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5-04 16:39:47 下载试卷 标签:小升初特长生
北京奥数网 五个手指不是一般齐,特长是一个普遍现象,而特长生则是学校常规生源方式,这在正常社会里有广泛的认知度,似乎不应该成为问题。但到了帝都小升初的圈子里,就成为了一个生死劫,于是有了决战特长之巅的戏剧化场景,且容我慢慢道来。
特长的培养是极其素质的教育方式,本来与应试考试是风马牛的关系。就是指的孩子对某些事物有了天然的爱好,因为兴趣和天赋走的远了一些,超过了周围普通孩子的水准,到了让成年人大跌眼镜的境界。通常是音乐和美术这方面会比较突出,体育方面也是有的,看青春期未到的孩子就长到了一米八,不去打篮球真的是糟蹋了。正是出于朴素的选才理念,我们都觉得应该让这部分孩子去更适合他们的行业里去,而常规的升学之路,应该对于他们开特殊通道。因为他们似乎生来必须就干这个,而其他文化课都是无所谓了。这个观点可能是有问题的,但这里就不讨论了。
培养真特长是相当不容易的,一样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定律,尤其是想拿到什么像样的荣誉认可。但在小升初这个圈子里,这个事情变得慢慢功利起来了。拿证书变成了一种产业,比赛获奖成为了另外一种投资方式,而不仅仅等同于孩子特长水平的标尺。这就让特长变了味道。乐器、美术、舞蹈都有了系列等级的证书,各种名目繁多的比赛让人目不暇给,想要梳理清楚几乎是普通家长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堪比名目繁多的奥数比赛和机构杯赛。我是试图做一些功课的,但发现个人能力有限,还是期待来者吧。只是非常真切的感受到,特长比赛认可不认可,是一个很主观的事情,说你行你就行,说你不行你就不行,绝对要具体分析。比如今年的东城就啥也不认,西城就认自己的一等奖和本来就没几个市比赛,而海淀区则你说有特长就是特长。这里的渠道区别大了去了。特长几乎成为了一个筐,不允许有证书来证明和一定要有证书来证明,看起来都有荒唐的一面。
举个例子,我知道在小升初特长大决战的今天,某区某班38个孩子有32个申请填写了特长表。这个数字耐人寻味。首先可以肯定的是,至少有32个孩子或以上到目前为止尚未搞定小升初。其次,现在的娃娃很厉害,是个孩子不会点什么都不好意思出来见人的。最后呢,没有人会放弃任何一个择校的机会,没有特长创造特长也要上。当我说出这个例子的时候,马上就有同区的家长说,你这个不算啥,还有更夸张的,全班都有特长的例子呢!
特长成为普遍现象,这是帝都小升初拍案惊奇的一幕。我不敢说所有的特长都是假货,因为孩子们现在真的都很棒,比起我们小时候的水平高,拿的出手的东西甚至都比大人强多了,算个特长真的也不亏心的。只是特长如此如此的普及,各种奖项是如此如此的炫目,感觉还是哪里不太对头。尤其是和很多特长的家长交流,他们似乎无意让孩子从事他们的特长项目,口口声声说就是爱好。真的是爱好么?真爱好为什么不喜欢做职业呢?我看这不是孩子的话,而是家长的期待,期待这个特长成为择校的敲门砖,而不是孩子终生的职业,更不是孩子期待的幸福源泉。有时候我就纳闷了,孩子喜欢的东西不做职业,那么未来选择从事的职业孩子一定是不那么喜欢的吧?那不是一个很可怕的事情么。
关注奥数网官方微信 数学资料、数学真题、更有全国教育资讯 微信搜索“奥数网”或扫描二维码即可添加
来源:家长帮社区 作者:万万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