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11-03 10:16:46 下载试卷 标签:启蒙教育
文出有因:网友评论:袁贵仁能当好教育部长吗?
教育部长换人了!前部长功过留给时间去评说。
从今天开始,我们关心新任部长袁贵仁。为什么要关心?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个教育问题,每个人心里都对新的部长存有期待。那么我们如何表达关心?小编就借这个话题抛砖引玉。
信任他,因为袁贵仁资历深厚 口碑也不错
[其人:出身哲学、投身教育领域40年的低调官员]
先瞄下袁的履历:今年59岁,安徽固镇人。19岁开始在县王庄中学教了9年书:从初中语文教到高中语文。1978年考入北京师范大学哲学系,1984年研究生提前毕业后留校任教,一直待了17年,官至北师大党委书记。2001年晋升为教育部副部长。
再听听看大家怎么说。来自亲友的评价有:为人宽厚、处事公允、平易近人、非常和蔼。来自仕途中人的评价有:“袁贵仁比较低调、温文尔雅、充满书卷气,甚至言谈都有些慢条斯理”…[详细阅读:袁贵仁的人生经历]
[其言:公开接受媒体采访不多,对教育领域腐败颇有针对性]
袁贵仁谈教育系统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当前,有些单位在工程建设项目决策中存在随意性;有些项目违背建设规律和基本建设程序,存在赶工期现象;有些领导干部不注重建设管理知识和有关法律规章的学习,工作安排不规范;有些基建管理人员放松警惕;有些领导干部甚至走上了犯罪的道路。”[详细阅读:袁贵仁的教育观点 ]
[其行:8年教育部副部长资历,分管招生、财务和党建纪检]
袁贵仁在在教育部副部长的位置上已经工作了8年多,是目前几位副部长中资历最老的。在前任教育部党组副书记、副部长张保庆退休后,他开始分管此前招生、财务等工作,同时承担全国教育系统党建、纪检等工作…[详细阅读:袁贵仁在教育部时间比周济还长,对教育腐败不满 ]
鼓励他,因为积弊之下 难有勇夫
[教育问题积弊深重,无所作为已经不是袁贵仁的可选项]
中国教育问题一箩筐,袁贵仁不愁无所作为。就不刷屏列积弊清单了,这里分享两个比较凝练的概括。七道坎版本:学前教育问题、发展不均衡问题、应试教育问题、职业教育问题、高等教育问题,以及新教育理念的推行和多出杰出人才。另有八大关版本:教育贪腐化、学者官员化、大学企业化、校园工厂化、教学商业化、教师商人化、知识快餐化和学生商品化。
[也正是因为积弊深重,三把火从何烧起成了难题]
我们毫不担心袁贵仁对教育问题的认识高度和深度,以其几十年的从教经历,比我们中的大多数更清楚中国教育的弊端何在。只不过改革总是道阻且长,一触及到既得利益群体,阻力之大恐怕在你我想象之外。新官上任三把火,先烧在谁们的屁股上,想必袁部长也很费神吧。
[所以说,考验袁贵仁担当和胆识的时候到了]
我们都知道,烂摊子从来都是把双刃剑,收拾好了那是应有之义,收拾不好估计就等着被收拾。更何况教育部这个风口浪尖,功过太招人了。那么袁部长有多少勇气和利益集团切割?呼声中举起的改革之刀,会是水果刀还是青龙偃月刀?从来积弊之下难有勇夫,所以我们更期待袁贵仁能既大胆又有策略地革除积弊,不负众望。
体谅他,因为理想很丰满 现实很骨感
[从时间维度来看,袁贵仁只能为人民服务1500个工作日]
袁贵仁1950年11月生人,今年59岁。部级干部每个任期5年,正部级干部退休年龄为65岁。以最理想状况计算,袁部长五年后能够连任,他为人民服务的年限也只有6年。
更直观的,再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270号规定,推算一年正规工作日:365天/年-104天/年(休息日)-10天/年(法定休假日)=251天/年。由此得出251×6=1506个工作日,再掐掉一年一天病假吧,我们祝愿袁老身体健康堪称铁人好了。
[然而参考既往经验,教育改革需要的时间成本却不容乐观]
就以前任周济为参考,我们来看看要做出点像样的成绩,时间成本如何。6年任期,周济被肯定的两大政绩主要是:城乡免费义务教育全面实现和高等教育实现大众化。前者,从2006年9月1日修订颁行“实施义务教育,不收学费、杂费”开始,到2008年秋季学期起“免除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杂费”在全国范围内实施,历时3年。后者,1999年起高校开始大规模扩招,到2006年全国各类高等教育总规模超过2500万人,初步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历时7年。
[所以,不能也不应该把担子撂在袁贵仁一个人身上]
比对下这些数据,不由得倒吸口凉气啊。诚然,教育部作为直接负责中国教育改革的职能部门,理应责无旁贷;改革出现偏差,积弊深重也难辞其咎。但是,中国教育问题绝不能撂担子给教育部,更不可能撂给一个部长。换一个部长就能解决的问题,都不算问题。所以别对袁贵仁怀有扭转乾坤的不切实期望,而是清醒地记得,政府的服务和引导职能没理由缺位。
结语:
想当年,周济因为发明了本科教学评估,被调侃成洲际导弹(周济捣蛋)。如今接力棒交到了袁贵仁的手上,讨个喜吧,但愿他会成为中国教育改革的“贵人”。
关注奥数网官方微信 数学资料、数学真题、更有全国教育资讯 微信搜索“奥数网”或扫描二维码即可添加
来源:腾讯评论 作者:沈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