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奥数网
北京站

2022年大事记

奥数北京站 > 小升初 > 小升初经验总结 > 经验交流 > 正文

李睿老师谈孩子学习中一眼定胜负的根源

2013-11-13 10:11:12 下载试卷 标签:学习方法 北京小升初

    北京奥数网讯 李睿,人称“麦肯李”,因为喜欢吃麦当劳和肯德基获名。学而思培优、学而思网校、智康1对1老师。专注研究教学,现任好未来教育研究院资深研究员。李睿老师在论坛发表了关于导致孩子之间学习差别的缘由之三——学过、学会和学懂。

    想要参与此话题的讨论,点击进入:是什么导致了孩子之间学习的差别

  (四)一眼定胜负的根源

  在教学的过程中,我发现许多孩子有这样的问题:拿到一个题目,如果第一眼他们就能看出答案,往往无比激动有自豪感,不顾其他的大声说出答案或者自己的想法,而如果他们第一眼看不出答案,最后做出答案的往往不是他们。而我们平时对这些孩子的评价,大抵是“聪明,反应快”之类。男生和女生都有一部分孩子有这个问题,表现出来的男生相对多一些。

  其实这种“一眼定胜负”,我认为是一种非常隐形的拉着学生一步一步走向深渊的慢性疾病,因为是慢性的,一旦形成,根治是困难的。而这个问题在平时很难体现出来,因为题目不会做是很正常的一件事情,而不会的往往是稍微有点难度的题目。说危害大,是因为这种问题本质上,是孩子对于知识没有“学懂”,但是当题目不会做的时候,往往很少有人能指出这一点。于是孩子会觉得“我没做过这样的题”,然后更大量的做题——题目是永远也做不完的,大量的做题更加剧了这种情况,最终在学习上,失去了思考能力。但是这样的孩子成绩不一定差,或许这也是很多家长抱怨,很多成绩不错的孩子是“做题机器”的原因。

  为什么会这样?我觉得这是现在教育的普遍问题——不仅仅是公立学校,在辅导班也大量存在。正如我在前面的文章中所提到的那样,我们的教材和各种辅导班的讲义,都是一群已经对知识很熟悉的人编的。这种人非常自然的就会做一件事情,就是把知识梳理成结构。最典型的,在讲函数与不等式的时候,我见过很多种所谓的“题型归类”——求最值问题;求参数范围问题;恒成立问题。在高中讲“导数”的应用的时候,也有类似的分类,我甚至见过一个老师的讲义上的分类是这样的:求导之后可以因式分解的;求导之后不能因式分解的;求导之后是二次的;求导之后是带分母的二次的……可以看到,这种分类,对于很熟悉这个领域的老师来说,真心是非常棒的,而这恰恰是我理解的教育的悲剧的根源——我们的脑子里已经完全没有学生了。

  我们推演一下吧,我拿到一道题目,首先要判断这是函数和不等式的题目,然后我得判断这是一个恒成立问题——恒成立问题大于和小于还不一样,所以,一种情况,我忘记了,这太正常了,照这种逻辑,初中和高中光数学就得记多少种——有的家长说,不用记啊,做多了自然就记住了——看,还是要记住嘛,多做题只是记住的方法;另一种情况,这个题目做了一些变形,不是背过的,看不出属于某个类型,于是就不会了。在讲解的时候,老师会说,你看,这个题目只要这样做变形,是不是就是我们学过的某个类型了?老师们,你们能理解这个时候学生的感受么?他们会觉得自己特别笨,特别有挫败感。这不是在教学生啊,这是在玩学生。

  因为我们把知识点拆的很细,越来越细,越来越精致,每一道题,我们恨不得都告诉学生一个模型,我们做错了什么?我们只做错了一点:我们没有给学生留任何思考的空间,我们没有把知识最本源的逻辑告诉学生而把这种逻辑和题目之间的联系让学生自己去思考,而是我们希望把每个题目都做成逻辑,然后让学生记住。一旦出现了一个新的题目不在既定的逻辑中,我们就会非常非常紧张,然后再增加“一种题型”——关于函数的十二中题型——每次看到这种“总结”我都想起央视的一个采访:我可以说脏话么?不能。那我没什么可说的了。

  知识的逻辑是最重要的,还是拿函数举例子,我们为什么要学函数?函数的核心就是图像,是一种把代数式和图形结合在一起的方法。所以,函数哪有那么多类型,无论是什么题型,抓住画图象的本质就可以了。有人会问,那这样孩子能做出题么?不能,因为他还不会思考。老师要做的事情,是和孩子一起探索在每一个函数的问题里,图象是如何发挥作用的。在讲授的过程中,我们会不断鼓励孩子,你觉得应该怎么做?你怎么看?同志们,我们一定要充分相信,90后00后的孩子是比我们聪明的,他们会思考。我们相信他们,他们会创造奇迹。

  同样,很多老师在教学中特别喜欢讲“巧妙方法”,这也是学生炫耀的资本,殊不知,这样时间长了,学生也会丧失思考能力——我们要告诉学生,一道题可能有三个维度的思考角度,一个不行,就换一个。这道题很复杂的方法,到了另一道题,可能很简单。这样,学生在每道题里都会知道,自己手里有三把武器,至于哪一把靠谱,让他们思考吧。我听过老师说:你都看到了这道题有个XXX条件,怎么还用那么复杂的方法。你知道这是在扼杀创新么?试问,在生活中,我们是不是都是以解决问题为目的?我们是不是也是在尝试的过程中找到更好的解决方法?我们都是如此,为什么要求孩子在解题的时候一定要“最简单方法”?这些,都会扼杀孩子的思考动力和创造性。一题多解不是为了炫耀,而是给孩子证明:其实,看这个世界的角度从来都不止一个。没有最佳方法,只有不同的视角。

  那么,方法要不要总结?要。但是颗粒度不能太细。我们不能动不动就是“排列组合问题的20种方法”,或者是“行程问题八大题型”。这其实是对老师是省事的——出了一个题,就定义一个类型。我们更要追求的,是深层次的逻辑,把思考的过程留给学生。我非常能够理解,一个孩子通过自己真正的思考而不是猜想,把一道题目做出来的快乐,一次这样的快乐,或许可以改变很多东西。

    李睿老师分享:

    李睿老师谈导致孩子之间学习差别的缘由

    李睿老师谈孩子学习中第一次的重要性

    李睿老师谈学过、学会和学懂的区别

    相关推荐:

    中考名额分配 小升初更加打破头?

    小升初证书的盘点对2014小升初作用有多大?

    中高考英语改革了 咱们如何学英语?

    万万爸解析:北京小升初讲座的来龙去脉

关注奥数网官方微信 数学资料、数学真题、更有全国教育资讯
微信搜索“奥数网”或扫描二维码即可添加

来源:北京e度论坛 作者:李睿老师

  

  • 欢迎扫描二维码
    关注奥数网微信
    ID:aoshu_2003

  • 欢迎扫描二维码
    关注中考网微信
    ID:zhongkao_com

最近发生的事

学校推荐

攻略推荐

北大附中

北大附中初中部共有18个教学班,学生700人左右,教...

点击查看

教育导航

  1. 北京站 上海站 广州站 深圳站
  2. 天津站 武汉站 成都站 石家庄站
  3. 南京站 杭州站 济南站 苏州站
  4. 郑州站 沈阳站 太原站 重庆站
  5. 长沙站 合肥站 宁波站 青岛站
本地教育

本地教育资讯 | 推优指导 | 择校攻略

面试技巧 | 经验交流 | 分班考试

特长生 | 小学统测 | 最新试题

热门资料

本地教育信息 | 真题

面试题 | 模拟题

重点中学

北京人大附中 | 北京北大附中

北京十一学校 | 北京二中分校

北京第四中学 | 北京第八中学

小学试题

期中试题 | 口算题

期末试题 | 数学知识点

单元测试 | 练习题

京ICP备09042963号-15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155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10-56762110 举报邮箱:wzjubao@tal.com

奥数网版权所有Copyright@2005-2021 www.aosh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