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9-07 09:17:44 下载试卷 标签:家长 语文 启蒙教育
最近这两天有一条消息在家长和老师中间引起了热议;新学期开学之际,湖北武昌某实验小学设立“终身发展实验班”,对家庭作业做“加减法”:学生上小学期间,没有任何“书面家庭作业”,取而代之的是学会家务劳动等6项“素质作业”。这样的家庭作业是好是坏呢?
叫好:孩子全面发展的有益尝试
记者随机采访了10多位家长,90%对此“叫好”。
“举双手赞成!”在媒体工作的陆先生说,这是真正的素质教育探索,一旦实行成功,将功德无量。“我们的中小学基础教育非常牢固,但能力远远不及国外一些孩子。这因为我们100个小孩会教育成一个头脑。而一些国家却是根据孩子的兴趣来鼓励发展专长、张扬个性。”
陆先生认为,书面“零作业”,就像有的地方现在尝试的四书五经教学一样,虽然有支持的,有反对的,但应允许多元化的教育试验。“成才的道路太多了,给孩子一些自由、独立的空间利多弊少。”
陈先生的女儿1日开始上小学六年级,第一天作业就不轻松,从晚饭后一直做到晚10点以后。“快小升初了,学校抓得紧。像这个暑假,就报了奥数班、外语班。”面对学校的“题海战术”,陈先生期盼:“零作业”不再成为一种奢望。
廖女士的女儿幸运一些。刚升入南师附小实验班二年级,实验班并不看重书面作业,却强调口头作业,像语文有大量的阅读,每天会读会念的字有二三十个。“现在孩子一天的作业量在1个小时至1个半小时,但还是‘零作业’好,尤其是对低年级的学生而言。”
不少教育专家对此也表示肯定。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刘永和说:“它是针对当前我国小学教育的弊端进行的有益尝试,有些小学布置的家庭作业要让孩子做到晚上10点、11点,这是对小学生身心健康的摧残。”刘永和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提出现代教育四大支柱,即学会学习、学会工作、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因此,布置劳动、锻炼、阅读、思维等素质作业,让学生接触社会,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能力、开阔他们的视野,符合现代先进的教育理念,对学生的终身发展、继续学习都大有好处。
担忧:如何应对考试硬杠杠
改革虽好,但大多数家长也流露出些许无奈。
“大家都希望素质教育,可是考试是道硬杠杠。”邹先生觉得“零作业”好是好,却担心因此无法应对将来的高考。他说,应试教育是“臭豆腐”——闻起来臭,吃起来香。作业没有不行,太多也不行,关键要适当。“的确,高考制度就是一个指挥棒。”陈女士有同感。她说,家长希望“零作业”,但现实的压力又让他们担心“零作业”的实行。现在的父母都希望孩子将来能考上名校,有一个体面的工作。“高压学习的背景下,如何能潇洒起来?”
一些老师也持谨慎态度。“一点不布置书面家庭作业有点不现实。”南京市力学小学六年级的周艳老师说,比如语文识字,学生该抄的还要抄,该写的还要写,而且他们最终还要面临书面考试。但是,周艳认为对书面作业进行改革又是需要的,不应像以前那样让学生机械地抄和写,要多布置加强思维训练、能力训练的题目。
“如果没有作业,如何检验学得好不好?”有的家长认为孩子将要面对升初中、高中、高考等,分数是绝对标准,书面作业很重要。
刘永和也认为,课外练习也就是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可以帮助学生深化理解,是巩固所学知识的有效方法,也是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的重要手段,一直以来都是教学工作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所以,进行适当的、有效的练习仍是必须的。
江苏先行者:“幸福教育”与应试并不矛盾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零作业”其实在江苏早就有了,实验者是南京中山门小学。该校校长王丽萍介绍:“我们有个课题——顺天自信,就是让孩子顺意天性自由发挥,因材施教,而不是一刀切。”
在这样的理念下,十几年前,中山门小学就开始尝试“零作业”制度,要求学生自己申请,并经家长和学校同意。有的学生申请“零作业”是因为成绩已经名列前茅;有的孩子认为所学的内容早已知晓,想早点休息、睡觉;更多孩子申请“零作业”是希望自主安排课余生活。目前,学校24个班900余名学生,每个班都有两三个学生申请“零作业”。
还有“换写作业”,比如孩子的语文好而外语不好,那可以不做语文作业,而把更多时间用在外语作业上。有一位孩子曾经被两所学校拒绝入学,但到中山门小学后,却被老师发现具有数学天资。学校鼓励孩子别的作业都可以不做,专攻数学,今年这位孩子捧回国际、国内奥数大赛五块金牌。
在这所学校,孩子甚至还可以申请只上半天课。这个学期开学伊始,就有3位拥有钢琴或围棋特长的名校学生,冲着“半天制”转学而来,他们家长均认为这里的素质教育独到。“现在有16个国家的100多个境外学生在这里学习。”
中山门小学的尝试,被外界誉为“幸福教育”。事实证明,这样的教育尝试效果并不与应试制度矛盾。“今年我们百分之七八十的毕业生都考上了重点中学,南京的中考状元,就出自我们学校。”一位从美国回来的当年中山门小学毕业生感慨:“这样的教育是可持续的,后劲足。”
湖北当事人:这项改革有一个重要前提
“人生就像是一次长跑或一次长途旅行,既然是这样,就不要在乎它的起点或中途的某一阶段,应该用终身发展的眼光对待教育。”2日晚,记者与34岁的湖北武昌实验小学校长张基广连线,他打了这样的比喻。
几年前,这位年轻的校长就开始酝酿作业改革。“后来征求专家的看法,求得了支持;又征询了身边已做或即将做家长的朋友,他们都觉得对孩子的终身教育是好事。我们这一代人,小时候作业也不多,但现在来看,潜力都很足。所以,无论从历史、现实需求和理论来看,都是站得住脚的。”
张基广说,今年五六月份招生时,决定尝试一下,对社会发布了“终身发展实验班”的消息。“其实,95%的家长都抱着矛盾的心理,明知孩子应全面发展,但又不得不向现实低头。”不过,报名时,原本一个班,实际报名人数却达到88人,变成两个班。
“教育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需要一定的积淀,这样孩子才有足够的后劲。减去书面作业不是目的,只是手段。一方面,减少机械、重复、不必要的练习,把自主发展的空间还给孩子;另一方面,增加素质作业,为终身发展打牢基础。”
他还强调说,这项改革有赖于一个重要的前提条件,即师生共同提高课堂效率。“书面作业取消后,老师如何教好,学生如何学好,这是一个挑战。”
他并不担心这是一个孤立的行为。“需要有人大胆地做些尝试,点燃星星之火,教育变得丰富多彩之后,最终会回到原点——按照教育规律、孩子成长规律办事。”
关注奥数网官方微信 数学资料、数学真题、更有全国教育资讯
微信搜索“奥数网”或扫描二维码即可添加
来源:新华日报 作者:宋金萍 汪晓霞 任松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