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奥数网
北京站

2022年大事记

奥数北京站 > 超常儿童 > 超常教育模式 > 正文

中学超常教育的探索与研究

2010-03-04 18:49:55 下载试卷 标签:教师 大学 实验班 启蒙教育 诊断活动

  我国现代的超常教育是从1978年中国科技大学创办少年班开始的,到1985年,经教育部批准,全国已有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十三所高等院校创办了少年班。到1985年,有一些高等院校主动提出,在一些条件比较好的地区和学校,创建少年预备班,为这些学校的少年班提供生源。当年,如科技大学与北京八中、苏州中学挂钩,南京大学与南京师大附中协作等,相继在普通中学正式创办了超常教育试验班。

  一般认为,学校超常教育有两方面的涵义,即所面对的教育对象是在某一方面或某些方面有超常能力的学生;由于超常教育对象的特殊性,也促使学校教育必须超常发展,以适应学生特殊发展的需要。北京八中、人大附中、东北育才、天津耀华中学、湖南师大附中以及江苏天一中学在中学超常教育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办学模式,代表着中国中学超常教育的发展方向。

  第一节 办学理念

  社会的发展对人才提出更高的要求,如何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高质量的人才,这是摆在教育者面前的一个严峻的任务。由于超常学生的独特优势,传统的教育体制显然不能适应这些学生发展的需求,长此以往,大量具有优异智力和创造潜力的儿童将会被埋没,他们在常规教育中“吃不饱”,发展受到阻碍。因此,如何为超常学生提供恰当的教育,成为教育界,乃至全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

  一、探索的历程

  超常教育一般是指对智能超常儿童所进行的现代特殊教育,它从教育思想、教育内容、教学方法及管理等方面均以“因材施教”的理念为核心,它属于特殊教育的范畴。据国内外学者研究,大约有千分之三左右的少年儿童智力超常,若能对他们及时发现,正确培养,就有可能促使其早日成才。事实上,早在两千多年前(公元前206年西汉时期)我国设立的童子科就是进行超常教育。现代历史上对超常教育也进行了系统研究.全国各地已有五十多所中小学开办超常教育实验班。

  早在一九八五年,北京八中率先以科研为先导创办超常教育实验班,十多年来在科学研究的基础上,总结出一套比较科学、比较完善的超常教育的理论和经验;北京人大附中根据学生不同的发展水平,开办“校中校”,因材施教充分发展学生特长;湖南师大附中的超常教育纳入了学校整体改革试验,全面提高了学生的素质,其它如东北育才学校及一些超常试验学校也在进行这方面的探索。

  南师大附中的分层次教学,也源于超常教育的启发,根据学生不同情况,选择进行分级教学,在外语教学中A级班学生参加大学四级英语考试,百分之八十二达级。江苏省天一中学,于1980年开始进行超常儿童的教育与研究,从个体培养到集中办班,分流培养,为中国科大、复旦大学、南京大学、东南大学等重点高校输送了一批又一批优秀人才。

  纵观国内外超常儿童和青少年的学校教育形式,概括起来可分为三种类型:一种是个别化的“加速教育”形式,即以个别录取、个别对待的方式,接纳超常儿童和少年提前进入各级学校,允许他们超前学习和跳级,直至提前毕业。另一种是短期集中培训,加速学习。这种教育方式是为了满足具有特殊才能的儿童和少年在智能发展上的特殊需要,在他们不脱离正常班级学习的同时,采用集体短期培训,或者组织课外活动小组,来深化他们感兴趣的、有潜力进一步加以学习的学科。第三种是学校集体教育,即通过各种形式的测验进行选拔,将超常学生集中起来,为他们建立特殊培养的学校,或在常规学校中为他们组建特殊的班级进行教育。

  二、办学思想

  超常教育是对一个国家人才资源的特殊保护与开发,它符合教育规律,体现了因材施教的原则和受教育机会均等的原则。对于这些学生,他们需要超越常规的教育和实践。

  1、目标定位

  超常教育培养目标定位为: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精、尖人才的苗子,培养国家栋梁之才、国际尖端人才的接班人,尊重个性,挖掘潜力,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一切为了祖国的腾飞。超常教育要以现代教育思想为指导,在学生入学测试与选拔、学制、课程设置、教学方法、考试方法等方面进行了探索,使超常少年在品格、智力、能力和身心诸方面更有效地贯彻教学原则,使他们的个性特长得到充分发展。

  个性全面发展与个性特长的充分发展相结合,群体既为大学少年班培养优秀新生,更注重为这批学生终身发展及成为社会精英奠定坚实的基础,为培养在未来世界范围内具有竞争实力的一流人才打基础。

  2、方向把握

  以邓小平“三个面向”为指导思想,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把基础教育与特殊教育相结合,把全面发展与特长教育相结合,把理论学习和实践探索相结合,为名牌大学培养人才后备力量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中国超常教育事业的发展探索一条新路,摸索出一套科学实用、简单易行的鉴别与选拔超常儿童的方法;编写出一套适合于超常儿童使用的教材;培养出一支胜任超常教育的高素质教师队伍;建立起一种促进超常儿童成长与发展的新体制。

  3、性质界定

  少年班的招生对象是品学兼优、智力超常、思维活跃、身体健康、有较强的生活自理能力的小学在籍的四年级、五年级、六年级学生(或是初三毕业生),所以,少年班性质属于我国超常教育中的中学基础教育范畴,教学内容以中学教材、大纲为依据,一般不超越中学教学内容。

  三、几点问题

  中学办超常教育基本基本上已走出了要不要办等争论的困境,目光主要集中在如何发展、开拓等方面,但对中学超常教育办学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澄清。

  1、中学超常教育办学的必要性

  超常教育针对一些高智商、天赋高、在体育等方面有特殊才能的学生,采取适合他们的个性特点的教育方法。这样可以体现人才特殊性,做到因材施教,达到早出快出人才的目的。超常儿童在人群中所占的比例很小,约为1%-3%,抓好超常教育可以避免人才资源的浪费。儿童在对知识的接受和领悟能力上存在差别,在教育上便不能一刀切,如果用教育中等智商孩子的方法来教育高智商孩子,则这些孩子就无法充分利用课堂时间,这样不仅浪费人才,甚至会造成心理上的扭曲,形成叛逆心理。教育平等,不仅是给每个人受教育的机会,而且要提供适合个人的教育方式。

  2、超常教育办学的可行性

  实践证明,在动态的比较中寻取多途径和多种方法是可以把超常儿童鉴别出来的;办超常班是对超常儿童进行中等教育的有效组织形式;超常儿童的超常是先天素质和后天环境科学结合的产物;通过教育可能改变他们在认知结构和个性中的弱点等。

  3、超常教育办学研究的重要性

  中学超常教育是基于以下两方面考虑:一方面是当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使科学知识总量急剧增加,而我国育人周期却在不断延长,一般达到博士后毕业需要 30岁左右。科学家进入最佳创造年龄是25岁左右。这便出现了科学知识总量急剧增长与人才成长,与科学创造最佳年龄区的尖锐矛盾,从而提出了必须采取措施缩短育人周期,加速人才培养,提高教育效率的客观要求。另一方面,对智力超常儿童少年,通过特殊培养,能够做到缩短育人周期。

  第二节 教育模式

  一、一些超常儿童教育的施行模式

  1. 弹性调整进度这类模式的定义是按照学生的学习能力所达到的水平与效率来订定学生升读什么程度的班级,以怎样的方法和速度来让学生在学校的学习得到满足。一般来说,这种模式?quot;加速制“进行。例如是提早入学、跳级、压缩课程等等。一直以来,加速制的效果受到各方面的质疑,例如家长担心孩子跳级后社会情绪调适不良,学校也认为学生要求提早入学或安排学科加速会引起负面影响,加上校方须面对在行政上额外负担和课程灵活调整的挑战,因此总是对推行加速制保持非常保留的态度。总结有关探讨加速制的优缺点的研究结果,可以看出”问题“产生于加速制的特点走向极端──若缺乏审慎的施行措施,加速制的优点会变成缺点。要澄清加速制的成效,除了研究制度本身的利弊,更重要的是探讨具备怎样条件的超常儿童比较适合通过加速制来加强学习的效果。

  2. 分组学习 这类模式具有以下一些特点:首先,以学生的能力分班或在班内分组,让超常儿童可以一起学习某些特别课程。其次,将不同年级具有同等能力或兴趣的学生,部分时间抽离原班,让他们到资源室学习。最后,在教室内,让不同程度的学生组合一起,合作完成一件功课或专题习作,让每位学生都有机会各展所长。

  3. 充实/ 增益活动 这类模式是在原有的课程以外,为个别或一组超常学生安排适合的充实/增益活动或课程使他们在某些科目或课题上,有更深更广的学习经验。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利用课余活动或假期时参与这类学习。此外,也可以运用校外的资源。充实/增益可以透过形形色色的活动进行,例如美国教育心理学家任朱利等人提倡的全校性充实模式在美国得到很广泛的支持和实施,提供超常儿童相当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例如学生按照自己的兴趣选择研究的课题,发展独立去研究现实生活中的难题的能力,把高素质的作品贡献于有关领域中使用。

  4.典范良师制/ 师父制/ 导师制 为个别超常儿童学生安排专家,指导他们深入研习特别感兴趣的课题。这些专家导师,可从校内或校外社区的资源寻找。

  超常儿童跟从典范良师学习时宜注意下列各点:先广泛接近,再深入研究;以专长领域优先考虑;除认知的学习外,应能同时注意其人格的认同和学习方式或态度的模仿;对典范良师的生平应加以研究;   对典范良师之缺点应有所了解,但不宜学习; 典范良师不必只限一位,但应辅导儿童认识各导师的长处并懂得如何综合所学的经验和知识。

  5.专才学校专门为培育超常儿童的才能所开办的学校;在某些领域里表现优秀的学生被集中在自成体系的特殊学校接受专业的培训。例如在香港有沙田体艺中学和香港演艺学院,但是香港没有为学业成绩卓越的学生设立专才学校,还是鼓励在超常儿童所就读的原校推行校本课程来满足他们的需要。设立专才学校有它师资和发展方向集中的优点,可是在现今讲求多元化发展才能和平等教育机会(每个儿童都有权利接受最适当的教育)的时代,专才学校的目标与发展需要谨慎探讨和计划,才有助于高效率培养人才而不至于引起「菁英教育」垄断社会资源的误解。

  二、各具特色的基础超常教育实验

  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我国一些中学重点探索了对智力超常儿童以及其它类型的超常儿童教育,有代表性的主要有以下及所学校:

  1、以科研为先导的北京八中超常教育实验

  北京八中的超常教育一开始就是以教育科研实验课题的形式提出的。在有关科研单位的帮助下,拟订实验方案,提出比较明确的指导思想和实验目的、内容和方法,经过一定的科学认证,再付之于实践。在超常儿童的鉴别、超常班的课程设置、教学结构改革、学科教学,超常儿童的认知能力、非智力个性品质的培养,以及德育、体育等各个方面的研究,都取得了宝贵的经验和成果,总结出一套使超常儿童全面发展的经验和理论,成为国内超常教育的借鉴。

  2、”校中校“的人大附中超常教育研究

  北京人大附中的超常教育人大附中从1985年开始进行超常教育实验,探索超常教育模式,与中国科学院华罗庚实验室、中国科技大学联合创办了”北京市华罗庚学校“(简称”华校“)。”华校“是人大附中超常教育的实验基地,由小学部、初中部和高中部组成。北京人大附中的超常教育特色是在普通教育基础上,根据学生发展的不同水平和特长,开办各种不同教学要求的特色实验班,进一步发展成为各具特色的”校中校“。从1985年创办数学特色班开始,到1994年已陆续创办了华罗庚学校、外语学校、计算机学校、足球学校、铜管乐学校、发明学校等六个”校中校“。通过办特色学校特色班,学生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其个性和特长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实验班采取A、B班淘汰制,根据学生的发展水平及时调整班级,对不能适应的学生,回到普通班继续学习,不影响学生的正常教育和发展。

  3、天一中学的”集中办班,分流培养“超常教育实验研究

  江苏省天一中学在集中办班的基础上,不断地把智力超常的学生按照他们的能力,分批插到各高年级去学习。这种模式的特点是注重对超常儿童的鉴别,他们在超常教育的研究过程中,十分重视对超常学生的个性特征与行为习惯的研究;而在超常教育的操作过程中更注重的是对学生学习潜能与对学习行为影响较大的个性品质的测定与鉴别,并以此作为其分流的依据。

  4、多模式并存的东北育才学校的优才教育模式

  由于儿童少年的个性差异和发展的不平衡,优才教育的模式也应有所不同,东北育才学校优才教育模式有如下三个:

  (1)中学四年制超常教育实验班

  这种实验班以年龄在11周岁以下,智力超常、非智力因素良好、身体健康,数学、语文两科基本达到小学五年级知识水平的在校学生为对象,进行中学4年超常教育。在4年内完成中学6年学习任务,达到重点中学优秀高中毕业生水平,在15周岁前升入大学。比一般中学升大学年龄提前4年以上。博士后毕业在25岁左右,即可进入工作期。

  (2)中学数学、外语和计算机强化实验班

  由于具有优质素质的儿童少年,并不都适宜在超常教育实验班学习,还有的孩子受到年龄限制和智力发展晚的原因,不能进入超常教育实验班,中学数学、外语和计算机强化实验班就是另一模式的中学优才教育。

  数学、外语和计算机强化班并不是为了培养数学、外语或计算机方面的专门人才。而是采取单科独进、”举一反三“的办法培养全面发展的优异人才,使他们在中学阶段在各科全面打好基础的前提下,在某一工具学科方面形成一种优势,在单科独进的教学过程中,思想、能力、方法得到全面的训练和特殊的提高。

  这种单科强化实验班面向小学毕业生招生,中学学制仍为6年。在初中三年级上学期结束时,进行一次分流,一部分不适宜继续在实验班学习的学生,编入普通班,留在实验班的学生直升到高中强化实验班。

  (3)常态-----超常特别实验班

  超常教育实验班和数学、外语、计算机强化实验班,都是以受教育者已表现出智力高为前提,面对的仅是占百分之几甚至千分之几的少数儿童少年,把他们培养成优异的人才,这固然有重大意义。但如果能把尚呈现常态的儿童少年,经过特殊教育,也培养成为优秀的和特别优秀的人才以至优异人才,这将具有更重大的意义。

  常态------超常特别实验班,从小学中等和中等偏上的程度的毕业生中招生。中学学制不变。课程设置、课程内容、课时计划、教材、教学手段和教法,按着整体优化的原则进行设计和安排,减少学生记忆负担,增加思维训练,重视教会学生掌握学习方法。重点加强语文、数学、外语和计算机等学科教学。

  5、将学科教育与研究性学习、综合实践相结合的天津耀华中学超常教育研究

  耀华中学将主体参与、自学探究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潜能的方式引入课堂教学,构建体现主体性和自主参与教与学的课堂模式,使探究性和问题解决活动成为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一方面开展丰富多彩的综合实践活动并纳入课程体系,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将情感教育、价值观教育、学习意志品质教育等纳入综合实践活动课的课程目标中,使学生获得终身难忘的体验;一方面,设计研究性的科技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从而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健康成长打下深厚的基础。

  6、纳入学校整体教改,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湖南师大附中的超常教育

  从八十年代初期,他们就相继举办了”初高中六年连贯的整体改革实验班“、”全面打好基础发展个性特长实验班“,而”超常发展教育实验“班只是他们整体教育改革的实验的一个组成部分。其目的不仅仅是培养少年大学生,而是着眼于充分发展学生的智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为国家培养高层次的人才。

  三、中学超常教育模式

  从超常学生教育规模上看,我国基础教育中的超常教育,其办学模式大致有两种:一种是个别教育的模式,另一种是集中办学的群体教育模式。

  1、 个别教育模式

  (1)配有各种资源的随班就读

  对于那些没有条件建立超常学校或超常班的地区,或者超常学生”超常“的程度不是很高,也可以安排超常学生随班就读。

  (2)个别指导学习

  分散在普通班(同年龄常规班)学习的超常儿童,由于他们在某门学科(或多方面)的特殊优势或潜力,被教他的老师(班主任)发现,在老师的指导下指定个人前进的学习计划,以对他们实行彻底的因材施教。近年来,随着社会上对超常儿童的重视,已有越来越多的老师成了伯乐,对自己班上的超常学生进行个别指导,并取得了许多突出的效果。例如在国内外数、理、化、计算机等学科奥林匹克竞赛中获奖的学生中不少是得益于个别指导的学习。

  (3)加速-弹性升级

  个别化的”加速教育“形式,即以个别录取、个别对待的方式,通过鉴别确定为超常儿童,接纳超他们提前进入各级学校,允许他们超前学习和跳级,直至提前毕业。

  2、 群体教育模式

  学校集体教育,即通过各种形式的测验进行选拔,将超常学生集中起来,为他们建立特殊培养的学校,或在常规学校中为他们组建特殊的班级进行教育。

  (1)超常学校或超常班

  在超常学生比较集中或有一定条件的地区,根据学生的特殊才能,建立超常学校或超常班。我国一些地区和学校创办的少年班将一些智力等方面超常的学生提前入学,集中学习,这也是超常班的一种形式。

  ① 超常儿童实验班(少年班)

  关于中小学超常实验班,1984年研究者协助天津市教育局建立了我国第一个小学超常儿童实验班。次年与北京八中合作建立了一个中学超常少年实验班,目的是为了探讨适合于中小学超常儿童集体教育的形式。目前全国已有70余所中小学建立了超常儿童实验班,或称理科实验班。在这些实验班中,小学和中学直接衔接8-9年一贯制的是少数,多数是中小学分开实验。学制和学生入学年龄也有不同。办学形式多样化并各有所长。

  ② 超常学校

  北京人大附中的超常教育特色是在普通教育基础上,根据学生发展的不同水平和特长,开办各种不同教学要求的特色实验班,进一步发展成为各具特色的”校中校“。从1985年创办数学特色班开始,到1994年已陆续创办了华罗庚学校、外语学校、计算机学校、足球学校、铜管乐学校、发明学校等六个”校中校“。通过办特色学校特色班,学生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其个性和特长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实验班采取A、B班淘汰制,根据学生的发展水平及时调整班级,对不能适应的学生,回到普通班继续学习,不影响学生的正常教育和发展。

  (2)暂时性超常班或单科超常班

  对于智力超常的学生,有些课程如体育、音乐、社会、劳技等也可以和其他同龄学生一起学习,而有些课程则可以根据他们特殊需要,组成暂时性超常班进行学习。对于那些在某方面有特殊才能的超常的学生,如英语能力超常或美术能力超常等,可以在学习相关的课程时,将他们集中在一起,组成单科超常班。教师也可以为他们定期组织一些专门性的提高活动,训练他们创造思维,促进他们个人特长的发展。这种教育方式是为了满足具有特殊才能的儿童和少年在智能发展上的特殊需要,在他们不脱离正常班级学习的同时,采用集体短期培训,或者组织课外活动小组,来深化他们感兴趣的、有潜力进一步加以学习的学科。

  (3)课外-校外的充实教育活动

  超常儿童有许多类型,学校和社会有关方面为不同类型的超常儿童提供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充实活动。

  在文艺、体育方面:近十余年来业余班校不仅数量大增,种类也有扩展,如除书画琴棋外还有儿童京剧学校及武术班(校)等。

  在科技活动方面:除天文、气象、无线电、航模制作、采集标本等之外,近十几年来不断扩大,增加不少以现代科技为标志和新世纪需要的活动项目,以及发展学生创造能力的发明创造活动。活动形式除兴趣小组外,近年来发展了不少学科业余班校,利用周末开展活动,及各种夏(冬)令营利用寒暑假开展活动。为满足各类超常儿童课外拓宽,加深和提高其才智,提供了广阔的机会。

  一般说来,如果学校有较高的科研水平,指导教师有较高的素质,个别教育比较适合超常学生个体的发展。超常儿童的发展状态比常态儿童更具离散性,个别教育能够使超常儿童在他们最需要的时候,得到最适合他们发展的帮助。但在实践中,个别教育由于观察对象分散在各个年级?quot;战线”长、步点多,领导与教师精力分散,学生进度参差不一,统筹难度大,教育效果与教师的主观能动性相关,很难开展系统的超常教育实验。

  在有条件的重点学校办群体超常教育,由于办学条件、师资较好,科研水平较高,超常儿童互动性较好,也有其优势。但同时也有一些不足,比如,大面积的集中招生,在时间、手段及专业教师缺乏的情况下,给鉴别和选拔带来很多困难,把一些常态学生选入超常班;把许多优秀的学生编在一个班级里,客观上产生了新的分化,使一部分超常学生受到了不必要的精神压力。

  两种模式各有其优劣,未来的中学超常教育愈来愈向灵活的多层次的办学模式发展。

  第三节 问题与思考

  一、学制规划与课程设置

  学制规划问题是超常学校集体教育首先面临的一个问题,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必须首先明确我们超常教育的培养目标和教学内容。在超常教育中,我们将培养目标定位为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精、尖人才的苗子,培养国家的栋梁之才、国际尖端人才的接班人,而教学内容则是以国家教委颁布的全日制中、小学的教学大纲为蓝本的,在某些方面进行了适当的扩展。在超常教育中,对于超常学生的培养有两种思路,一种思路认为应使超常生在尽可能短的时间掌握社会所要求的基本知识技能,以显示其超常的优势;另一种思路则认为:不应过分限制学习的时间,而应在对知识、技能掌握的深度上做文章,使超常生在知识掌握的深度和广度上明显地优于一般学生。

  在课程设置上,多采用主辅课程双轨制,主修课程包括:语文、数学、物理、化学、外语、体育、政治等课程,辅修课程是对主修课程的进一步提高或补充,它包括思维训练课、创造发明课,现代少年课、艺术课、综合活动课等。

  二、集体教育与个别指导相结合的问题

  超常教育采用集体教育的方式,使更多的超常学生尽快成材,而不至于被传统?quot;一刀切“的教育所淹没。但在这种集体教育的框架下,又要特别强调个别化指导的作用,这是因为,超常学生相对于普通学生而言,他们彼此之间的个性差别更大,他们在思维类型、学科爱好等方面表现出非常明显的特殊性,因此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特点,采用个别化指导就显得非常必要。另外,超常学生一般都有过自学的经历,有较强的自学能力,有自己突出的学习方面的优势和较强的个性特点,他们往往希望能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多学点知识,而不愿意受统一教学计划的束缚。在超常教育中,集中教育与个别指导相结合,建立了多层次教育体系,首先是对超常儿童进行集中教育,这是我们教育体系的基础;其次,根据超常学生的学科兴趣,将学生分别编入数学、外语、计算机和体育等分类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再次,针对每个学生的个性差异,组织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对每个学生逐一研究,逐一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正是这样的三个层次,保证了学校每个学生的发展,有效地实现了集体教育与个别指导相结合的原则。

  三、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相协调的问题

  学校教育要取得成功,有赖于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大力配合。一般地说,超常学生都具有良好的家庭教育条件,并深受家庭教育的影响,而且这些学生的家长也非常关心子女的健康成长。这为学校争取家庭教育的积极支持和融洽配合提供了有利条件。但是,也应看到,这些家长也可能会因?quot;望子成龙”心切,对子女管教过严,也可能会重智育而轻德育和体育等,这些问题都会影响到学生的健康发展,影响到超常教育的效果。通过“家长学校”、“家庭教育讲座”,“家长后援会”、“家访”等多种形式和渠道,向家长宣传全面发展的超常教育思想,正确对待子女的学习和成长,以取得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相互配合的良好效果。  现代社会复杂多变,环境中许多不利的因素对学生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如何正确地认识社会,使学生在其迅速发展的中学时期能顺利而健康的发展。在超常教育中,注意把社会教育纳入到学校教育之中,在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中力求加入这方面的内容。

  四、教师配置的问题

  超常教育实验的成败的一个关键因素是教师素质的高低。如果说教材与教学内容是培养超常儿童的基础,那一支合格的教师队伍则是培养超常学生的一个关键因素。在对超常学生进生培养的过程中,教师的作用表现得更为重要,对教师水平的要求更高,比如在华罗庚学校中,教师的来源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教师来自人大附中和北京市海淀区教师中选拔出来的热心于超常教育事业的优秀教师,另一部分则由华校的协作单位-中国科技大学和华罗庚实验室及其他院校定期或不定期委派高水平的教授、专家进行讲座,为了保证任课教师的水平,由中科大和华罗庚实验室负责对任课教师进行定期培养。

  五、改革与完善对学生的评价方法与手段

  对学生进行评价是教师检验教学效果的手段,同时评价的方法体系所选择的标准又是对某种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的肯定,对教师的教学起着很强的诱导和强化作用。传统的教学评价侧重于评价学生的知识,而忽略对学生的能力水平,侧重于对学生智育的评价,而忽略对学生德育和体育的评价,强调重视对学生学习习惯的评价,重视对学生心理能力的评价,重视对学生思想品德的评价,重视对学生身体素质的评价,重视对学生社会适应性的评价。把这些评价结果反馈给学生和教师,使教师,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使学生根据自己的弱点,有意识地加以补救。

  六、学校超常教育发展趋势

  超常儿童教育曾是本世纪50年代末期世界许多发达国家社会与教育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加强国际竞争力的主要策略,也是一个长期以来极易引起社会公众关注及争议的热点教育问题。

  当前国际上掀起的新一轮超常儿童教育运动与五六十年代相比,已经有了很多新的变化和特点,主要表现在这样几个方面:

  1.超常儿童教育观念和政策已经向稳定性和规范化方向发展。以往的超常教育观念和发展政策经常或冷或热,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社会政治经济制度、政策和环境氛围的影响,难以得到社会各界理性的、稳定的支持。最近几年,西方国家纷纷颁布了新的超常儿童教育法案,增加了专项经费,建立起了权威性的专门管理机构和超常青少年提高中心学校,从制度上进一步规范和引导超常儿童的教育工作。

  2.超常儿童的界定范围有了进一步的拓展。当前国外许多学者认为,传统的英才概念过于狭窄,过分偏重了对自然科学学术英才的界定。实际上,超常或英才的概念应该是广义的,众多的超常青少年不仅表现出不同的才能,同时也反映为不同的类型和范围;不但表现在认知、艺术、体育等表演领域,而且还表现在政治、商务、管理和推销等方面;有可能表现在学术成就上,也可能体现在其他领域的创造性精神状态中……

  3.对超常儿童的评价和定位标准出现了新的认识尺度。超常人才并没有多少神秘之处,他们除了有出众的智慧,还需要有5万至7万多条专业信息知识组块的持续积累,需要经过十四五年的不懈创造劳动,才能对社会真正有所贡献。因而,对超常儿童的认识和评价标准应该定位于对他们的素质培养和创造精神的长期训练上。

  4、超常儿童的培养模式已经由集中的特殊教育机构培养向弹性教育方向发展。

关注奥数网官方微信 数学资料、数学真题、更有全国教育资讯
微信搜索“奥数网”或扫描二维码即可添加

来源:为您服务 作者:沈茂德 虞进兴

  

  • 欢迎扫描二维码
    关注奥数网微信
    ID:aoshu_2003

  • 欢迎扫描二维码
    关注中考网微信
    ID:zhongkao_com

最近发生的事

学校推荐

攻略推荐

北大附中

北大附中初中部共有18个教学班,学生700人左右,教...

点击查看

教育导航

  1. 北京站 上海站 广州站 深圳站
  2. 天津站 武汉站 成都站 石家庄站
  3. 南京站 杭州站 济南站 苏州站
  4. 郑州站 沈阳站 太原站 重庆站
  5. 长沙站 合肥站 宁波站 青岛站
本地教育

本地教育资讯 | 推优指导 | 择校攻略

面试技巧 | 经验交流 | 分班考试

特长生 | 小学统测 | 最新试题

热门资料

本地教育信息 | 真题

面试题 | 模拟题

重点中学

北京人大附中 | 北京北大附中

北京十一学校 | 北京二中分校

北京第四中学 | 北京第八中学

小学试题

期中试题 | 口算题

期末试题 | 数学知识点

单元测试 | 练习题

京ICP备09042963号-15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155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10-56762110 举报邮箱:wzjubao@tal.com

奥数网版权所有Copyright@2005-2021 www.aosh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