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12-18 09:37:43 下载试卷 标签:大学 启蒙教育
以下文章来自,澳门教育暨青年局局长苏朝晖接受的专访,澳门回归后加强教育投资、继续均衡化教育,可以说澳门基本上没有“择校风”!现在澳门90%以上学生是在以中文作为第一语言的学校里学习,中文为主葡文为辅。
记者:这10年澳门教育有哪些变化?
苏朝晖:教育有延续性,我先说一下90年代,那时葡澳政府的主要工作是解决数量问题,包括教师数量和学校数量。
回归后,特区政府进一步加强对教育的投资,从数量
增加改变到质量提升,比如提升教师素质,提供老师专业进修机会等。
记者:你觉得最具有变革性的变化是什么?
苏朝晖:是心态。
葡澳政府时代我就在教育局工作。那时感觉教育就是给华人的下一代提供教育机会,回归后的心态更多是为培养未来澳门以及我们国家的下一代。心态上有了变革性的变化。
记者:10年过去了,学校的中文教育情况怎么样?
苏朝晖:现在澳门90%以上的学生是在以中文作为第一语言的学校里学习。
记者:教育部门如何引导中文教育?
苏朝晖:澳门90%都是私立学校,主要是华人办的,必然大部分以华语教学。
根据我们的语言政策,澳门既用中文,也可用葡文,所以我们是以中文为主体,葡文、英文等其他外语为辅。
不设统一会考
回归后新定的教育法保持各校自主考试原则,澳方认为会考第一未必将来一定成功
记者:你说的90%是私立学校,那么教学如何统一?
苏朝晖:澳门没有统一教材和统一考试。
这也有历史原因。私立学校开始就参照了不同的办学体制,有香港的、内地的、台湾的还有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回归前1991年的教育法把不同办学体制都融合在里面。幼稚园可以两年,可以三年,高中可以两年,也可以三年,可以用中文、葡文、英文。
因为办学体制不同,所以也不可能有统一考试。
记者:回归后有变化吗?
苏朝晖:2006年立法会通过第二部教育法,进一步健全澳门教育制度,比如说幼稚园统一为三年,高中为三年。
记者:回归后设定统一考试吗?
苏朝晖:没设定。我们还是没有统一高考或是像香港统一的高中会考。各大学自主组织考试。有统一考试就会让学校有评比,但在终生学习的年代里边,谁说会考第一名就保证他未来会成功呢?
学校评鉴只为扶弱
每7学年一次,不评分不排序不公布结果,只为让学校看清自己的长短项,以作改进
记者:没有统一考试,没有统一教科书,那用什么标准去评判一个学校的办学质量?
苏朝晖:我们参与57个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合作组织”(简称OECD)的国际学生评估计划(简称PISAA)。
这一计划是对15岁的学生的数学、阅读、科学素养进行评估,为什么是15岁呢,因为15岁刚好是完成基础教育。这可以预测一个地区未来的竞争力。
通过该组织对澳门学生的评估,来衡量学校的教育质量。
记者:教育局是否还对学校逐一考评?
苏朝晖:我们有个学校综合评鉴,与内地的评比不大一样,它不评级也不排序。综合评鉴像一种身体检查,检查学校的行政管理、教学,与社区之间关系,老师跟学生之间的关系等。找到问题我们再协助学校解决。
记者:多长时间做一次评鉴?
苏朝晖: 每7个学年做一次。
记者:会不会公布结果?
苏朝晖:不会,我们的目的是让学校知道它的强项和弱项,也不会打分,对于弱项,帮助他们改善。
大学以下全部免费
全澳门的中小学可自由选择,无论有钱没钱,都能受到比较好的教育
记者:澳门实现了15年免费教育,但澳门又有那么多私立学校,他们的学生能享受吗?
苏朝晖:公立私立一视同仁,我们这里从幼稚园到高中的教育全部都是免费的。
记者:内地流行“择校风”,澳门有没有?
苏朝晖:澳门是个小地方,没有内地统一派位的制度,家长可以全澳门自由选择学校,学校也自由选择学生。
记者:那是否会导致不同经济条件的孩子接受不一样的教育?
苏朝晖:学校不一样,不等于孩子的教育就有很大区别,澳门很注重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
无论你的孩子放在什么学校,无论你有钱没钱,都能受到一个比较好的教育。
澳门办校很自由
教育局只要求高中生毕业后达到一个什么样的能力,至于路径选择、课程设置则是学校自己的事
记者:与香港、内地、或者国际上的国家、地区相比,澳门教育有什么特点?
苏朝晖:香港大学教育学院著名教育专家贝磊教授做过比较,他说,香港和澳门都是小型经济,香港教育的权力是集中的,澳门的权力是下放的。
记者:具体指哪些权力?
苏朝晖:比如教育行政权和课程设置权。而在香港学校设置课程,必须要政府批准。
记者:权力下放的理论依据是什么?
苏朝晖:我们教育目标是要求高中毕业生能达到一个什么样的能力,但怎么去教是学校的事。这和其他华人地区不大一样。
记者:有文章认为澳门的教育和香港比还有差距,你怎么认为?
苏朝晖:顶尖的学生比香港还有其他地方要少。但我们在均衡化方面做得不错,学生动手能力比较强。
记者:对于澳门教育的未来,你有什么期待?
苏朝晖:过去10年是打基础的10年,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们要把基础做得更稳妥。然后在这个制度里,让每个学生能发挥他最好的潜能。
让澳门成为香港之外,另一个华人地区终点站。也是交流的中心,不同的朋友来到澳门他可以看到不同方法的一种教育。
另外,希望能有更多顶尖学生出现。
澳门故事
人物:郭洋
身份:原在长沙读小学,3年前随父亲到澳门,目前在圣心英文学校读初三
内地作业4小时澳门作业1小时
三年前,郭洋从长沙来到澳门。
三年后,14岁的郭洋喜欢上了这座城市。慢慢地,也喜欢了现在的学习状态,她觉得现在的学习压力小了,尽管老师也在课堂上说希望大家考上大学,但不会让人觉得考不上大学有什么严重的后果。
郭洋的父亲原是湖南师范大学老师,澳门回归后受教育部选派,到澳门教育暨青年局工作,2006年,郭洋随父亲到澳门就读。
她就读的是所教会女子学校———圣心英文学校,现在读初三。
在澳门,家庭作业一般在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内就可以做完,然后看电视、上网,一般11点睡觉。
而在长沙读小学五年级的时候,每天的作业就有三四个小时。
郭洋现在还要学习经济课,现在她知道供求关系能对商品价格产生影响的道理。
到澳门上学后,她发现自己不怕老师了,觉得老师不像长辈,关系比在长沙时要近些。
如果在澳门和内地选择就读的大学,会选择哪边?
她的回答是:“那要看具体是哪所大学。”
数说澳门
25万
15年1.75倍6000澳门元
十年来,澳门向社保基金供款的受益人从1999年的11.5万人增长到2008年的25万人,增长1.2倍。
15年
2007至2008学年全面落实15年免费教育,是海峡两岸和港澳地区中首个提供15年免费教育的地区。
1.75倍
特区政府用于免费教育的津贴开支由1999至2000学年的3.7亿澳门元增至2008至2009学年的10.2亿澳门元,增1.75倍。
6000澳门元
特区政府分别于2008年和2009年推出“现金分享计划”,2009年向每名永久性居民发放6000元及总值500元的医疗券,向非永久性居民发放3600元。
关注奥数网官方微信 数学资料、数学真题、更有全国教育资讯
微信搜索“奥数网”或扫描二维码即可添加
来源:新京报 作者:钱昊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