危言耸听。
关注奥数网官方微信 数学资料、数学真题、更有全国教育资讯
微信搜索“奥数网”或扫描二维码即可添加
来源:新浪博客 作者:秋风过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