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3-04 19:52:09 下载试卷 标签:心理 大学 家长 自我介绍 特长测试
2009年6月,中科院心理所超常儿童研究中心新一年的招生测评工作结束了复试。超常儿童是怎样测定出来的呢?
测试多是图形题
“六一”儿童节前夕,宣武区某幼儿园门口挤满了家长,他们的孩子正在参加该园 “才高班”招生测试,全部测试由中科院心理所工作人员组织。家长们说,若孩子能顺利进入“才高班”,一方面说明孩子智商超常,更重要的是将来有望进入超常儿童班就读,或许能成为少年大学生。
上午11时许,幼儿园大门终于被打开,测试结束的孩子依次被交到家长手中,与脸上写满焦急和希冀的家长相比,胸前挂着测试证的孩子们很快恢复了活泼可爱的天性,一位家长急着问考题是什么形式,完成了多少题,而吃着巧克力的孩子则一概回答“记不清了。”
笔者发现,从走出考场的孩子口中,此次测试的试题数量不同,有的说全部试题有140道,自己答完了前49题,还有孩子说试题共119道,自己完成了 30多道。至于试题主要考什么,孩子们多数回答“大多是图形题”,而答题方式是涂答题卡。
超常儿童≠智商高
尽管带着孩子来参加“超常儿童”测试,但在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心理所超常儿童研究中心主任施建农看来,许多家长并不知到底什么是“超常儿童”。
“广义的超常儿童是指在某个方面比一般同龄人具有优势的孩子,目前超常教育主要针对的是狭义上的超常儿童,即那些在认知能力、学业成绩方面比较突出的。”施建农解释,根据我国心理学家的观点,一个儿童只要在心理活动的任何一个方面的表现比同龄人的平均表现高两个标准差,或高于比自己大两岁的儿童的平均表现,那么他就可以被认为是这个方面的超常儿童,“事实上,在心理学界,一直认为超常儿童的表现可能是多样性的。也就是说,只要在某一个方面表现出色就可以认为在这方面超常。”但对于一些信奉智力测验的学者来说,超常儿童就是那些在智力测验上得高分的人,自从智商(IQ)的概念提出以后,IQ的分数就成了衡量一个儿童是否超常的标准,通常那些IQ在140以上的儿童被认为是超常儿童,这个标准随后改成130。
如何发现超常儿童
许多人都非常关心超常儿童是如何鉴别出来的,测试当天有家长一直等到中科院心理所有关专家出了幼儿园大门,追着想亲眼看看孩子们的试卷,结果被拒绝。 “为了对每位参加测试的孩子负责,我们对测试环节是保密的。”施建农介绍,以前发生过有家长事先带着孩子做一些练习题试图提高测评分数的事,“其实这样做很没有必要。”他表示,超常儿童占整体儿童群体的比例大约是1%至3%,超常班的选拔也将基于此比例甚至更为苛刻。进入超常班的孩子一定是各方面素质比较突出的,家长带孩子报名时也不应有盲目、从众心理,对于不适合超常班的儿童,家长不应勉强让他们进入。
施建农介绍,根据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研究员查子秀及其所领导的中国超常儿童研究写作组的研究发现,超常儿童,至少智力超常或学业超常的儿童具有这样一些显著的特征:记忆力强、观察细致、思维敏锐、推理能力强、语言流畅、坚持性好、注意力集中、自信心强、好奇心强、精力十分旺盛等,这些特征也就成了鉴别超常儿童的主要考察因素。 超常儿童一般至少经过三轮测试,测试内容包括神经特性、智力水平、核心知识、动态观察、学习能力和创造性思维判定。对此,施建农介绍,目前研究者已研制出相应的心理测量工具,是一种“量表”,通俗说是一套图形测试题,加上面试和心理测试,来鉴别超常儿童。
超常儿童男孩多于女孩 美国学者在《科学》杂志发表文章称,至少在数学能力方面存在着男生优于女生的现象,这种性别差异是生物性因素决定的。另有关注大脑两半球功能特异性的研究也发现,不同性别个体的脑功能有所不同。英国科学家的一项研究则表明,男女超常儿童在进行认知作业时,激活的脑区有所不同。
施建农介绍,从中科院心理超常儿童研究中心已经招收的超常教育实验班的学生的情况来看,男生的人数明显多于女生。
超常儿童有时被认为是问题儿童
“以前由于人们不了解超常儿童,不能认识超常儿童的特殊行为方式,而把超常儿童看成是问题儿童。”施建农说,由于超常儿童具有比较特殊的心理特征和行为表现,在一个为大多数儿童设置的普通教育班里,一些超常儿童就会显得很不适应,有的就被认为有行为问题或学习习惯问题而被老师和家长当成问题孩子来处理。
曾经有过这么一个例子,一个家长讲自己的孩子对数字特别敏感,但总爱转动眼珠,对此老师家长都烦他,一次家长随口问他,81里有几个9,当时孩子还不会除法,但见他眼珠转动几下答案就脱口而出,问怎么算出来的,孩子回答“9乘以10是90,说明90里有10个9,90减9就是81,那 81里有9个9。”家长当时就惊得目瞪口呆。后来经测试,这名孩子确实是超常儿童,在上超常班后,孩子各方面表现都非常出色,原来在老师家长眼里的坏毛病早已改正。
怎样培养超常儿童
施建农介绍,在现行教育体制下,普通教学大纲适合95%的儿童,剩下5%的儿童无法适应,其中1%至3%的儿童为超常儿童,他们的智力水平或者其他方面要比同龄儿童超前,如果按照普通的教学大纲学习,实际上是在浪费时间。采用适合他们的教学模式,并没有改变大纲,而是加速了学习的进程,并且对一些科学问题、知识点进行深入研究,对超常儿童的教育更为适合。
中科院与北京育才学校合办的超常班将采取12年一贯制教学,孩子6岁入学后将在实验班完成小、中、高的全部教育,12年中,除接受常规课程学习外,学校还针对学生精力充沛的特点,结合兴趣开设国画、围棋、书法等传统文化课程,每周都安排半天的综合社会实践课,包括爬山训练、体验劳累、体验挫折等,此外体育课时量也比普通班增加1倍,同时生物、化学等学科的户外实践活动将大幅增加。施建农教授表示,通过6年的课堂、户外实践和交往教育,孩子在高中就具备和大学教授一起做实验、写论文的能力,成为少年大学生是水到渠成的事。 北京约有1.88万名超常儿童 施建农介绍,超常儿童一般在儿童群体中的比例在1%至3%左右,属于少数,但就我国儿童的绝对数量看,数量并不少。据人口普查数据,全国有14岁以下儿童28976万,北京市14岁以下儿童有187.8万,其中约有1.88万名超常儿童。
目前全国已设置很多超常儿童的教育实验班,中科大、西安交通大学、北京八中、北京育才学校等。其中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成立将近三十年,在已毕业的 900多名少年班学生中,近80%毕业生当年就考取了国内外的研究生。上世纪80和90年代,全国大多数重点大学的研究生录取比例不过10%左右,而中科大少年班考取国内外研究生的比例超过了70%,80级少年班的毕业生全部考取国内外研究生,而北京八中少年班的学生100%考上大学,99%上的是重点大学,有的16岁就留学,成为美国名牌大学最年轻的博士生,有的22岁就已博士生毕业,成为北京大学的讲师。
昔日神童今平庸?
武汉华中科技大学从1985年到2000年共开办了十几期少年班,培养了约500名少年大学生。现在这些少年班的毕业生过得怎样呢?他们是否都成了栋梁之才?调查发现,少年班全部毕业生中后来取得硕士以上学位的超过85%,绝大部分的“处境”较好,但称得上“拔尖人才”的科技工作者并不多。
看看其他关于“神童”的消息:上海市6岁的龙龙在爸爸打造神童计划的重压下终于不堪重负,倒在了书桌旁,被医生诊断为大脑中枢语言程序错乱;湖南“天才少年”魏永康肄业回家……急于让神童快速成长,往往起到拔苗助长的作用,最终,本可以成大器的人才,却成为平庸之辈。
教育理论研究专家赵忠心指出,绝大多数神童最后走这样一条路:5岁神童,15岁才子,过了20岁就成庸人。因为被称为“神童”的孩子有很大压力,压力来自成人的心态。孩子进了超常班,人们就会一直以超常的概念看他。其实,超常儿童应该放在普通人当中,培养良好的性格,不管这个孩子现在如何优秀,他将来都要走向社会。如果过早地将超常儿童圈在一个超常的圈子里,不仅让这些孩子觉得孤独,势必给这些孩子造成一些误导,造成性格缺陷。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研究员施建农说,我们可以发现神童,但我们却创造不了神童。如果面对一个处于常态水平的孩子,非要把他强化培养成神奇人物,这是不可能的,也没有意义。家长们要有一个清醒认识,用平常心看孩子,不要有过高期望。曾经是神童,长大不一定能成才;不是神童,长大了也能成为伟人。
关注奥数网官方微信 数学资料、数学真题、更有全国教育资讯 微信搜索“奥数网”或扫描二维码即可添加
来源: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