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6-13 09:15:13 下载试卷 标签:小升初择校
没有孩子,不知道学生学习之苦;不做家长,不知道家长操心之累。看着孩子小小的年龄,已经在承受着与之年龄不相符的压力和负担,我们做家长的心里有说不出的痛。
如果说有关部门不关心孩子的成长,不想减轻学生的负担,那他们肯定喊冤枉。从2000年教育部下发《关于在小学减轻学生过重负担的紧急通知》算起,至今已有十个年头了,中间各地相关的政府部门也相继不断地出台各种减负措施,但一直收效甚微,怎么就造成了减负的口号年年喊,学生的负担不见轻的局面呢?
无力又无助的学生
自从孩子上幼儿园开始,家长、学校和社会就给他们套上了小夹板。在幼儿园就开始认字、写字、做算术。上小学就开始背起书包像“赶场子”一样上各种补习班、特长班,为小升初准备。到了初中、高中就更是“作业多、补课多、考试多”,学生们只能早起晚睡、“加班加点”,每天学习十四五个小时是常事,小小年纪就睡眠不足、未老先衰。在网上就流传着这样一首歌:“书包最重的人是我,作业最多的人是我,起得最早的人是我,睡得最晚的人是我,最辛苦的人是我,是我是我,还是我……”。
心痛而无奈的家长
看到把孩子累成这样,家长能不心疼吗?从心里讲,家长肯定希望能够减轻孩子的学习负担,给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可是,在巨大的升学压力面前,哪个家长有勇气承担“因作业少了、上课时间缩短而导致孩子成绩下降,对升学不利”的风险? 为了让孩子在激烈的竞争中有个好前程,给孩子请家教,参加各种奥数、英语、写作等补习班,不仅平时没有时间“玩耍”,甚至星期天比平时更累。“还我的星期天”已不是一两个学生的口号,而是千千万万在书山题海中挣扎的学生共同心声。所以,就造成了相关部门减负的政策虽然出台了,可家长看到作业少了,上课时间短了,心里反而不踏实了,于是就开始给孩子报各种补习班的现象。学校减负,家长增负的怪现象也就出现了。
与怕孩子负担重相比,家长更怕的是孩子的明天不美好。如此心理,造成家长自觉或不自觉地反而成了给孩子增加负担的角色。
矛盾又尴尬的学校
国家相关部门频频出台的减负政策,学校表面上是执行了,但效果如何则另当别论。
学校其实和家长一样,也是处于进退两难中。学校也有给学生减负的愿望,但作为学校,社会对于教育评价的传统理念至今仍然没有改变。升学率,就像戴在学校和老师头上的紧箍咒,决定着学校和老师的思维与行动。没有升学率,学校拿什么去邀功请赏,拿什么去争取经费、争取生源。没有升学率,地方教育主管部门拿什么去章显政绩。没有升学率,老师拿什么去评优、晋级。就是退一步讲,没有升学率,学生家长也不干呀。
所以,减负的政策一到执行就失真、变味。执行减负政策虎头蛇尾、前紧后松,敷衍塞责、延宕推拖。往往在减负政策刚出台时,减负政策执行得较好,以应付上级教育部门的检查。过一段时间之后,减负风头减弱就恢复旧貌。真正变成了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减负效果如何,自然就可想而知了。
任重而道远的减负之路
其实,减负决不是某一个部门单方面就能解决好的问题,它更需要社会各方面的合力构建。要减负,就要从根本上扭转用人唯学历的倾向,扭转社会人才观,改革用人机制。要减负,就要改变目前评价学校教学质量的标准,改变‘一考定终身’的考试制度。一位家长就直言:“减负是件好事,但只要应试制度还存在,减负就是不可能的事!”
减负之路任重而道远,需要全社会一起努力,需要改变我们的教育理念。只有社会成才的标准多元化了,只有重能力而不是重考分成为了社会常态,减负工作才能落到实处,减负才能不再变成一句空洞的口号。
关注奥数网官方微信 数学资料、数学真题、更有全国教育资讯 微信搜索“奥数网”或扫描二维码即可添加
来源:京报网 作者:刘春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