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7-31 10:44:01 下载试卷 标签:北京小升初 小升初衔接 古诗文
是的,《论语》。《论语》可是有两千年之久了,可是,读过《论语》的人应该都知道,《论语》所记录的,正是孔子与其弟子的日常学习交流之对话,学生有问,孔子有答(如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学生有不解,孔子有诠释(如“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学生有怠惰,孔子有批评(如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学生有不满,孔子有辩白(如子见南子,子路不说。孔子矢之曰:“予所否者,天厌之!天厌之!”),有时,则是孔子问,学生答(如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孔子责备,学生辩解(如季氏将伐颛顼),翻遍《论语》,也没看见孔老师挥舞教鞭让学生背诵名言警句的情景,更没有孔老师挥汗如雨批改默写的记载。
不过,《论语》中所记录的,好像又并非蒙童教育。
那么,古往今来,那些“卓有成就的学者”,他们“早年的启蒙教育”,到底是怎样的呢?是不是如方家所言,幼时以熟读成诵为主,慢慢地,参透了涵义呢?
我们不妨选几个名家鸿儒的童学纪闻,做案例解剖。
《欧阳公事迹》中记载,欧阳修,四岁丧父,家贫无资。其母以荻画地,教以书字。稍长,家无书读,便借读、抄录。废寝忘食,惟读书是务。由此可知,欧阳子幼时读书,绝非以背诵为旨归,讲读实乃必须,否则,不可能“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
《宋史·苏轼列传》中记载,苏轼,十岁时,父亲苏洵游学四方,母亲程氏亲自教他读书,听到古今成败得失,常能“语其要”。程氏读东汉《范滂传》,慨然太息,苏轼问道:“轼若为滂,母许之否乎?”程氏说:“汝能为滂,吾顾不能为滂母邪?”读者诸君,其母当如何教他,这个十岁的孩子方能与母亲进行如是之对话?
胡适,在其《四十自述》里记述,他3岁即被送进私塾读书,其他小孩蒙馆学金每年两块银元,先生只教学生念书、背书,不给讲解,那些孩子便只会背书而不知其意。而胡母的束脩却特别优厚,第一年送六块银元,以后每年增加,最后一年加到十二元。对先生的要求是,要给胡适讲书,每读一字,须讲一字的意思,每读一句,须讲一句的意思。据胡适回忆,有个孩子,《四书》都背过了,字也认得,可是一次偷读家信,看到“父亲大人膝下”一行字,却不知道是什么意思!
所以,当我读到《南方周末》2014年9月5日的报道《十字路口的读经村》中所记述的情况:一些从小读经的孩子,可以将经典读得烂熟,但是五六年后,有些家长却发现他们的孩子认字都有问题,更不用说理解经典的涵义——便一点也不会吃惊。
鲁迅的散文《五猖会》,想必大家都读过。
每当看到那些死记硬背古诗文的孩子们,那些形如偶人般,着汉服画浓妆,登台演出,琅琅背出“狗不叫,姓乃千”之类词不达意句子的孩子们,我都会想起《五猖会》那催人泪下的最后一句:“我至今一想起,还诧异我的父亲何以要在那时候叫我来背书”。也就难怪鲁迅会对古书有那么巨大的仇恨,以至于在《二十四孝图》中,他不惜用最黑最黑最黑的咒文,诅咒道:“只要对于白话来加以谋害者,都应该灭亡!”背诵古诗文,对鲁迅能够产生如是影响,恐怕也是当年五猖会前,责令一个雀跃的孩儿必须背出《鉴略》的父亲,所从来不曾想到的吧!而鲁迅,终其一生挥之不去的怨毒之气,是否也是蒙童时期所受教育打下的“底子”呢?
至于默写对师生的摧残,更是字字句句都是血。
古诗文流传下来,各种版本尚不一致,教材选编者在选择版本时,固然有其考量,可是,要求学生必须按照教材这一个版本,一字不差地背默出来,并且,列在中考、高考的考纲之中(比如苏州中考语文,必背古诗文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推荐背诵篇目50篇,每年中考前会有一个当年选定篇目,2014年共28篇,其中古文6篇、古诗22篇;江苏高考语文,2014年必背古诗文42篇,其中古文17篇、古诗25首),成为一个硬指标,其目的意义何在,真是有些令人匪夷所思。
有多少初高中语文教师,面对花样翻新出其不意攻其无备的默写考题,为了应对考试,唯一分而必争,狠抓古诗文默写,滚动式复习,地毯式批默,一个错别字,重默三遍五遍,已是心慈手软,订正七遍十遍,才是家常便饭,老师累,学生苦,效率低,乐趣无,师生都成了默写的奴隶。
由是观之,机械地古诗文背诵,近乎变态的默写要求,与填鸭式地应试训练,本质并无区别——默写,本身就是应试之一部分。把孩子当做工具,孩子怎么会成为一个有知觉的人?把孩子当做机器,孩子就只会刷作业,把孩子当做容器,孩子就只能成为传声筒。
所以,不要再打着传统的旗号,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了!连文化自觉都不能养成,遑论什么文化传承!
衷心希望,我的同仁们,能够遵循认知的基本规律,潜心研究古诗文的教学方法,把孩子当作可以交流的活生生的人,关注孩子真实的情感体验,洞察孩子丰富的心灵世界,和孩子一起步入古诗文的园圃,观看一朵花的开放,嗅闻一瓣落英的馨香,让孩子在愉悦中吟诵体悟,在体悟中铭记成长,慢慢地读,缓缓地背,带着憧憬和想象,一句一句,微微陶醉地,写下诗行。
我尤其希望,我们能够让孩子们,在从小学、初中以至高中,通过古诗文的学习,对中华民族的语言文学,能产生衷心的热爱,能沉入其中,能发现她的美丽与绚烂,涵咏体会,以她的博大丰富浸濡自身,更能够有理性的反思,能跳出其外,承认她的丑陋与畸形,审视拷问,努力从因袭的沉疴中睁开双眼,迈步前进,哪怕步履艰难。、
编辑推荐:
2015朝阳非京籍小升初到底需不需要五证?
2015北京小升初:非京籍借读生相关政策
2015北京小升初将制定非京籍五证审核细则
关注奥数网官方微信 数学资料、数学真题、更有全国教育资讯 微信搜索“奥数网”或扫描二维码即可添加
来源:北京奥数网