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5-31 09:02:34 下载试卷 标签:重点中学 大学
一九六六年的时候,狭义北京市城郊(不包括远郊区县)的中学可以根据不同的标准分成几类。
根据校名的特点,可以分为“编号”、“地名”、“附中”三类。编号校名从北京市第一中学开始,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直到一百多。以地名命名的有翠微中学、新街口中学、日坛中学、月坛中学、呼家楼中学、玉渊潭中学,等等。附中是大学附属中学的简称,如北大附中、清华附中、人大附中,“八大学院”也都有附中。顾名思义,师范大学既然是培养师资的地方,附中也就有三个之多,分别为一附中(建于1901年,原名师大附中)、女附中(建于1917年)、二附中(建于1953年)。
此外还有一些从名称上不显示是小学还是中学的,都叫做“学校”,如景山学校、育才学校、育英学校、八一学校、十一学校、外国语学校……等。其中景山学校试行十年一贯制,育才学校是小学和初中部的结合,其他情况不详。
从生源的性别来看,可以分为“合校”和“分校”两类。以所在地命名的、“学校”和附中都是男女合校(师大女附中是例外),分校都是编号的(但并非所有编号都是分校)。从第一到十三,有男校女校各一。一中是男校,另有女一中,二中是男校,另有女二中……余依此类推。再往上数,二十五中、二十六中、三十一中、三十五中、四十一中等也是男校,但没有相应的女校。
就我所知,男校是北京特有的奇观,上海西安等大城市有少数女校,都没有男校,而北京居然有二三十所之多。
人们口头上常说“男三”“男四”,但这些学校的正式名称都不带“男”字。而女校的正式名称都是“第X女子中学”,在校门口挂的牌子和校徽,以及录取通知书和毕业证书上都有。简称“女三”“女四”。还有顺口溜,“女X土,女Y洋(或狂),女Z都是大流氓”,此处用XYZ并非为避免得罪这些学校的校友,实在是有不同版本。我一直没闹明白, Z怎么落下的“大流氓”的名儿,还“都是”,代入几个实数好像都不对。
从教学质量来看,一般来说,编号在十五以内的男校和女校都是重点中学(25、 26、31、101例外,前三者是教会学校转的“插班生”,101自延安迁来,取“一百零一分的超级好成绩”之意,严格说不是编号),每年根据各项指标进行评选的结果,在市重点与区重点之间浮动。
师大女附中始终保持市重点不变。该校出了南辕北辙的两位校友,一位是涉嫌卷入打老师的宋彬彬/宋要武/宋岩博士,另一位是将“打老师”列为研究项目的王友琴博士。最好的男校四中也出了天上地下的两位校友。一位是“永远健康”的副统帅公子,空军作战部副部长林立果同志,“五七一工程纪要”就attributed to him,是否有抄袭剽窃,需要请方舟子来研判。还有一位平民出身的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的印红标教授。他多年来坚持不懈地调查采访文革重要当事人,到九十年代中期仅录音带就积累了满满一书架,研究成果无处发表,仍然奋进不止。也许正因为发表不易印红标不那么出名,在这里提一下,略表敬意。
四中出的其他名人还有“联动”的前身(之一)“西纠”的头头孔丹。“西纠”是“首都红卫兵西城区纠察队”的缩写,后与“东纠”、“海纠”等成立了“联合行动委员会”,简称“联动”。孔丹在文革后考进社科院当研究生,他的硕士论文“历史唯物主义的什么什么”,总之非常乏味,根本提不起阅读的兴趣。名记者范长江的儿子范东生也是四中出身,子承父业考入北大新闻系,前些年赴纽约担任《侨报》社长兼主编。
郭沫若的某个儿子应该也上过四中,“北京四中”的招牌系郭沫若所题,应该跟“实验二小”一样,是去开家长会的时候应校方之请当场挥毫。但这位郭公子似乎不是郭世英,他跟(张东荪的孙子)张鹤慈先生,以及孙经武、叶蓉青等X社成员都是一零一中的。
编号在五十以上就铁定是“普通中学”了。五十六中某女生,不太愿意跟人说,就是 “嫌号码大”。还有九十八中,“九十八”合起来正好是一个“杂”字,据说校风欠佳,名实相符。但是——凡事都有例外。一零一中是著名重点学校;而编号在五十以内的三十八中却是“分配学校”,即供所报志愿全部落空的学生上的学校。
关注奥数网官方微信 数学资料、数学真题、更有全国教育资讯 微信搜索“奥数网”或扫描二维码即可添加
来源:新浪博客 作者:梦里江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