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9-19 18:01:53 下载试卷 标签:实验班
在天津,提起“超常儿童教育”,人们自然都会想到耀华中学“超常班”。20年前,耀华中学第一期早期智力开发实验班面向全市招收了24名年仅9岁的儿童, 这些“小精豆子”在求学路上一路神速“抢跑”。与普通18、19岁的高三毕业生共同坐在高考考场上时,他们中最小的只有14岁、最大的不过16、17岁, 可高考平均分多次超过620分,一直遥遥领先于全市顶尖高中校平均成绩50分以上;每年北大、清华在津招收的学生,平均每3人中就有一个来自耀华实验 班……
“其实像这样的超常孩子还有很多,他们属于人才中的‘富矿’,但如果缺乏特殊的成长土壤,他们宝贵的天资往往会被埋没。”20年来承担超常儿童教育课 题研究的前耀华中学校长曲丽敏指出,每100个孩子中就有大约1至3个孩子智力超常,天津每年约8万学生入学,照这个比例估算,其中至少应该有800个智 力超常的学生。
跟踪调查
“超常儿童”如今表现不错
这个被公认为“汇聚全市最聪明学生”的实验班,从1988年创办起,时至今日已经走过了20年。人们不禁会问:“当年那批‘小精豆子’如今成长得如何呢?”
昨日,作为本市唯一一个超常儿童教育实验基地,耀华中学公布了一项早期智力开发实验班毕业生的跟踪调查结果:从1988年实验班创办至今,20年来共 培养出1139名优秀毕业生,几乎100%被重点大学录取。据目前统计数据来看,这些毕业生70%以上在国内外攻读博士、硕士研究生,不少作为出国访问学 者在国外进行短期学习进修和研究。
人们最担心的是这些孩子变成“学习机器”,只钻学习、不会生活。然而,耀华中学实验班的这批孩子如今的表现,给大家交上了一份较为满意的答卷。
耀华中学对这些毕业生考入的高校进行跟踪访问后了解到,上大学后,他们不仅具有很强的适应性,有较强的学习潜力和扎实的学识基础,更可贵的是,具备较 强的社会工作能力,热心社会公益活动。从近四年毕业生调研数据看,2/3的学生在大学期间获得了各级各类奖学金,担任学生干部者将近一半。
20年过去了,当年那群“小精豆子”中,年龄最大的已过而立之年。无论是继续深造、搞科研或是进入工作岗位,他们中已有不少人在科学研究、IT、金融、制造等领域崭露头角,并取得卓著成就。
记者探秘
“小精豆子”如何学习成长
课堂上十分活跃常常难住老师比普通孩子还“贪玩”
入学:好学生中“百里挑一”
对于众多家长和学生而言,耀华中学实验班是个令人无限向往,却又高山仰止的地方。每年实验班招生考试的消息一出,报名者甚众。一位耀华中学的老师介 绍,那些日子,前来报名的家长和学生挤满了整个校园,后来实在站不下了,排成S形的队伍一直蜿蜒到校外。而这些来报名的孩子,都是来自全市各学校成绩优异 的学生。
即使这样,实验班并没有放宽招生人数。目前,每年最多只招2个班,每班45人,从录取比例上看,可谓“百里挑一”。
既然是选“超常儿童”,选拔过程当然非常严格。据一位亲身经历实验班考试的学生回忆:“考题太难了,简直让人眼花缭乱。”
学习:不仅“会学”还要“乐学”
普通中学生需要6年才能学完的课程,这群“小精豆子”只需要5年,甚至4年或3年就能轻松学完。这使得人们不禁产生疑惑:孩子们该有多累?但实验班的班主任黄薇说,他们不仅不累,还很轻松。
喜欢唱歌跳舞、乐于参加各种课外活动、爱打球和玩电脑游戏……在黄老师的眼中,这群孩子比普通中学生还要“贪玩”,“因为他们对知识的消化能力确实高,而且都很有主见和个性,所以我很少对他们做太多限制,只要不耽误学习,他们爱玩儿就让他们去玩儿。”
到农业科普基地学习培育和种植技术、到北京麋鹿苑采集和制作植物标本、还有徒步野外生存训练和军事训练……每学期,老师都要带着这些孩子们出去“玩儿”,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的时间甚至超过普通班的学生。
在实验班教了8年数学的张明老师告诉记者,课堂上,这群孩子十分活跃。他们不怵老师,老师在上面发言,他们直接举手就提问,很多问题常常把老师难住。 “对他们也不需要有问必答,更多的时候我鼓励他们自己动脑筋。”他坦言,在这群“超常学生”的“激励”下,每一个老师都会主动加强自身学习。
“如果把超常儿童看做人才中蕴涵的富矿,那么老师要做的就是开采富矿的过程。”张老师说。
实验班的老师们做了一个有趣的比喻:他们的学习过程如同一场“穿越玉米地”的竞赛,不仅要比谁的玉米多,还要比谁用的时间短,同时还要关注安全,看谁 胳膊上留下的划痕少(学习者的苦乐感受)。学生的精力是资源,学生不仅要“学会”,还要“会学”,并且“乐学”,追求学习过程的最优化,用最少的时间达到 最大的效果。
“超常儿童”眼中的“超常教育”
侯轩,男,1981年出生。1991年,10岁的他考入天津市耀华中学早期智力开发实验班,1995年以优异的成绩考取清华大学电机系,从小学到高中学业,侯轩只用了8年时间。19岁时,侯轩免试直接攻读清华大学博士学位。
据侯轩的老师回忆,侯轩聪明好学,有着广泛的兴趣爱好和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学习成绩优异,曾获得全国数学、物理奥林匹克竞赛两个一等奖。
“实验班是荣誉的化身,在顺境中想起它就感到一种莫名的鞭策,在逆境中想起它就仿佛产生了一种战胜困难的力量,我的中学生活是我一生当中的一份宝贵财 富。”侯轩对刚上中学时的一次远足记忆犹新,当时他年纪最小,又是平足,硬是咬牙跟着大伙儿走完了10公里的路。随后,他在周记中写下这样一段话来纪念那 次活动:“远足是件苦差事,我必须十分努力才能跟上队伍。虽然我一开始就落在队伍后面,但不愿放弃。困难就是只纸老虎,我不退却,坚持拼搏,终于到达了目 的地。这次远足锻炼了我的意志,也学得坚强了。”
耿莹:收获“习惯、兴趣、爱心”
耿莹,女,1979年出生。1991年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天津市耀华中学实验班,任副班长。1995年考入北京大学医学部临床医学专业(七年 制),2000年师从我国著名神经内科专家许贤豪教授,从事神经免疫性疾病的研究,并于2002年获得硕士学位,同年获得美国亚拉巴马大学伯明翰分校医学 院全额奖学金,赴美攻读生物医学博士学位。
收获了“习惯、兴趣、爱心”,这是她对自己四年中学生活的总结。“感谢那里开启了我对生命科学研究的浓厚兴趣。”当年这位生物奥林匹克竞赛一等奖的获 得者,后来的成绩名列北大临床医学七年制专业第一名。赴美留学期间,她继续保持着全A的成绩,现为美国国立卫生研究所重点课题的主要研究人员。
“爱心”是耿莹在实验班生活的另一份收获,中学的积淀造就了她热心公益事业的品质。她曾参加中央电视台“健康之路”节目,为患者提供咨询服 务;2003年SARS肆虐的时候,她任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驻中国代表处传染病预防与控制组秘书,负责处理SARS有关事务;在美留学期间,她积极参加社 区服务,曾入选美国亚拉巴马大学伯明翰分校中国学生学者联谊会,担任财务部长,后入选亚拉巴马大学伯明翰分校研究生会,任常务理事。
任庆春:激发我爱上数学
任庆春,男,1988年出生,2001年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耀华中学实验班。一年级时,他便获得天津市初中数学竞赛一等奖;二年级时获得天津市初中数 学、物理、信息技术竞赛一等奖、化学竞赛二等奖;三年级时(相当于高一)获得物理竞赛一等奖、全国数学奥林匹克竞赛银奖;四年级时获得物理竞赛一等奖、化 学二等奖、全国数学奥林匹克竞赛金奖,并以全国第一名的成绩入选国家集训队参加第四十六届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以满分的成绩获得金牌。转年参加第四十七 届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再次荣获金牌。被保送北京大学,后被美国麻省理工大学录取,享受全额奖学金。
任庆春坦言,自己一切成绩的取得都源于他对数学的兴趣和良好的习惯,包括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任庆春长着一双善于发现别人优点的眼睛,他说:“同学们都是我学习的榜样。”于是在中学时期,任庆春像海绵一样广泛地吸收着别人的长处,不断丰富着自我。
任庆春经常讲,数学很美,数学思想很精到。他在数学学科中表现出来的“天分”与他对数学学习的浓厚兴趣有着密切的关系,他说,这份兴趣是老师细致入微 的关心和鼓励带来的。为了帮助任庆春这样在数学方面有特殊才华的学生发挥最大潜能,学校组织老师专门购置了一系列有关数学的书籍,并专门开辟了一间教室供 他们钻研。遇到困难大家一同攻破,获得成功大家为他庆祝,任庆春说,是中学老师激发了他对数学的热爱。
关注奥数网官方微信 数学资料、数学真题、更有全国教育资讯
微信搜索“奥数网”或扫描二维码即可添加
来源:新浪博客 作者:伊人暗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