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2-25 12:50:58 下载试卷 标签:启蒙教育 诊断活动
父母不要对超常儿童加以炫耀,超常儿童也不要有超人之感,否则会得到相反的结果。除了智力得到高度发展外,超常儿童还要注意品德的培养。
1. 弹性调整进度 ( Flexible Progression)
这类模式的定义是按照学生的学习能力所达到的水平与效率来订定学生升读什么程度的班级,以怎样的方法和速度来让学生在学校的学习得到满足。一般来说,这种模式以「加速制」(Acceleration)进行。例如是提早入学 (Early Entry)、跳级 (Grade Skipping)、压缩课程 (Curriculum Compacting)等等;其实像这样有弹性的进度或发展性的课程安置至少已发展出17 种类型。一直以来,加速制的效果受到各方面的质疑,例如家长担心孩子跳级后社会情绪调适不良(Social Emotional Maladjustment),学校也认为学生要求提早入学或安排学科加速会引起负面影响,加上校方须面对在行政上额外负担和课程灵活调整的挑战,因此总是对推行加速制保持非常保留的态度。总结有关探讨加速制的优缺点的研究结果,可以看出「问题」产生于加速制的特点走向极端──若缺乏审慎的施行措施,加速制的优点会变成缺点。要澄清加速制的成效,除了研究制度本身的利弊,更重要的是探讨具备怎样条件的超常儿童比较适合通过加速制来加强学习的效果。
2. 充实/ 增益活动 (Enrichment Programmes)
这类模式是在原有的课程以外,为个别或一组超常学生安排适合的充实/增益活动或课程使他们在某些科目或课题上,有更深更广的学习经验( Extended Learning)。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利用课余活动( Extra-Curricular Activities) 或假期时参与这类学习( Saturday Programmes/ Summer Camps)。此外,也可以运用校外的资源( Off-Campus Courses)。充实/增益可以透过形形式式的活动进行,例如美国教育心理学家任朱利等人( J.S. Renzulli, et al) 提倡的全校性充实模式( Schoolwide Enrichment Model) 在美国得到很广泛的支持和实施,提供超常儿童相当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例如学生按照自己的兴趣选择研究的课题,发展独立去研究现实生活中的难题的能力,把高素质的作品贡献于有关领域中使用。 虽然充实/增益活动吸引学生的特点通常是活泼的教学形式、配合学生兴趣的学习内容和课外活动的新鲜感,但是若活动的目标不清,缺乏严谨的活动设计和学习效果的评估,充实就变成“充塞”,只能充实学生的学习时间表而不是他们的学习能力、经验和理想的实现,更只是流于为活动而活动的层次。
3. 分组学习( Grouping) 这类模式具有以下一些特点:
◇以学生的能力分班或在班内分组 (Homogeneous Ability Groups),让超常儿童可以一起学习某些特别课程 (Differentiated Curriculum)。
◇将不同年级具有同等能力或兴趣的学生,部分时间抽离原班 (Vertical Grouping; Part-time Withdrawal),让他们到资源室学习( Resources Room Learning)。
◇在教室内,让不同程度的学生组合一起,合作完成一件功课或专题习作(Co-operative Learning),让每位学生都有机会各展所长。
智力超常儿童是指智力水平远远超出其年龄阶段的儿童。国际上比较普遍的做法是把智力水平处于同龄人群中前3%的儿童视为智力超常儿童。
关注奥数网官方微信 数学资料、数学真题、更有全国教育资讯
微信搜索“奥数网”或扫描二维码即可添加
来源:本站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