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1-06 09:05:57 下载试卷 标签:宏志班 心理 启蒙教育 教师
辐射宏志模式全国“开花”
宏志班的创办者、退休8年的原广渠门中学校长李金海介绍说:1995年9月1日,北京广渠门中学创办了中国第一个宏志班,它的运作模式是学校主办,政府支持,社会赞助。当年的宏志生高中三年免学费、书本费、校服费、军训费,此外每个学生每月还能得到学校给的80元伙食补贴。
广渠门宏志班第一届班主任高金英老师介绍,对宏志生的资助模式,也是在摸索中逐渐形成的。1995年,广渠门中学的第一届宏志班是在多方帮助下开办起来的,当时工商联合会和北京电视台给了学校最大的帮助,两个单位一年为每个学生共提供资助款1450元。
宏志班开办起来后,陆续收到社会各界的捐款。到1999年,北京的部分银行和首钢向宏志班提供了1380万的资助款项。宏志班将这笔钱存入银行,建立了“宏志基金”。基金利息用于每年宏志班的各项开支。但随着物价上涨,基金利息渐渐难以维持宏志班的运转。
从2004年开始,市政府每年向宏志班提供50多万元的助学金。同时,随着国家助学政策的完善,宏志班部分享受低保的孩子,也可以享受免学费的优惠。
社会捐助仍然是宏志班另一个重要的资金来源。现在每个孩子一年的各项费用大约需要8千元至1万元。广渠门中学每个年级有2个宏志班,全校共6个宏志班,240人,每年需要的经费大约240万元。
宏志班出现的第一年,就有国内外300多家媒体给与了报道。其创办者、时任广渠门中学校长的李金海也被请进中南海,和国家总理一起开会,共同研讨中国的教育问题。宏志模式为解决我们这个各方面发展尚不均衡的国家“教育机会均等”问题趟出一条新路。
2002年3月20日,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央文明办、教育部联合发出《关于进一步做好西部开发助学工程实施工作的通知》,要求从2002年起,西部开发助学工程的资助范围由西部12省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扩大到贫困面较大的河北、山西、黑龙江、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这些省要分别确定两所省级示范性普通高中,每所被确定的高中,要在招生计划内开办一个宏志班,每班50人,每人年资助2000元,所需经费由中央文化事业建设费中支出。宏志模式由此在全国遍地开花。
遭遇“各色”善举只得婉拒
高老师介绍说,社会各界都乐于资助宏志班,不过有些捐助却让宏志班觉得不好接受。在宏志班开办之初急需救助的时候,曾有私企老板表示愿意出200万元,但要在宏志班前冠他的名字。当时任广渠门中学校长的李金海说:宏志班是一方净土,不应该有任何功利或商业色彩。于是婉言拒绝了这笔捐款。
除了这样要求冠名的,还有一些“定向捐助”的,也让老师们觉得很难办。有一位女士提出要为宏志班学生提供一笔营养费,用来供应宏志生每天一袋牛奶,但她表示,只资助一个班。现在一个年级有两个班,如果只资助一个班,老师们没法分配这些牛奶。于是老师们询问,能否将营养费使用在其他方面,但却遭到捐助者的反对。对这样的捐助难题,老师们呼吁:捐助者能否用孩子们更容易接受的方式进行资助,让善举能得到皆大欢喜的结果。
思考宏志班该不该追求升学率
李金海说,政府一直在努力实现教育公平,在义务教育阶段有希望工程,在大学阶段有奖学金、助学金,而高中阶段却留有一个“空白”。创办宏志班的1995年,正是中国经济发展遭遇瓶颈的时候,因为国企的改革重组,北京出现了下岗工人等低收入人群,这些家庭里要升高中的孩子很可能因经济拮据而失学。“让家庭贫困,品学兼优的孩子在完成义务教育之后有继续学习的机会。”李校长这个朴素的愿望得到了市区政府和教育部门的认可和支持,1995年,广渠门中学宏志班的招生标准是:有北京户口,家庭月均收入200元以下,中考成绩达标(低于普通班10分)。“从这个标准里不难看出,办宏志班的目的不是要追求升学率。”李校长说。
本报教育专家团成员、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说:宏志模式是一个人才培养项目,而人才的培养,先要做“人”,后才成“才”。因此绝对不能用升学率来衡量宏志模式的成败。我们不排除宏志生里有天才学生,但是从青少年生长发育的规律看,在幼年和少年时期缺乏良好的启蒙教育,甚至在身体发育的过程中,因缺乏营养而导致精力不易集中,的孩子,在高中阶段的学习肯定会比成长正常的孩子吃力些。所以宏志模式就更不能以追求升学率为目标,不然就会给这种有益的尝试埋下隐患。
警示宏志生需不需心理辅导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有些走出宏志班的学生不愿再提及在宏志班时的往事。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宏志生”说,他现在已经大学毕业,进入社会,不论是大学同学,还是现在的老板、同事,没有人知道他曾经是一名广受社会关注的宏志生。他从宏志班毕业后,从未与人说起自己的这一段经历,因为他不想被别人“另眼相看”。甚至一个人的时候,他也尽量避免回忆在宏志班的学习生活,因为那会让他重温当时的孤独、自卑的感受。他对记者说,我感激宏志班,它改变了我的人生,但我也很回避“宏志班”这个符号,它好像总是在提醒我童年时的贫寒和坎坷。记者委婉提出,他是否想过做心理辅导。他说,我觉得不谈论这段经历,就是对我最好的心理保护。
孙云晓老师认为:宏志生需要比普通学生更多、针对性更强的心理辅导。他说:人在6岁以前的心理抚育程度,关乎其一生的幸福。而这些经历特殊的孩子,他们的童年往往伴随着不愉快的记忆。他们本来就是身心俱伤的,有的人可能性格还是扭曲的,他们不仅需要生活上的保障,更需要心理的疏导与康复。对他们的心理辅导要有三个“特别”,即社会要特别理解,老师要特别关心,家庭要特别配合。孙老师特别提出,媒体在报道宏志班的时候,要注意保护宏志生的隐私。社会上的热心人不要动不动就跑到学校,在宏志生面前唏嘘感叹,加深他们“不幸”的心理暗示。建议学校在安排宏志生接受采访,或到公开场合宣讲自己经历的时候,一定充分尊重宏志生本人的意愿。本报记者 杨威 李莉
关注奥数网官方微信 数学资料、数学真题、更有全国教育资讯
微信搜索“奥数网”或扫描二维码即可添加
来源:北京晚报 作者:杨威 李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