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2-25 14:33:42 下载试卷 标签:心理 大学 家长 特长测试 启蒙教育
在中国,有很多超常儿童的教育培养班,中科大、西安交通大学、北京八中、北京育民小学、陶然幼儿园等。中科大少年班主任陈卿介绍说,科大的少年班成立将近三十年,在已毕业的900多名少年班学生中,近80%毕业当年就考取了国内外的研究生。上世纪80和90年代,全国大多数重点大学的研究生录取比例不过10%左右,而科大少年班考取国内外研究生的比例超过了70%,80级少年班的毕业生全部考取国内外研究生。
超常儿童在我国占有很大的数量,根据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如果按照3%的比例计算,我国约有六百万超常儿童。
对超常儿童是天生的,还是后天培养的,历来是学术界经常争论的话题。大约有90%的人认为:超常儿童是可以经过特殊教育进行培养的,但也有一些坚守自己理念的专家始终认为:超常儿童就是天生的。当然还有一些专家会说:超常儿童应该是这两种观点的结合。
孙庆君的解释是:“天才意味着是与生俱来的,天才不是知识、能力,但如果不具备与生俱来的聪明的神经元素,超常儿童也是培养不了的,遗传基因很重要。天才这个称呼未免偏颇,超常也许更中性。”
超常儿童遭遇的尴尬
并不是所有的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通过测试,骄傲地被选入超常班。许多家长并不同意孩子上超常班,他们认为:聪明的孩子本来就因为他们的聪明会在成长的过程中遭遇比别人多的困难,如果加速他们的成长,他们就更多地超出了常人,也会遇到更多的困难。另外这些聪明的家伙跑到一起,可能会引发新的问题,心理压力一定很大,所以应该让聪明的孩子像普通人那样,按照正常的生活轨迹成长。
超常儿童可能有不同的性格,但求知欲强,懂道理是共同的特点,但他们也表现出不和群的问题,其次是容易受欺负,第三是经常遭嫉妒。能不能最终成材,并一直保持良好的竞争心态,这些都是超常儿童面临的问题。赞成上超常班的家长说:“成长绝对需要一种土壤,也需要一种超常的见地和勇气。”
智力超常一定意味着成功吗?
从超常班走出的孩子大部分考进了国内重点大学,不少学生到国外继续深造。我国最早尝试超常教育的科大少年班就为国家的发展培养了大批人才。智力超群让这些孩子更早体验了成功的喜悦。
“但起跑快并不意味着能跑远。”在孙博士做过的测试中曾经有个四岁的小女孩,这个孩子有着惊人的识字能力,“不论是笔划多复杂的字,这个孩子都能准确地说出来。但接触了一段时间后,我们发现这个孩子在别的方面又显出很多弱点,许多基本的问题答不上来。”
有专家做过一项研究,收集大量数据来研究影响一个人一生经历的因素。后来他们发现,再多的数据也无法证明人的生长过程中究竟受哪些因素影响,因为变量实在是太多。考察那些真正做出巨大贡献的人,如爱因斯坦、鲁迅等,早期并没有表现出什么超常,成名其实很晚。智商只是影响人们发展的变量之一,与成功并没有必然关系。
中科院心理研究所超常儿童研究中心刘正奎博士认为,超常儿童的培养具有很重要的意义:首先这些孩子的成功率要高于普通儿童,这样可以防止人才的流失;其次,培养超常儿童不仅体现了对这个特殊群体的尊重,还可以透过他们的发展规律改进我们对一般儿童的教育工作,无论对于个体还是普遍都具有重大、深远的意义。
关注奥数网官方微信 数学资料、数学真题、更有全国教育资讯
微信搜索“奥数网”或扫描二维码即可添加
来源:本站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