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奥数网
北京站

2022年大事记

奥数北京站 > 专题 > 教育新闻 > 正文

奥数金牌逾百英才出几个?20多年奥赛结果引思考

2009-10-27 16:19:38 下载试卷 标签:奥数杯赛 高考 大学 启蒙教育

  “我国从1985年开始参加国际奥林匹克数学竞赛,获得15次团体第一名,100多块金牌,甚至出现了几个满分;但是,20多年过去了,这些金牌选手成才的比率和速率都不高,这是为什么?”昨天,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举办的全国高中校长论坛上,清华大学附中校长王殿军提出的问题引起大家思考。与会人士指出,我们需认真研究资优生的成长规律,加强英才培养体系建设。

  资优生也忙做题、考高分

  研究表明,具有突出天赋的学生,一般占全体学生的2%―5%。这些资优生往往具有很强的好奇心、求知欲和认知能力,且想像力丰富,学习兴趣浓厚。从比例来算,我国的资优生数量应该相当可观,但为何最终成为杰出人才的少之又少?

  教育专家认为,单一的选拔考试机制导致人才培养的趋同化、标准化,使得两类学生损失最大。一类是禀赋比较低的孩子,他们无法适应现有的教学进度和难度,自信心受到打击,沉重的教育负担可能会对他们一生造成影响。另一类是天赋非常好的孩子,他们可以用不到两年的时间把高中课程自学完,但考试制度不允许他们高二考大学。他们也会忙着做各种习题,为的是考高分。不少重点中学在招生时重视吸引和选拔资优生,但是资优生的培养目标就是高考得高分。

  为何中国孩子赢得国际奥数冠军后,成为杰出人才的寥寥?有校长认为,这不能怪奥数本身。我们许多孩子从事奥数的目的就是获奖、保送、加分,上好大学;他们不一定对数学有十分浓厚的兴趣,而且训练得过早,能力被过度开发,强化了训练却摧毁了兴趣;一旦拿到大奖,目标已完成,后劲自然不足。这样培养出来的是解题高手,而非数学大师。

  发达国家英才教育可供借鉴

  与会专家认为,发达国家英才教育的方法,可以给我们提供借鉴。

  美国从1958年到现在,不仅建立了分管资优生培养的专门机构,而且陆续通过了诸如《天才儿童教育法》之类的法案。美国各学校把5%左右的资优生单独划分出来,予以特别关注和培养。尽管在某些方面美国的基础教育也有缺陷,但是他们在资优学生的培养方面却是非常成功的。美国在各行各业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与他们的英才教育密不可分。

  英国在中学阶段的英才培养主要依靠英国公学。英国公学对学生的选拔测试注重创新潜力、思维能力,偏重学术性,学校注重培养学生的坚强性格。牛津和剑桥50%以上的学生来自英国公学。

  法国对资优生的培养,主要通过大学和设立在优质高中的大学预科来完成。法国中学生中,只有10%左右非常优秀的学生能通过优质中学的大学预科,最终进入法国著名大学深造。大学与中学的衔接培养做得非常成功。法国的名牌大学规模都不大,但学生水平非常高,培养了一大批学术、政治、经济等领域的精英人才。

  呼吁建立人才培养“双轨制”

  “英才培养的目标不是考高分、拿奖牌,而是培养资优学生的创新素质。”专家认为,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培养,首先要面向全体学生;在普及的基础上,让资优学生“冒”出来。这其中,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想像力很重要。我们现在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学习“有用”的知识,解答指定的问题,使用规定的方式和格式。学生习惯于研究老师认为重要的或与升学考试有关的问题,扼杀了好奇心,也没有机会发挥想像力。这两种素质的丧失,意味着创新能力基础的丧失。所以,一些资优生仅仅止步于“高考状元”。

  王殿军认为,我国需要在人才培养上建立“双轨制”,即:一般学生继续沿用现有的教育体系和培养模式;而英才教育则需用一个创新的教育体系和培养模式,为科学遴选出来的资优生配备专家型师资,为每个学生建立长期的学业和成长记录。英才培养体系,需打破中学与大学之间人才培养的明确界限,搞好衔接式培养、合作培养,尽可能减少应试教育对资优生的影响。

  英才培养必然要占用非常优质的教育资源,是否会影响教育公平?专家认为不必担心,因为公平的教育就是让每个学生接受最适合他们的教育。

 

关注奥数网官方微信 数学资料、数学真题、更有全国教育资讯
微信搜索“奥数网”或扫描二维码即可添加

来源:本站原创

  

  • 欢迎扫描二维码
    关注奥数网微信
    ID:aoshu_2003

  • 欢迎扫描二维码
    关注中考网微信
    ID:zhongkao_com

最近发生的事

学校推荐

攻略推荐

北大附中

北大附中初中部共有18个教学班,学生700人左右,教...

点击查看

教育导航

  1. 北京站 上海站 广州站 深圳站
  2. 天津站 武汉站 成都站 石家庄站
  3. 南京站 杭州站 济南站 苏州站
  4. 郑州站 沈阳站 太原站 重庆站
  5. 长沙站 合肥站 宁波站 青岛站
本地教育

本地教育资讯 | 推优指导 | 择校攻略

面试技巧 | 经验交流 | 分班考试

特长生 | 小学统测 | 最新试题

热门资料

本地教育信息 | 真题

面试题 | 模拟题

重点中学

北京人大附中 | 北京北大附中

北京十一学校 | 北京二中分校

北京第四中学 | 北京第八中学

小学试题

期中试题 | 口算题

期末试题 | 数学知识点

单元测试 | 练习题

京ICP备09042963号-15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155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10-56762110 举报邮箱:wzjubao@tal.com

奥数网版权所有Copyright@2005-2021 www.aosh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