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6-22 15:12:14 下载试卷 标签:育儿
本文来源:E度社区 作者:渡江侦察 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并在文首保留此行。
原文地址:http://bbs.eduu.com/thread-352559-1-1.html
本文作者已加入“E度家长记者团”,可享受个性化服务。点我查看详情
要教育好独生子女,家长必须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
一,首先解决心态问题
中国有这样的俗语“独柴难烧”,“独苗难栽”。都说独生子女难以教育。其实,独生子女和其他的孩子是一样的,都是普通儿童。独生子女教育是难度大一些,但关键不在于孩子本身,而在于家长的心态不端正。面对这“千亩地里的一棵苗”,对孩子过度保护、过度担心、过度照顾,是独生子女家长较为普遍的心态。孩子是需要保护、关心的,但不能过分。过分了,教育就会“走样”,效果会适得其反。家长必须首先纠正这种心态上的偏向。心态端正了,科学、有效的教育方式方法会应运而生,效果也会事半功倍。
二,把独生子女摆在家庭生活中适当的地位
家长在思想上,一般把孩子看得过重,孩子的地位摆得过高。独生子女在家庭里,物质和精神生活条件都是“得天独厚”,一家人以他为中心,围着他转;转来转去,使得独生子女也渐渐产生并不断强化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家长舍不得管,孩子也不大听从父母的管教,很容易成为家庭里的“暴君”。因此,要把独生子女摆在适当的地位,他们也是普通的家庭成员,不能视为“特等公民”。父母既不要“任儿女做马牛”,也不要“为儿女做马牛”。
三,期望不要过高
社会竞争的压力和生存难度越来越大,促使家长普遍产生了严重的急功近利思想,对孩子任意实施超越年龄特征的“超前教育”,施加巨大的超“负荷”压力。家长必须明白,适当的期望是激发孩子前进的动力,过高的期望像是“拦路虎”,会让孩子望而生畏。要克服期望过高的偏向,正视、尊重孩子的年龄特征,按照儿童、青少年身心发展的规律实施教育。
四,早一点进入儿童的社会群体
孩子们长大以后,无一例外地都要进入社会,家长不得不未雨绸缪,及早做准备。孩子小时候,要尽早把他送到托儿所、幼儿园,早一点进入儿童的社会群体,参与、适应集体生活;在家里,要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让孩子与别的孩子接触。到了青少年时期,要主动打开家庭这个“城堡”的大门,早一点“放飞”,让孩子广泛进行社会交往,学习与人相处,以提高社会适应能力,降低从家庭到社会的“坡度”和难度。
浏览原文请点击此处,如有错误还望指正。
关注奥数网官方微信 数学资料、数学真题、更有全国教育资讯 微信搜索“奥数网”或扫描二维码即可添加
来源:E度教育社区 作者:渡江侦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