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数北京站 > 重点中学 > 海淀区 > 人大附中 > 文章列表 > 正文
2011-02-16 09:49:08 下载试卷 标签:人大附中 重点中学 海淀小升初
题记:在刘彭芝的专著《人生为一大事来》上,诸多专家学者、社会名流为该书写了书评。其中,舒乙先生这样一段话,让人印象深刻:“这样的校长是不应该退休的,也不应让她当官,要让她终生当校长,要珍惜她,成全她!”那么我们为什么要“成全”刘彭芝?
刘彭芝,人大附中现任校长,当代中国基础教育领域的标志性人物。温家宝总理称她是“真正懂教育并有实践经验的教育专家”。
同时,她也是中国基础教育的热点人物,在GOOGLE上搜索“刘彭芝”,有19000多条相关信息,很少有中学校长的名字比刘彭芝的名字搜索出的条目更多。
2004年,教育部“中国当代教育家丛书”第一个推出了刘彭芝的专著《人生为一大事来》。诸多专家学者、社会名流为该书写了书评。给我印象最深的要数舒乙先生的文章《新中国有没有自己的教育家》。我记住了文章的关键词:“成全”——
这样的校长是不应该退休的,也不应让她当官,要让她终生当校长,要珍惜她,成全她!
这是文章的结尾段落。“成全”二字,含义深刻,不愧为大家的手笔。
我们为什么要“成全”刘彭芝?
首先,刘彭芝是一个想干事、肯干事并且干成了事情的人。
从1997年就任人大附中校长至今,刘彭芝让人大附中基本实现了她制定的奋斗目标——国内领先,国际一流,创世界名校。她改写了人大附中的历史,创造了人大附中的神话。在北京,她使四中的“一极世界”格局成为了今天的与四中并驾齐驱的“二极世界”。我们不要再在四中和人大附中之间比拼高低了。这两所学校都是北京乃至中国最优秀的中学,如同北大和清华——北大和清华有多大的区别呢?单从这一点来说,刘彭芝就完全够得上“好校长”的名分了。
在中国当代,被称为教育家不容易。教育与其他行业不同,每个人都能在办教育上说点什么。况且教育界又是知识分子扎堆儿的地方,很多人有些文人气,难以摆脱文人相轻的陋习。如同当今书法界,你能说出最有成就的究竟是谁吗?沈鹏?启功?欧阳中石?沙孟海?白蕉?赵朴初?……无论将谁作为最杰出的书法家推出,你可能会遭致一片质疑之声。而其他行业如科技,尤其是高科技领域则不同,在极为尖端的科技方面,能够评头论足的人微乎其微,人们对于陌生领域的“家”们容易虔诚地膜拜。多年前在一线采访时,我很羡慕跑科技的记者,因为每一个院士都可以被称为“科学家;而当代称谁为教育家似乎牵强。
但自从出了个刘彭芝,中学教育方面有了可以被称为教育家的人选。这一点,舒乙先生的分析很在理:出了个叫刘彭芝的校长,完全打破了人们对于当代缺乏教育家的成见。
其次,刘彭芝的威信完全是靠实干树立起来的。对她了解得越多的人,越是敬重她。
刘彭芝没有什么社会背景。她起初只是一个普通的特级教师,在超常教育上做了大量的探索性工作。任副校长时,“不在其位不谋其政”的她不便显示她的治校才能。任校长时,她已年过五旬。女同志在这个年龄上任,很容易让人觉得只是一个过渡性人物。好多人盘算的也就是“看好摊儿”准备退休了。
而刘彭芝不同。她在人大附中发起了一场深刻的革命,这场革命立意高远,让习惯于守旧的人、懈怠的人、不敢有梦想的人看到了人大附中的光明前景,亲眼见证了人大附中如何练就丰满的羽翼并展翅飞翔。
10多年来,刘彭芝让人大附中的老师们服了。
刘彭芝的搭档、人大附中分党委书记、副校长王珉珠说过这样的话:“彼此间的信任和理解,使我们心甘情愿地跟着她成就人大附中辉煌的事业,再累也是快乐,再苦也是甜蜜。”
我绝对相信这是王珉珠书记的心里话。这些年来,我与人大附中的老师们私下聊天,听到的无一例外是对刘校长由衷的敬佩。
中国的知识分子是最不好驾驭的一个群体,他们有两种处世之道:要么“士以诗书傲王侯”,要么是“士为知己者死”。就是说,我若瞧不起你,你休想让我服你,我“腹有诗书气自华”,敢于“傲王侯”;我若佩服你,愿意为你肝脑涂地。
刘彭芝,凭她过人的治校本领和个人魅力,就这样在人大附中的老师中树立了绝对的威信。
在海淀的中小学,刘彭芝有许多校长“粉丝”。这些校长以能与刘校长交往为荣耀。与她越近的人,对她了解越多的人,越是敬重她。在北京的外区县,同样有很多校长敬重刘彭芝。
12中老校长张永启曾经这样评价刘校长:这人有本事。她的业绩是实干出来的。她的脑子里时时刻刻都是人大附中,人大附中就是她的一切。
有人说:刘彭芝做梦都在想人大附中的发展。
这样具有如此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心的人,我们为什么不能成全她的事业?
这样的人越多越好。我们要成全如此具有使命感和责任心的人。如果每个人都能像刘彭芝,在各自岗位上靠拼搏创造人生的奇迹,我们个人、我们单位、我们社会、我们国家将会有多么光明的前程!
再次,“成全”刘彭芝,不是否认其他优秀校长对教育的贡献。
在与我的多次谈话中,刘彭芝反复强调媒体要宣传更多的有作为的人,包括许多学校的校长、学科带头人等。她一一例举了北京教育学院校长工作室的多名校长的过人之处。“你们别忽悠我了。”刘校长说,“北京教育界的能人有的是,要多宣传他们。”
刘校长说过,北京还有许多优秀校长的教育思想都是教育的宝藏,建议我们好好整理宣传。
最后,刘彭芝具有教育家的个人魅力。
刘彭芝让学生们十分喜欢,她的粉丝们给她收录整理了“刘彭芝语录”。
事实上,刘彭芝比这些语录中记叙的还要可爱、可敬。师生们亲切地称她为“刘彭校长”“我们刘校长”。
去年,我们和新浪等几家机构举办“京城教育调查”,刘彭芝获得了“终生教育成就奖”。刘校长说开玩笑说:“你是希望我赶紧退休吧。”
在对外交往上,刘彭芝奉行“功利主义”原则:这人对我们人大附中的发展有帮助吗?
人大附中的学生毕业后,喜欢给刘校长写信。这些信件让刘校长感到欣慰。
刘彭芝开创的“人大附中时代”经得起时间的检验,它已经红了多年了。刘彭芝为人大附中创造了奇迹,但学校是国家的,她得不到什么,也许也没有想过要得到什么。她的人生就是为“办教育”这一大事而来。她做到了,做得尽善尽美。
人生有了这样的成就,足以被社会永远记住了,完全可以心安理得地得到社会的尊敬了。但我隐隐感觉到,处于荣誉巅峰的刘校长正刻意地远离媒体和公众的视线,她试图让后来者引领人大附中再创辉煌。有这样一个杰出的校长,是我们时代的幸事。这位教育家值得我们珍惜,值得舆论成全。
相关阅读:
关注奥数网官方微信 数学资料、数学真题、更有全国教育资讯
微信搜索“奥数网”或扫描二维码即可添加
来源:北京晨报 作者:晨报老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